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輕鬆的活法

原來是“茫茫人生,何處是岸?”,我今天“活的輕輕鬆鬆”為什麽?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孫子兵法注釋(ZT)

(2006-12-20 10:58:40) 下一個
孫子兵法注釋(ZT)
來源: Ironwill06-12-20 08:40:28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崔國政 謝守芝

許多道理都要從兵法中來,理解其中的思想和精髓,會有大用。

計篇
孫子說:戰爭是國家的大事,關係到軍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是不能不認真研究、不慎重考慮的。
所以,要用五項決定戰爭勝敗的基本因素為綱要,把敵對雙方的優劣條件作比較,來探索戰爭勝負的情勢。這些主要條件是:一政治,二天時,三地利,四將帥,五法製。政治,是講要使民眾和君主的意願一致,可以叫他們為君主死,為君主生,而赴湯蹈火。天時,是講晝夜、陰晴、寒冬、酷暑等氣候季節情況。地利,是講遠途近路、險要平坦、廣闊狹窄、死地生地等地形條件。將帥,是講才智、誠信、仁慈、勇敢、威嚴等條件。法製,是講部隊的組織編製、指揮信號的編製、指揮信號的規定,將帥的職責,糧道和軍需軍械的管理等情況和製度。凡屬這五方麵情況,將帥都不能不知道。了解這些情況的就能勝利,不了解的就不能勝利。所以,要把對敵對雙方優劣條件的估計作比較,來探索戰爭勝負的情勢。要看:哪一方君主的政治開明?哪一方將帥的指揮高明?哪一方天時地利有利?哪一方法令能貫徹執行?哪一方的軍事實力比較強大?哪一方的兵卒較有訓練?哪一方的賞罰比較嚴明?我們根據這些,就可以判斷誰勝誰敗了。
為將如果能聽從我的講謀,指揮作戰肯定會獲得勝利,就留在這裏;如果不能聽從我的計謀,指揮作戰注定要失敗,我就不用。
經過對利害條件的分析,正確的意見得到采納,然後就造成有利的態勢,作為外地的輔助條件。所謂“勢”,就是利用有利的情況,而采取靈活的戰術。
用兵是一種詭詐的行為。?裕?艽潁?白霾荒艽潁灰??裝做不要打。要向近處,裝做要向遠處;要向遠處,裝做要向近處。給敵人以小利,去引誘它;迫使敵人混亂,然後攻取它。敵人力量充實,就要防備它;敵人兵力強大,就要避免決戰。用挑逗的方法去激怒敵人,使其失去理智;用謙卑的言辭表示自己的弱小,使敵人驕傲。敵人休整得好,要攪得它不得安生,使其疲勞;敵人內部和睦,要設法離間它。攻擊敵人無備的地方,出乎敵人意外的行動,這是軍事家指揮的微妙,是不能事先呆板規定的。
凡是未開戰之前預計可以打勝仗的,是因為勝利的條件充分;未開戰之前預計不能打勝仗的,是因為勝利的條件不充分;條件充分的能勝利,不充分的不能勝利,何況毫無條件呢?我們根據這些來看,勝敗就可以預見了。

作戰篇
孫子說:凡用兵作戰的一般原則,要動用輕車千輛,重車千輛,步卒十萬,還要向千裏之外運輸糧食,那麽前方後方的經費,招待國賓使節的費用,維修保養弓箭甲盾所需的膠漆器材的補充,車輛盔甲的補修每天要開支“千金”,然後十萬軍隊才能出動。用這樣的軍隊去作戰,就要求速勝,持久就會使軍隊疲憊,銳氣挫傷;攻城就會使力量耗盡;長久出兵在國外,就會使國家的財政發生困難。如果軍隊疲憊,銳氣挫傷,力量耗盡,經濟枯竭,則列國諸侯就會乘著你的危機而起兵進攻,那時即使有智謀的人,也無法替你善後了。所以用兵隻聽說老實的速決,沒有見到弄巧的持久。戰爭持久而對國家有利,是不會有的事情。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方麵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麵。
關於用兵的人,兵員不征集兩次,糧秣不運輸三回;軍需自國內取用,糧食和草料在敵國就地征集,這樣軍隊的糧草供給就可以滿足了。
國家之所以會因軍隊出動而貧窮的,就是由於遠道運輸,遠道運輸,“百姓”就會貧困。在軍隊集中的附近地方,東西會漲價,東西漲價,就會使得“百姓”枯竭,財政枯竭就要急於增加稅收和遙役。力量耗盡,財富枯竭,國內千裏原野,家家空虛。“百姓”的財產要耗去十分之七;“公室”的耗費,車輛損壞,馬匹疲憊,盔甲、戟盾、蔽櫓以及運輸用的牛和大車,也要損失十分之六。
所以聰明的將帥務求在敵國就地取糧。吃敵糧─“鍾”(一鍾為六百四十升)抵得本國的二十“鍾”;用草料一“石”抵得本國的二十“石”。
要使軍隊勇敢殺敵,就要激勵部隊;要使軍隊勇於奪取敵人的物資,就要獎賞士兵。在車戰中,凡繳獲戰車十輛以上的,就獎勵首先奪得戰車的人,並且把車上的旗幟換成自己的旗幟,派出自己的士兵夾雜乘坐;對俘虜的兵卒要優待和供養他們。這就是所謂戰勝敵人也越加壯大自己。
所以用兵貴在速勝,不宜持久。
所以懂得用兵的將帥,是民眾的“司命”,國家安危的主宰。

