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輕鬆的活法

原來是“茫茫人生,何處是岸?”,我今天“活的輕輕鬆鬆”為什麽?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侃侃中國的反衛星導彈試驗

(2007-01-22 11:03:28) 下一個
上周美國媒體突然爆出中國成功地進行了一次用地麵導彈打衛星的試驗,很多人對此事件的意義並不清楚,包括我自己在內,大家都在進行各種各樣的猜測。有意思的是,麵對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的“關注性”抗議,中國政府迄今沒有給出哪怕是“露一露臉”的正麵答複,加上美國政府的無奈的抱怨“中國政府違背了雙方和平利用空間的良好意願”,顯示其中奧妙不少。下麵這則東方時事解讀分析的很有道理,綜合一切來分析,我認為中國可能是“一不小心”,變成了“武功高手”,換句話說,就是中國沒有想到成功來得這麽容易,而且這麽快就被知道了!當然,懷疑中國進行了此項試驗的論據也有些道理,恐怕在中國政府出來澄清之前,一切將還是猜測。

如果這個事情屬實,則標誌著中美戰略優勢對比上的徹底逆轉,失去了衛星係統的美國軍隊,將如同一個被蒙住了雙眼的重量級拳擊手,不僅武力優勢盡失,而且由於美國對衛星技術的過於依賴,失去後的殘廢程度將遠過於中國。如果說原來美國還心存僥幸(指中國也許不會在局域衝突中動用核武)去武力幹涉可能出現的台海衝突的話,那麽現在美國連想也不敢想了,這不能不說是中美兩國人民的福音,對於我們這些寄居在美國的中國人更是如此。

至於後麵將引起的太空軍事競賽,我想不用顧慮太多,無論美國多麽加固他們的衛星,隻要中國狠下心來,總可以擊破。有一句名言是“It is always easier to break a toy than to make it”,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
東方時事解讀 中國反衛星武器消息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發生的

東方時事2007年01月18日星期四

●“中國試驗反衛星武器”的消息,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發生的

顯然,所有這些可能“純屬巧合”,但這種“巧合”足以令“中美相互幹擾、損毀對方最先進衛星”的消息不徑而走。在東方軍事評論員看來,美國《航空周刊》的披露的“中國試驗反衛星武器”的消息,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發生的。

●我們不會簡單地拿它當“一般的謠言”

前麵說了,美國《航空周刊》向來就與美國空軍的關係“極其密切”、也“非常專業”,且還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它的文章總是在看似“純專業”性的文章中,非常準確地“透露著”美國政府的“政策走向”。

因此,它率先披露的這則消息,自然會引起了我們極大的關注,也就是說,我們不會簡單地拿它當“一般的謠言”。(如果最後證實是“謠言”,其用心也是極其險惡的)。

從美國空軍Space-Track網上,我們可以看到的、與風雲一號“軌道參數”相關的“最後信息”就是:格林威治時間11日21:44至12日13:03,老化的風雲1C的軌道從845*864公裏“迅速變軌”到 869*876公裏;

●如果一切屬實,那麽,這是一次質量非常之高的“反衛星武器”試驗

顯然,如果美國空軍Space-Track網在參數上沒有做手腳的話,如果《航空周刊》所說的“該武器是一個由彈道導彈帶入太空的“動能攻擊載體””屬實的話,那麽,在東方軍事評論員看來,這是一次質量非常之高的“反衛星武器”試驗。

首先,我們行來了解一下作為“目標標的”的風雲1C。

●風雲一號氣象衛星

我們知道,風雲一號氣象衛星是中國研製的第一代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衛星可以向世界各地雲圖接收站發送實時的氣象雲圖,還可以對海洋水色進行探測和對海溫進行遙感研究;衛星上攜帶有空間粒子成分監測器,可對空間環境進行研究。

《環球備忘錄》的數據顯示,風雲一號A和風雲一號B衛星分別在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發射升空,但這兩顆衛星均出現了控製係統故障,分別隻工作了39天和165天。

