得窺天境

得窺天境,須看透紅塵萬丈;人神相通,隻憑借靈犀一縷。信靠耶穌,此外路路是絕望;堅定不移,萬裏迢迢聚天堂。
個人資料
正文

關於譯經學的討論插一句話

(2006-09-02 10:05:38) 下一個
關於釋經學的討論插一句話

釋經學實際上是技術解經或學術解經的方法論,是根據上文下理,文化風俗,曆史背景,人物特征,時代變遷等等條件來理解某一段具體經文。根據釋經學的方法論,一旦這些得以確定,相關經文的意義也就比較明確,而不是根據個人的主觀感覺。我覺的鶴老這裏談釋經學,主要應是根據這一點有感而發。

釋經學的六原則中有一個是以經解經。不遵循這一原則當然達不到解經的目的,即使有心遵循也不見得就能遵循。對這條原則常見的一個錯誤理解就是學一條相關經文時,參照另一條或幾條經文,以為這就是以經解經。其實不然。以經解經實質是要求以整本聖經揭示的真理去理解某一段具體經文。這就意味著,讀毛主席語錄式的學經方法有其局限性。

但是這一條要求也同樣說明了正確理解聖經的難度。鶴老談到的理解聖經過程尤其適用這一原則。

但是能正確應用釋經學方法論就萬事大吉了嗎?否!最多隻是少一半。所有上述條件都是作者用來表述其原意的工具。所以理解,相信,和順從,以至與勝景作者的生命混合才能最終達到理解。當然基督徒也不會忘記,聖經的作者隻有一位,就是聖靈。科學家可能有一個體會,一個再好的理論,不去試驗一下,也不會確定其果效。聖經的理解同樣也要求生命實踐。

後麵這一點對這些非信的朋友是勉為其難,但是前一點應該是所有想對聖經作學術研究的有識之士的基礎認識,以便大家有共同語言。我理解這應是鶴老在本壇首倡注意釋經方法論的初衷。

但是,我要插的一句話就是,在應用這一方法時,要同時注意其局限性和其隻具輔助性的特質。

個人淺見,供參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