謀攻篇
孫子說,指導戰爭的法則是,使敵人舉國完整地屈服是上策,擊破敵國就差些;使敵人全軍完整地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人的軍就差些;使敵人全“旅”完整地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人的“旅”就差些;使敵人全“卒”完整地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人的“卒”就差些;使敵人全“伍”完整地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人的“伍”就差些。因此,百戰百勝,還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戰而使敵人屈服,才算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呀!
所以,指導戰爭的上策是失敗敵人的戰略計謀,其次是失敗敵人的外交,再次是進攻敵人的軍隊,下策是攻城。攻城的辦法是不得已的。製造攻城用的四輪大車,準備攻城器械,三個月才能完成;構築攻城的土山又要三個月才能竣工。將帥不勝其忿怒,驅使他的軍隊象螞蟻一般去爬城,士兵傷亡三分之一,而城還是攻不下來,這就是攻城的災害呀!所以善於指導戰爭的人,屈服敵人的軍隊不用硬打,奪取敵人的城堡不用硬攻,毀滅敵人的國家不須曠日持久。一定要用全勝的計謀爭勝於天下,這樣軍隊不致受到挫傷,而勝利可以完滿取得。這就是謀劃進攻的法則。
所以用兵的法則,有十倍於敵的兵力就包圍敵人,有五倍於敵的兵力就進攻敵人,有一倍於敵的兵力就要設法分散敵人,有與敵人相等的兵力就要善於抗擊敵人。兵力比敵人少就要退卻,實力比敵人弱就要避免決戰。所以弱小的軍隊如果固執地堅守,就會成為強大敵人的俘虜了。
將帥好比是國家的輔木,將帥和國家的關係如同輔木與車身互相依存。如果相依無間,國家一定強盛;相依有隙,國家一定衰弱。
國君可能不利於軍隊的情況有三種:不懂得軍隊不可以前進而硬叫它前進,不懂得軍隊不可以後退而硬叫它後退,這叫牽製軍隊;不懂軍隊的內部事情而幹預軍事行政,就會使士兵迷惑;不懂得用兵的權謀而幹預軍隊指揮,就會使軍隊懷疑。軍隊既迷惑而且懷疑,列國諸侯的禍患就會乘隙而來。這就是所謂亂軍心,自找失敗。
有五種情況可以預見勝利:凡是能看清情況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就能勝利;官兵有共同欲望的,就能勝利;自己有準備以對付疏忽懈怠的敵人的,就能勝利;將帥有指揮才能而國軍不加以牽製的,就能勝利。這五條,是預見勝利的方法。
所以說,了解敵人了解自己,百戰都不會有危險;不了解敵人而了解自己,勝敗的可能各半;不了解敵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就每戰必敗了。

形篇
孫子說:從前會打仗的人,先要造成不會被敵戰勝的條件,來等待可以戰勝敵人的機會。不會被敵人戰勝,這權利操在我軍自己手中。可不可能戰勝敵人,卻在於敵人是否犯錯誤暴露了弱點。所以會打仗的人,能夠做到即使我們不一定會戰勝敵人,但也不會被敵人戰勝。所以說,勝利可以預見,而不能強求。使敵人不能勝我,這是屬於防守方麵的事;使我可以勝敵,這是屬於進攻方麵的事。采取防守,是由於兵力不足(劣勢);采取進攻,是由於兵力有餘(優勢)。善於防守的人,深深蔭蔽自己兵力於各種地形之下;善於進攻的人,高度發揮自己力量,動作於各種天候之中。所以這樣才能保存自己而取得完全消滅敵人的勝利。
預見到勝利,不超過一般人的見識,不算得高明中最高明的;經過激戰而取勝普天下都說好,這也不算得高明中最高明的。這就像舉得起秋毫算不得大力,看得見日月算不得眼明,聽得見雷霆算不得耳聰一樣。古時所說的善於打仗的人,都是在容易取得勝利的條件下戰勝敵人的。所以善於打仗的人,打了勝仗,既顯不出智謀的名聲,也看不出勇猛的武力。因為他取得勝利,是無疑的。其所以無疑,是由於他的作戰措施放在必勝的基礎上,去戰勝已處於失敗地位的敵人。善於打仗的人,總是使自己處於不敗的地位,而不放過使敵人失敗的機會。因此勝利的軍隊有了勝利的把握,才尋找敵人交戰;失敗的軍隊先同敵人交戰,希望在作戰中取得僥幸的勝利。善於領導戰爭的人,修明政治,確保法製,所以能掌握勝敗的決定權。
用兵之法: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數”,四是“稱”,五是“勝”。敵對雙方都有土地,有了土地就產生土地麵積大小的問題;雙方土地麵積大小的不同,就產生物產資源多少的問題;雙方物產資源多少的不同,就產生能動員和供給兵卒眾寡的問題;雙方人力眾寡的不同,就產生軍事力量輕重的對比;雙方力量強弱的不同,就產生了勝敗。
勝利的軍隊,在力量對比上,就像用巨石碰雞蛋那樣絕對優勢,自然輕而易舉,必勝無疑;失敗的軍隊,在力量對比上,就像用雞蛋碰巨石那樣,處於絕對劣勢自然無能為力,必敗無疑。
勝利者指揮軍隊作戰,就像在八百丈高處的水庫決堤那樣,這是一種力量的表現!

