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輕鬆的活法

原來是“茫茫人生,何處是岸?”,我今天“活的輕輕鬆鬆”為什麽?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綠卡呀綠卡:(2)自己準備140

(2007-10-11 18:10:44) 下一個
盡管錯過了申請NIW的好機會,但也從中了解到一些粗淺的知識,知道該收集一些什麽材料。比如說平常有一些人寄來明信片索取我發的文章(後來多是email,不過現在文章都可以在網上讀到,無形中減少了別人來信索取的機會),出去開會的會議文章的摘要等等,都是很好的材料,不要隨手丟掉,否則將來要用的時候就抓瞎了。

到畢業前我已經準備了很多這方麵的材料,推薦信的人選也找好了,在離開學校之前大部分都要到手了。反倒是我自己的老板把我拖得無可奈何,竟然沒在離開前拿到,後來費了N通電話+Email都沒搞定,無奈和還是借了個機會跑回去一趟,好家夥,直到我到了後我老板才開始動手,我離開前總算給了我。推薦人中有兩個美國科學院院士和一個工程院院士,本來聽人說找政府部門的人寫比較管用,但是畢竟不是那麽容易拿到,我問過一個有一麵之交的前NIH的一個Director,但人家答複我說他的policy是從來不給人寫推薦信,隻好作罷。所以,如果你還在準備NIW過程中,如果有機會能與政府部門的人套上關係的話,一定不要放過。大多數推薦人都會要你給打個草稿,他們再修改一下(其實就是看一下頭幾句),隻有我後來的postdoc的老板很認真地改了,竟然把我的工作和美國的反恐怖活動聯係到一起了,這下真是抓到NIW的要害了,估計他寫過一個經費申請是這樣的。

另外我在一些網站上看到有一些申請NIW的package賣,我先後買過好幾套。我因為一開始就打算自己辦,既然能省下一大筆律師費(唉,後來還是沒省成),那就不用在這些小錢上計較了。這些package還是挺管用的,尤其是對寫推薦信和cover letter很有用,看過後心裏就有數自己該怎麽寫了。就這樣,我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終於完成了I140的準備,看著厚厚的一打材料,比我的博士論文還厚,心裏很有成就感。在2003年愚人節那天,我用快件寄到了加州移民中心,然後就開始了等待。

關於我為什麽一定要申請NIW,我也說不清楚,大概是因為周圍的人大多是申請的這一類,其實後來的經驗證明,申請EB1A可能更好一點。因為對NIW的要求,等於是EB1A再加上NIW自己,如果你qualify了NIW,那麽十有八九EB1A也能過。當時concurrent filing隻剛剛開始,但我考慮到如果140被拒,485也就白交了。 也許我當時並不是特別有信心,或者說有些預感自己的140不會順利,所以我沒有一起交I48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阿姍 回複 悄悄話 才看到這篇。跟我當年的經曆差不多。我也是錯過了開始的 NIW 機會,後來想申請時,為了省律師費,自己弄了厚厚一大份材料,也心虛沒申請485,結果也是 RFE。因為第一次已經想盡辦法給了資料,後來再沒什麽 additional evidence 可給了,特別沮喪。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