風雲一號C衛星在性能上則做了非常大的改進,衛星總質量為958公斤。衛星主體呈立方體,長2.02M,寬2M,高2.215M,設計壽命為2年。該衛星於1999年5月10日發射升空,並超期服役,直到2005年、接替它的風雲一號D衛星升空後,C星工作依然正常,這顆星曾被列入世界氣象業務應用衛星的序列,是中國第一顆為世界所接納的業務應用衛星。

“接班的”風雲一號D衛星,則是從2000年開始正樣設計,其在繼承了風雲一號C衛星的成功經驗及技術的基礎上,對其技術狀態作了14項改進,以進一步提高其穩定性。該衛星的質量為950公斤,於2005年5月15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B火箭發射升空。

●風雲一號C星的800多公裏的軌道,令其作為“目標標的”有這樣幾個特征

與我們此次討論有關的是C星的軌道。風雲一號C星是中國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太陽同步軌道),采用的“極地圓形軌道”,軌道平麵與赤道平麵垂直,通過地球兩極,每12小時巡視地球一周,每天隻能對同一地區進行兩次觀測。其設計工作軌道高870公裏,傾角為98.8度。

不難看出,風雲一號C星的800多公裏的軌道,令其作為“目標標的”有這樣幾個特征:

第一,其軌道高度大大高於美國間諜衛星的太空“密集區”--300多公裏;

顯然,如果中國的反衛星導彈果真如《航空周刊》所說的、“該武器是一個由彈道導彈帶入太空的“動能攻擊載體””,從而以“動能攻擊”方式“直接撞毀”的話,那麽,這說明,中國軍方一旦需要,可以“更加容易地撞下”比風雲一號低得多的美國間諜衛星。

●與美國導彈防禦係統的“攔截原理”如出一轍

第二,其飛行速度也大大高於大多數美國間諜衛星,甚至也遠高於一般的洲際導彈在再入大氣層之前的“太空速度”。

顯然,如果中國果真進行了此次試驗,那麽,由於地麵發射的導彈不可能從後麵追上風雲一號,最大的可能是:提前測定C星的飛行軌道,進行中途截擊;

由於是“動能攻擊”、也就是“直接撞擊”,敏感的讀者一定會想到,這與美國導彈防禦係統的“攔截原理”如出一轍。

然而,在東方軍事評論員看來,這又有一個問題,眾所周知,美國導彈防禦係統有一個大缺點,那就是對“中途變軌”的導彈仍然處於“束手無策”的階段。

●我們在有理由祝賀、也有理由“猜測”

顯然,敏感的讀者一定會想到,如果美國空軍Space-Track網上的、有關風雲一號C星“突然變軌”的信息完全真實;如果美國《航空周刊》所說的“動能攻擊”完全屬實,當然了;特別是,如果中國在這一極其敏感的時間裏,的確進行了一次反衛星武器試驗的消息完全屬實,那麽,我們在有理由祝賀中國“傳說中”的中國反衛星係統“非常成功”的同時,還有理由“猜測”:中國成功展示了一種比仍處於試驗階段的美國導彈防禦係統“還要先進”的“導彈攔截能力”:顯然,它既然可以“撞”下在800多公裏太空高速飛行的、中途進行了變軌的衛星,自然“極有可能”撞下“再入大氣層”之前的,在低太空飛行的洲際導彈、不論目標標的有無變軌能力。

●我們在熱切地期盼著來自官方層次的“證實”、哪怕是“暗示”

今天,我們隻是從一則仍未經中美官方證實的消息,從“技術層麵”進行了一些“可能性”探討(國家戰略層次的意義,請大家注意參考時事評論員的討論紀要)。顯然,在結束今天“軍事部分”的同時,東方軍事評論員與時事評論員一樣,針對這則一經證實必然極大打擊美國、印度、日本軍方“自信心”的消息,我們在熱切地期盼著來自官方層次的 “證實”、哪怕是“暗示”,並將繼續進行“跟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