勢篇
孫子說:管理大部隊,如同管理小部隊一樣,這是由於組織得好。指揮大部隊作戰,如同指揮小部隊作戰一樣,這是由於有規定好了的信號來指揮。統帥全國軍隊,即使遭受敵人的進攻,也不致失敗,這是由於“奇正”運用得正確。所謂奇正,指在軍隊部署上擔任守備部隊,鉗製敵人的為正,集中機動擔任突擊的為奇;在作戰方式上,正麵明攻為正,特殊的作戰方式為奇。軍隊進攻所麵對的敵人如同用石頭打雞蛋一樣,這是由於“避實就虛”運用得適宜。
作戰總是用“正”兵擋敵,用“奇”兵取勝。所以善於出“奇”的將帥,其戰法變化就像天地那樣運行無窮,像江河那樣奔流不章息。入而複出,如同日月的運轉;去而又來,類似四季的更迭。樂音不過五個音階,可是五個音階的變化,就聽不勝聽;顏色不過五種色素,可是五種色素的變化,就看不勝看;滋味不過五樣味道,可是五樣味道的變化,就嚐不勝嚐。作戰的形式不過“奇”“正”,可是“奇”“正”的變化,就無窮無盡。“奇”“正”相互轉化,就象圓環一樣,無始無終,誰能窮盡它呢?!
湍急的水,飛快地奔流,以至能衝走石頭,這就叫“勢”。鷙鳥迅飛猛擊,以致能捕殺小鳥小獸,這叫“節”。所說善於指揮作戰的人,他所造成的勢就像漲滿的弓弩,短促的節奏就象擊發弩機把箭突然射擊一般。
旌旗紛紛,人馬紜紜,在混亂的戰鬥中作戰,要使軍隊不混亂;戰車轉動,步卒奔馳,在迷霧不清的情況中打仗,要部署得各方麵都能對付可能發生的情況而不會被打敗。
混亂可以從嚴整中發生,怯懦可以從勇敢中發生,軟弱可以從堅強中發生。嚴整或混亂,這是組織編製的好壞的問題;勇敢或怯懦,這是態勢的優劣問題;堅強或軟弱,這是軍事實力的問題。
所以善於調動敵人的將帥,偽裝假象迷惑敵人,敵人就會聽從調動;投其所好引誘敵人,敵人就會來奪取。用小利去調動敵人,用重兵來等待擊潰它。
善於作戰的人,要依靠有利的態勢取勝,而不苛求將吏的責任。所以要能選擇將吏,去利用各種有利的態勢。所謂“任勢”,是說善於選用將吏指揮作戰,就像滾動木頭、石頭一般。木頭、石頭的本性,放在安穩平坦的地方就靜止,放在險陡傾斜的地方就滾動;方的就會靜止,圓的會滾動。所以,善於指揮作戰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態勢,就像轉動圓石從八百丈高山上滾下來那樣。這就是所謂勢呀!

虛實篇
凡先到戰場等待敵人的就從容、主動,後到戰場奔走應戰的就疲勞。所以善於指揮作戰的人,能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調動。
能使敵人自動進到我預定地域的,是用小利引誘的結果;能使敵人不能到達其預定地域的,是製造困難阻止了它。所以敵人休整得好,就要設法使它疲勞;敵人糧食充足,就設法使它饑餓;敵人住紮安穩,就得使它移動。
進軍要向敵人不及急救的地方,急進要向敵人意料不到的方向。行軍千裏而不勞頓的,是因為走的是沒敵人阻礙的地區。而進攻必然會得手的,是因為進攻的是敵人不防守或不易防守的地點。防禦而必然能穩固的,是因為扼守的是敵人進攻或不易進攻的地方。
所以善於進攻的,能使敵人不知道怎麽防守;善於防禦的,能使敵人不知道怎麽進攻。
微妙呀!微妙到看不出形跡。神奇呀!神奇到聽不見聲息。這樣就能主宰敵人的命運。
前進而使敵人不能抵禦的,是因為衝擊敵人空虛的地方;後退而使敵人無法追擊的,是因為退得迅速使敵人追趕不上。所以我軍想要打,敵人雖然高壘深溝,也不得不出來同我作戰的,是因為進攻敵人所必求的地方;我軍不想打,雖然畫地防守,敵人也無法來同我作戰的,是因為我們誘使敵人改變了他們進攻的方向。
能察明敵人情況而不讓敵人察明我軍的情況,這樣我軍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敵人兵力就不得不分散。我軍兵力集中在一處,敵人兵力分散在十處,這就是用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去攻擊敵人,這樣我軍就成了優勢,敵人就轉為劣勢了。能夠集中優勢兵力攻擊劣勢的敵人,那麽同我軍當麵作戰的敵人就有限了。我軍所要進攻的地方敵人不得而知,不得而知,那麽它所要防備的地方就多,敵人防備的地方一多,那麽我軍所要進攻的敵人就少了。
所以防備了前麵,後麵的兵力就薄弱;防備了後麵,前麵的兵力就薄弱;防備了左邊,右邊的兵力就薄弱;防備了右邊,左邊的兵力就薄弱;到處到防備,就到處兵力薄弱。兵力劣勢是因為被動地去防備敵人;兵力優勢是因為使敵人被動地防備我軍。
能預料在什麽地方打,在什麽時候打,就是千裏也可以同敵人交戰;不能預料在什麽地方打,那就連左翼也不能救右翼,右翼也不能救左翼,前麵不能救後麵,後麵也不能救前麵,何況遠在數十裏,近在數裏呢?
依我分析,越國的兵雖多,又有什麽補益於決定戰爭的勝敗呢?
所以說,勝利是可以人為造成的。敵軍雖多,可以使他無法戰鬥。
所以要籌算一下計謀,來分析得失利害;騷擾一下敵軍,來了解敵人的動靜規律;偵察一下情況,來了解哪裏有利哪裏不利;進行一下小戰,來了解敵人哪方麵優勢哪方麵劣勢。
所以偽裝佯動做得最好的,就看不出形跡。看不出形跡,即使有深蔵的間諜也窺察不到底細,聰明的敵人也想不出辦法來。
適應敵情而取勝,把勝利果實擺在眾人麵前,眾人還是莫明其妙;人們隻知道我們所以戰勝敵人的作戰方式,卻不知道我們怎樣靈活運用這些作戰方式。所以每次打勝仗,都不是重複老的方式,而是適應不同的情況,變化無窮。
作戰方式有點像水,水運動的規律是避開高處而向下奔流,作戰的規律是避開敵人堅實的地方而攻擊敵人的弱點,水因地形而製約它奔流的方向,作戰則根據敵情而決定取勝的方針。所以作戰沒有固定的方式,就像水沒有固定的形態一樣,能根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就叫用兵如神。
用兵規律就像自然現象一樣,水、火、木、金、土互生互製;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晝有長短,月有圓缺,永遠處於變化之中。

軍爭篇
孫子說:一般用兵的規律,主將接受國君的命令,從動員組織民眾、編成軍隊到同敵人對陣,在這過程中沒有比戰略前進中爭取主動而獲得更困難的。爭取主動而先發製人之所以困難,是因為要把從表麵看似遙遠的迂回的彎路,變為實際上是近便的直路,是要把困難變成有利。所以故意迂回繞道,並用小利引誘敵人,這樣就能比敵人後出動又比敵人先到達所要爭奪的戰場要地,這就叫做懂得以迂為直的計謀。
所以爭取先發製人是有利的,同時爭取先發製人也是有危險的。如果全軍帶著裝備輜重去爭利,這樣行軍遲緩就不能及時到達預定地域;如果放下重裝備和輜重去爭利,裝備和輜重就會丟失。因此,卷起盔甲,輕裝急進,晝夜不停,加倍行程來趕路,走上百裏去爭利,如果遇到意外情況那麽三軍將領都可能被俘,隊伍強壯的先到,疲弱的掉隊,其結果隻會有十分之一的人馬趕得到;走五十裏去爭利,如果遇到情況,先頭部隊的將領會受挫折,隊伍隻有半數趕得到;走三十裏去爭利,可能有三分之二趕得到。要知道軍隊沒有隨軍輜重就不能生存,沒有糧食接濟就不能生存,沒有物資補充就不能生存。
不了解列國政治動向的,不能預定外交方針;不熟悉山林、險阻、水網、沼澤等地形的,不能行軍;不重用向導的,不能得到地利。
軍隊是用詭詐的方法隱蔽自己的意圖,根據有利的情況決定自己的行動,把分散和集中兵力作為戰略戰術的變化的。
所以軍隊的行動迅速起來像疾風,舒緩的時候像森林,攻擊起來像烈火,不動的時候像山嶽,難以窺測像陰天不見日月星辰,一動起來像迅雷不及掩耳、閃電不及瞬目。
占領敵方的鄉村城鎮,擴張領土,分配掠奪來的資源和俘虜,衡量利害得失,然後決定行動。
事先懂得以迂為直的計謀的就勝利,這就是爭奪先機之利的原則。
古代一部叫《軍政》的書中說:“因相互間聽不見講話,所以設置鑼鼓來指揮;相互間看不見動作,所以設置旌旗來指揮。”鑼鼓、旌旗是統一軍人耳目的,人們的視聽既然一致,那麽勇敢的就不能單獨前進,怯懦的也不能單獨後退了。這就是指揮大部隊作戰的方法。所以夜間作戰多用火光和鼓聲,白天作戰多用旗幟。這些不同的指揮訊號是為了適應人們的視聽而變動使用。
對於敵人的軍隊,可以打擊它的士氣,對於敵人的將領,可以攪亂他的決心。早晨朝氣飽滿,中午以後逐漸懈怠,傍晚就疲乏思歸了。所以善於用兵的人,要避開敵人剛上陣時的銳氣,等待敵人鬆懈疲憊時再去打它,這是掌握軍隊士氣的方法。用自己部隊的飽食等待敵人的饑餓,這是掌握軍隊戰鬥力的方法。不去攔擊旗幟整齊、配備精良的敵人,不去攻擊陣容堂皇實力強大的敵軍,這是掌握機動變化的方法。
用兵的法則是:敵軍占領山地,不要去仰攻,敵軍背靠高地,不要去正攻,敵軍假退不要去跟蹤追擊,敵軍精銳所在不要去招惹,敵軍用小利誘我不要上鉤,敵軍退回本國不要去攔截,包圍敵軍要留缺口,敵軍已到絕境可能拚命時,不要急於迫近,這是用兵的法則。

九變篇
孫子說:用兵的法則是:主將接受國君的命令,動員組織民眾編製成軍隊出征,在難以行軍的地段內不可建造營地,在四通八達的地區應結交諸侯,在不具備生活條件的地區不可停留,遇到道路狹窄進退兩難的地段就要巧出計謀,陷入不迅速奮戰就隻有死亡的地區就要堅決奮戰就隻有死亡的地區就要堅決奮戰。
道路有的雖可走而不走,敵軍有的雖可打而不打,城堡有的雖可攻而不攻,地方有的雖可爭而不爭,國君有的命令雖可受而不受。
將帥能精通以上各種機變的運用,就是懂得用兵了。將帥不精通以上各種機變的應用,雖然了解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指揮軍隊不知道各種機變的方法,雖然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發揮軍隊的戰鬥力。
聰明的將帥的思考,必須兼顧到利害兩個方麵,在不利情況中要同時看到有利條件,才能提高勝利信心;在順利情況中要同時看到不利條件,才能解除可能發生的禍患。
要使各國諸侯的力量不能伸展,就要用計謀去傷害它;要使各國諸侯忙於應付,就要用它不得不做的事業驅使它;要使各國諸侯疲於奔命,就要用小利去引誘它。
用兵的法則,不要指望敵人不來打,而要依靠我們有了準備等待它,不要指望敵人不進攻,而要依靠我們有了使敵人進攻不下的力量和辦法。
將帥有五種性格上的缺陷會造成危險:隻知死拚會被殺,貪生怕死會被虜,急燥易怒則經不起刺激,廉潔自愛則受不了侮辱,愛護居民則會因掩護居民而遭受煩勞。這五種危險,是將帥的過錯,也是用兵的災害呀!軍隊覆滅、將帥被殺,都由於這五種危險引起,是不可以不警惕的。

行軍篇
孫子說:軍隊在各種地形上處置和判斷敵情時,應該注意以下原則:通過山地,必須靠近山穀,駐在高處,使前麵視界開闊。敵人占領高處,不宜雲仰攻,這是軍隊在山地上的處置。橫渡江河,應遠離水流;敵人渡水而來,不要迎擊它於水內,讓它渡過一半時去攻擊它,才有利;想決戰的,不要緊靠水邊抗擊敵人;沿河駐紮軍隊也應駐在高處,使前麵視界開闊,不要麵迎水流,這是軍隊在江河水流上的處置。通過鹽堿沼澤地帶,要迅速離開,不可逗留;如果同敵軍相遇於鹽堿沼澤地帶上,那就必須靠近水草而背靠樹林,這是軍隊在鹽堿沼澤地帶的處置。在平原上應占領開闊地域,主要的翼側和後方應倚托高地,前低後高,這是軍隊在平原地上的處置。掌握這四種利用地形的原則,就是黃帝之所以戰勝四周部落的原因啊!
凡是駐軍一定選擇幹燥的高地,而避開潮濕的窪地;要求向陽,而回避陰暗;接近水草;保持供應,駐紮高處;這樣軍中沒有各種疾病,也就是勝利的保證了。對於丘陵堤防,應占領它向陽的一麵,而把主要的翼側和後方倚托著它。這些對於用兵有利的措施和處理,是利用地形作為輔助條件的。
河流上遊下雨看到水沫漂來,要徒涉的,應等待水流稍定,以防山洪暴至。
地形有的前後險峻,水橫其中,斷絕人行;有的是四麵陡峭,溪水注流的天然大井;有的是三麵環山,易近難出的天然大牢;有的是草深林密、行動困難的天羅地網;有的是地勢低窪、道路泥濘的天然陷井;有的是千溝萬壑的天然地隙。遇上這些地形必須迅速離開,不可接近。我們應遠離這種地形,讓敵人去靠近它;我們應麵向著它,而讓敵人去背靠著它。
進軍路上遇有懸崖絕壁的隘路、湖沼、水網、蘆蕪、山林和草木茂盛的地方。必須謹慎地反複搜索,這些都是敵人可能設下埋伏或隱蔽偵探的地方。
敵人逼近而安靜的,是依靠他占領地形的險要;敵人遠離而來挑戰的,是想誘我前進;敵人所以不居險要而占領平地,一定是有利於同我決戰。
無風而許多樹木搖動的,是敵人蔭蔽前來,叢草中有許多障礙的,是敵人布下的疑陣;鳥兒突然飛起,是下麵有伏兵;野獸驚駭而走動的,是敵人隱蔽來襲;塵土高而尖的,是敵人的戰車來了;塵土低而寬的,是敵人的步兵來了;塵土疏散飛揚的,是敵人在砍草曳柴;塵土少而時起時落的,是敵人正在紮營。
敵人派來的使者措詞謙遜而卻正在加緊備戰的,是準備進攻;措詞強硬而擺出進攻姿態的,是準備後退;輕車先出去,部署在翼側的,是在布列陣勢;沒有約會而來講和的,是另有陰謀;敵人兵卒奔走而擺開兵車列陣的,是期待同我決戰;敵人半進半退的,是企圖引誘我軍上鉤。
敵兵倚著兵器而站立的,是饑餓的表現;敵兵打水而自己先飲的,是幹渴的表現;敵人見利而不前進的,是疲勞的表現;敵人營寨上集聚鳥雀的,正麵是空營;敵人夜間驚叫的,是恐慌的表現;敵軍驚擾的,是敵將不持重;旗幟搖動不整齊的,是敵人隊伍已經混亂;敵人軍官易怒的,是疲倦的表現;用糧食喂馬,殺掉拉輜重大車的牛吃肉,收拾起炊具,部隊不返營舍的,是準備拚命突圍或逃跑的窮寇;低聲下氣同部下講話的,是敵將失去人心;不斷獎勵的,是敵軍沒有辦法;不斷懲罰的,是敵軍處境困難;先強暴而後又害怕部下的,是最不精明的將領;派來使者談判措詞委婉態度謙遜的,是敵人想休戰;敵軍憤怒向我前進,但久不交鋒又不撤退的,必須謹慎觀察他的企圖。
兵力不在於越多越好,隻要不盲目冒進,而能集中力量,判明敵情,選拔人才,就行啦。隻有那種毫無深思熟慮而又輕敵的人,必定會被敵人所俘虜。
將帥在兵卒不未曾親近依附之前就執行懲罰,他們會不服,不服就很難合作。兵卒已經依附以後,如果紀律不能執行,也不能用來作戰。所以要用“文”的“懷柔手段”去管理他們,用“武”的軍紀軍法使他們整齊一致,這樣的軍隊打起仗來就必能勝利。平素嚴格貫徹命令來管教兵卒,兵卒就會養成服從的習慣,平時不能嚴格貫徹命令來管教兵卒,兵卒就會養成不服從的習慣。命令平時能夠貫徹執行的,是將帥同兵卒之間相處得好的表現。

地形篇
孫子說:地域形態有“通”、“掛”、“支”、“隘”、“險”、“遠”等六形。我們可以去,敵人可以來的地域,叫做“通”。在這種“通”形的地域上,應先占領視界開闊的高地,溝通並保護糧道,這樣作戰就有利。可以前進,難以後退的地域叫做“掛”。在這種“掛”形地域上,如果敵人沒有防備,就可以突然出擊而戰勝它;如果敵人有防備,出擊而不能取勝,又難以退回,就不利了。我軍前出不利,敵軍前出也不利,叫做“支”。在這種“支”形地域上,縱然敵人利誘我們,我們也不要前出;可引兵離去,讓敵人前出一半然後回擊它,這樣就有利。在“隘”形的地域上,如果我們先到達,必須先出占領隘口的,等待敵人來犯;如果敵人先到達,已前出占領隘口的,不要去打;沒有占領隘口的,可以去打。在“險”形的地域上,如果我軍先到達,必須控製視界開闊的高地,以等待敵人來犯;如果敵人先到達,就應引兵離去,不要去打它。在“遠”形地域上,雙方形勢均等,不宜挑戰,勉強求戰,就不利。這六條,是利用地形的原則,將帥重大責任所在,是不可以不認真研究的。
地形是用兵的輔助條件。判明敵人企圖,研究地形險易,計算道路遠近,製定取勝計劃,這是主將的職責。懂得這些道理去指揮作戰的,必然會勝利,不懂得這些道理去指揮作戰的,必然會失敗。
從戰爭規律上看來必然會勝利的,雖然國君說不打,也可以堅持去打;從戰爭規律上看來不能打勝仗的,雖然國君說一定要打,也可以不去打。應該進不貪求戰功,退不回避罪責,隻知道保護民眾而利於國君。這樣的將帥,是國家寶貴的財產。
將帥對待兵卒像對待嬰兒一樣體貼,就可以叫他們跟隨自己去赴湯蹈火;對待兵卒像愛子一樣,就可以叫他們去拚死。如果厚待而不能指使,撫愛而不能命令,違法亂紀而不能治理,那就像驕子一樣,是不能用來作戰的。
了解自己的部隊能打,而不了解敵人不可以打,勝利的可能隻有一半;了解敵人可打, 而不了解自己的部隊不能打,勝利的可能隻有一半;了解敵人可打,也了解自己的部隊能打,而不了解地形之不利於作戰,勝利的可能也隻有一半。所以懂得用兵的人,行動不會迷惑,措施卻又變化無窮。所以說,了解敵人,了解自己,勝利就沒有危險;懂得天時,懂得地利,勝利就可保完全。

九地篇
孫子說:按用兵的規律,地區在戰略上因位置和條件不同,對作戰將發生不同的影響的地區可分為“散地”、“輕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圍地”、“死地”。諸侯在本國境內作戰的地區,叫做“散地”。進入別人國境不深的地區,叫做“輕地”。我軍得到有利、敵軍得到也有利的地區,叫做“爭地”。我軍可以往,敵軍也可以來的地區,叫做“交地”。處在三國交界的、先到就可以結交周圍諸侯取得多助的地區,叫做“衢地”。深入敵境,背後有很多敵人城邑的地區,叫做“重地”。山嶺、森林、險要、陰寨、水網、湖沼等難於通行的地區,叫做“圮地”。所由進入的道路狹隘,所從退歸的道路迂遠,敵軍用少數兵力就可以攻擊我多數兵力的地區,叫做“圍地”。迅速奮勇作戰就能生存,不迅速奮勇作戰就隻有死亡的地區,叫做“死地”。因此在“散地”上,不宜作戰;在“輕地”上不易停留;遇“爭地”應先敵占領,不要等待敵人占領後再去進攻;逢“交地”,應部署部隊之間的聯係,切勿失去聯絡;到“衢地”,則應加強外交活動,結交諸侯;深入“重地”,就要掠取糧草物資,遇到“圮地”,就要迅速通過;陷入“圍地”,就要運謀設計;到了“死地”,就要奮勇作戰死裏求生。
古來善於作戰的人,能使敵人前後部隊不能相策應,主力和小部隊不能相信靠,官兵不能相救應,上下無法收攏,兵卒離散集合不起來,隊伍集合而不齊整。能造成有利於我的局麵就打(行動),不能造成有利於我的局麵就停止。請問:“假使敵軍眾多,而嚴整地向我前進,該怎樣對付它呢?”回答說:“先奪取敵人所心愛的有利條件,就能使它陷入被動而聽從我們調動了。”
用兵的要旨就是要迅速,乘敵人措手不及的時機,走敵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擊敵人沒有戒備的地方。
一般進入敵國作戰的規律是:深入敵境,則專心一致,使敵方不能抵抗;在豐饒的田野上掠取糧草,使全軍得到足夠的給養;注意保養士兵的體力,不使過於疲勞,提高士氣,集中力量;部署兵力,巧設計謀,使敵人莫測高深。把部隊投放在無路可走的地方,就隻能拚死而不能敗退,既然士卒肯拚死,又哪有不得勝之理,上下也就都能盡力而戰了。要知道兵士深陷危險的境地,就不恐懼,無路可走,軍心就會鞏固,深入敵國,行動就不敢散漫,迫不得已,就隻好堅決戰鬥。因此這種軍隊不待修整,都懂得戒備,不待鼓勵,都願意出力,不待約束,都能親密協力,不待申令,都會遵守紀律。禁止迷信,消除部署的疑惑,至死也無處走。我軍士兵沒有多餘的錢財,不是士兵們不想愛財物;我軍沒有貪生膽小的人,不是士兵們都不想長命。當作戰命令頒發的時候,士兵們坐著的淚濕衣襟,躺著的淚流滿麵。把他們投到除了向前拚命再無別路可走的地方,就會有象專諸(春秋吳國勇士)和曹劌(春秋魯國武士)一樣的勇敢了。
善於用兵的人,能使部隊像“率然”;“率然”是常山地方的蛇名。打它的頭,尾就來救應,打它的尾,頭就來救應,打它的腰,頭尾都來救應。請問“可以使軍隊像‘率然’一樣嗎?”回答說:“可以”。吳國人和越國人是相互仇恨的,但當他們同舟渡河遇到大風時,他們互相救援就像一個人的左右手。因此縛住馬匹,埋了車輪,企圖防止兵卒的逃亡,也是靠不住的;要使部隊一齊奮勇作戰,在於將帥領導的得法;要使強弱都能發揮作用,在於地形利用的適宜。所以善於用兵的人,能使全軍手牽手地像一個人一樣,這是因為使它不得不這樣啊。
將軍的處事;鎮靜以求深思,嚴正而有條理。能蒙蔽士兵的耳,使他們對於軍事行動毫無所識。戰法經常變化,計謀不斷更新,使人們無法識破機關;駐軍常換地方,進軍多繞迂路,使人們推測不出意圖。主帥授給軍隊任務,要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樣使他們能進而不能退;率領軍隊深入諸侯國境,要象撥弩機而射出箭矢一般使他們可往而不可返。燒掉渡船,打破飯鍋,像趕羊群,趕過去趕過來,讓大家隻知道跟著走,不知道要到哪裏去。聚集全軍兵卒,投放在危險的境地使他們不能不拚命作戰,這就是將軍的責任!進到各種不同地區的機變,能屈能伸地利用情況的發展,對各種人員心理的掌握,這些都是將帥不能不研究的。
進入敵國作戰的規律是:進入得深,兵卒就專心一致,進入得淺,就容易逃散。離開本國越境出兵的,就是進入了“絕地”;四通八達的叫做“衢地”,進入深的,叫做“重地”;進入淺的,叫做“輕地”;背後有堅固的城堡而前麵道路狹隘的,叫做“圍地”;無處可走的叫做“死地”。
因此,在“散地”,就得使軍隊專心一致;在“輕地”上,就要部署連續;遇“爭地”,就要急進,抄到敵軍的後麵;逢“交地”,就要謹慎防守;到“衢地”,就要鞏固和鄰國的結交;入“重地”,就要補充軍糧;經“圮地”,就要迅速通過;陷入“圍地”就要堵塞缺口;到了“死地”,就要表示拚死戰鬥的決心。
兵卒的心理,被包圍就會抵抗,迫不得已就會戰鬥,陷於十分危險的境地就會聽從指揮。
不了解諸侯國計謀的,不能與他們結交;不熟悉山嶺、森林、險要、阻塞、水網、湖沼等地理形勢的,就不能行軍;不重用向導的,就不能得地利。這幾方麵,有一方麵不了解,都不能稱為霸、王的軍隊。凡是霸、王的軍隊,進攻大國就能使敵方的民眾和軍隊來不及動員集中;威力加在敵人頭上,就能使他不能同別國結交。因此不必要爭著同哪一國結交,不必要隨便培養哪一國的勢力,隻要伸展自己的意圖,把威力加在敵人頭上,就可以拔取敵人的城堡,毀滅敵人的國都。施行超越法定的獎賞,頒布打破常規的號令,驅使全軍兵眾就象指使一個人一般。叫他們去執行任務,不必說明為什麽;叫他們去奪利,不告訴他們有危險。
把軍隊投放在“亡地”上,然後能保存;把兵卒陷於“死地”,反而能得生。兵眾陷入危險的境地,然後才能操縱勝敗。
指揮作戰的事,在於假裝順從敵人的意圖,卻集中兵力,朝一個方麵進攻,長驅千裏,殺其將領,這就是所謂巧妙能成大事呀!
當決定戰爭行動的時候,就要封鎖關口,銷毀通行證件,不許敵國的使者來往;在宗廟裏秘密地、認真地謀劃這件大事。敵人一有空隙,就迅速乘機而入。先奪取敵人的要地,不要同敵方約期會戰。實施作戰計劃時,要靈活地隨著敵情的變化作相應的修改,來決定軍事行動以求戰爭的勝利。因此開始像處女一般沉靜,使敵人不注意防備,然後象逃脫的兔子一樣突然行動,使敵人來不及抵抗。

火狼篇
孫子說火攻有五種:一是火燒營寨,二是火燒積聚,三是火燒軍用物資,四是火燒倉庫,五是火燒糧道。實施火攻必須有條件,火攻器材必須經常準備著。放火要看天時,起火要看日子。天時是指季候的幹燥;日子是指月亮行經“箕”、“壁”、“翼”、“軫”四星宿的位置;月亮經過四星宿的日子,就是風的日子。
凡用火攻,必須憑借這五種火攻的變化適時地運用兵力配合它。從敵人內部放火,就要及時派兵從外部策應。火已燒起而敵軍仍然保持安靜的,應等待一下,不可馬上發起攻擊,應加猛火勢,如果可以進攻就進攻,不可進攻就停止。如果從外麵放火,就不必等待內應,隻在適時放火就行。火在上風放,不可以從下風進攻。白天風刮久了,夜晚就容易停止。軍隊必須懂得靈活地運用五種火攻的方法,並根據觀察有起風的征候時使用它。
用火輔助進攻的,明顯地容易取勝;用水輔助進攻的,攻勢可以加強。水可以斷絕敵軍,但不如火攻那樣可以焚毀敵人的物資器械。
凡打了勝仗,奪取了土地城邑,而不能達到戰略目的的會遭殃,這是白白耗費國家的兵力財力、使軍隊久留在外。所以說:明智的國君要慎重地考慮這件事,良好的將帥要認真地研究這件事。不是有利有行動,不是能勝不用兵,不到危機緊迫之時不輕易開戰。國君不可因憤怒而發動戰爭,將帥不可因氣忿而出陣求戰。對國家有利才行動,對國家不利就停止。憤怒可以恢複到歡喜,氣忿可以恢複到高興;國亡了就不能複存,人死了就不能再生。所以明智的國君對此要慎重,良好的將帥對此要警惕;這是安定國寶和促使軍隊的關鍵!
孫子說:凡是興兵十萬,出征千裏,“百姓”的耗費,“公室”的開支,每天要花費“千金”;全國內動亂不安,運輸軍需物資的隊伍疲憊於道路上,因而不能耕作的將有七十萬家。這樣地相持幾年,隻為了爭一朝勝利,如果吝惜爵祿和金錢不重用間諜,以致不能了解敵情而致失敗,那就是最不仁慈的人,就不是良好的將領,就不是國君的好助手,就不能打勝仗的好國君。開明的國君、賢良的將帥,其所以動輒戰勝敵人,成功地超出眾人者,就在於事先了解情況。要事先了解情況,不可用祈求鬼神去獲取,不可用相似的事情做類比推測吉凶,不可用夜視星晨運行的度數去驗證,一定要從知道敵人情況的人那時去取得。
使用間諜有五種:有“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五種間諜同時都使用起來,使敵人莫測高深,這是神妙的道理,是國君的法寶。所謂“因間”是收買敵方鄉人做間諜。所謂“內間”,是收買敵方官吏做間諜。所謂“反間”,是誘使敵方間諜為我所用。所謂“死間”,是我方間諜先散布假情況,使敵人信以為真,上當受騙,我間諜被敵人捉住後不免被處死。所謂“生間”,就是能活著回報敵情的。
所以在軍隊人事中,沒有比間諜更親信的,獎賞沒有比間諜更優厚的,事情沒有比間諜更秘密的。不是高明智慧的將領,不能利用間諜;不是仁慈慷慨的指揮官,不能指使間諜;不是用心微妙的將領,不能取得間諜的真實情報。微妙呀!微妙呀!無所不可以利用間諜啊!間諜的工作尚未進行,先已傳泄在外,那麽間諜和聽到秘密的人都要處死。
凡對要打的敵方軍隊,要攻的敵方城堡,要殺的敵方官員,必須先打聽那些守城將官、左右親信、掌管傳達通報的官員、守門官吏和宮中近侍官員等的姓名,使我們的間諜一定要偵察清楚。
必須搜索出前來偵察我軍的敵方間諜,要用重金收買,優禮款待,誘導安置,使為我用,這樣“反間”就可以為我所用了。由此而了解情況,這樣“鄉間”、“內間”就可以為我所用了;由此而了解情況,這樣就能使“生間”按預定時間回報敵情。五種間諜的使用,主持者都必須懂得。了解情況最主要的在於“反間”,所以對“反間”是不可不厚待的。
從前商朝的興起,是由於伊尹(了解夏朝情況的商朝人)曾經在夏;周朝的興起,是由於薑尚(即子牙,了解殷的情況)曾經在殷。所以明智的國君,賢能的將帥,能用高級的有智慧的人做間諜的,一定能建樹大功。這是用兵重要的一著,整個軍隊是要依靠間諜提供情報來決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