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輕鬆的活法

原來是“茫茫人生,何處是岸?”,我今天“活的輕輕鬆鬆”為什麽?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黎陽:中華文明的精華依然舉世無敵!(ZT)

(2006-11-21 11:45:51) 下一個
中華文明的精華依然舉世無敵

黎陽

2006.11.18.

按美國軍方的說法,美軍在越南戰爭中戰場上從來沒有打過敗仗,攻必取,守必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當年的西楚霸王和拿破侖是“打贏了每一仗,輸掉了最後一仗”,美軍看來比他們幸運點兒:一場敗仗都沒打——隻是輸掉了戰爭。

如今美軍在伊拉克又遇上了跟當年越南戰爭同樣的尷尬:打遍天下無敵手——就是結束不了戰爭。(如果硬說伊拉克戰爭已經“勝利結束”了,那要驗證也不難:美軍離不離得開?美軍在伊拉克還交不交火?流不流血?死不死人?美國還需不需要天天往裏扔軍費?)

這種狀況讓美國人實在無法理解。要論力量對比,那簡直是無窮大比零:美軍比當年越南戰爭時期不知強了多少倍,而對手呢?比當年的越南不知弱了多少倍:一無公開支援的盟國,二無眾望所歸的領袖,三無精辟的指導理論,四無象樣的武器裝備,五無當年越南人那樣久經沙場、訓練有素、士氣高昂的軍隊,六無舉國團結一致的群眾,而且連一個統一的組織指揮係統都沒有。難怪好些人對伊拉克戰爭算不算“人民戰爭”都要爭論不休。然而問題的要害不在於如何稱呼這場戰爭,而在於為什麽會打成這種局麵。找不出根本原因,就拿不出有效對策。拿不有效出對策,就扭轉不了局麵。扭轉不了局麵,就不敢擔保一定不會再來一次越南戰爭的結果:一場敗仗都沒打——卻輸掉了戰爭。

這種狀況美國人解釋不了:拉姆斯菲爾德解釋不了,參謀長聯席會議解釋不了,蘭德公司解釋不了——當然,劉亞洲之類“美國迷”們更解釋不了——如果解釋得了,自然早就拿出了有效對策,戰爭也早就結束了,用得著現在還在拖,而且要拖多久還不知道嗎?能成為美國選舉的頭號議題嗎?也難怪拉姆斯菲爾德要丟官:搞戰略的專家搞出了一場看不到頭的戰爭又束手無策,那這個專家是幹嘛吃的?

(看到網上有人硬說拉姆斯菲爾德沒有失敗,是取得戰爭勝利的英雄、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甚至有人說他下台是因為民主國家沒有“終身製”雲雲,實在令人又好氣又好笑:伊拉克戰爭還沒有結束,沒結束的戰爭何來“戰爭勝利者”?如果伊拉克戰爭真的已經“勝利結束”,怎麽會成為美國選舉吵得不可開交的頭號議題?美國海軍、陸軍、空軍、海軍陸戰隊四家的軍報一齊發社論要老“拉”下台,他在任期沒滿就黯然去職,這明明是懲罰,哪裏是因為什麽“終身製”不“終身製”?“勝利者不受責難”,老“拉”如果真的是戰爭的勝利者,美國人怎麽會懲罰他? 歡呼都還來不及呢。至少沒見哪家美國報紙現在說老“拉”是英雄,更不見美國有誰把老“拉”下台解釋成是因為要防止“終身製”。某些中國馬屁精給美國人舔屁眼的肉麻勁連美國人都吃不消。)

雖然劉亞洲說“美國人的目光深邃得不見底”,但是“目光深邃得不見底”的美國“精英”們的的確確解釋不了為什麽絕對優勢的美軍會“每戰必勝、就是贏不了戰爭”,為什麽當年在越南如此,如今在伊拉克又是如此。也就是說,西方文明的理論、邏輯拿這個問題束手無策,否則問題怎麽可能久拖不決?

然而困擾美國人的這個難題在中華文明的精華麵前不僅不難,而且簡直簡單之極。單憑毛澤東的那句名言:“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問題的要害就一目了然。

打仗,不是為打仗而打仗,而是為實現預定的政治目標而打仗。預定的政治目標實現了,仗就打贏了;沒實現,仗就沒打贏;永遠實現不了,仗就永遠打不贏。預定的政治目標實現不了,軍事上的勝利再大再多也不頂用。不管贏得多少具體戰役戰鬥,不管殺死對方多少人,不管占領了對方多少地方,不管給對方造成多大的損失,隻要實現不了自己預定的政治目標,那戰爭還是等於白打,說到底就是輸了。

當年美國在越南戰爭的政治目標是什麽?製止越南統一。盡管按美軍說法,美軍軍事上戰無不勝,但越南最後統一了沒有?即便軍事上可以說美軍沒敗,但從政治上說呢?顯然失敗了。既然“戰爭是流血的政治”,那就是說,戰爭歸根到底還是政治的一部分。政治上的目標達不到,失敗了,戰爭自然也就失敗了。所以雖然具體的、局部的軍事行動每戰必勝,然而全局的、整體的戰爭卻失敗了。用西方文明的思維邏輯無法理解的事,用中華文明精華的邏輯來看再清楚不過。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政治目標是什麽?在伊拉克建立一個西方式的“民主國家”,推動“中東民主化”。換句話說,為用西方的意識形態改造阿拉伯國家樹立一個“樣板”。這個政治目標實現了,就可以說美國的伊拉克戰爭打贏了。否則就是輸了。那麽美國的這個政治目標實現的可能性有多大?看來渺茫得很。想想巴勒斯坦就夠了:那裏折騰了多少年了,消停了嗎?如果戰爭的政治目標是一個實現不了的目標,那麽這場戰爭有多大勝算?零。因為衡量戰爭的勝負歸根到底就一個標準:你的政治目標實現了沒有?隻要實現不了,不管軍事上如何戰無不勝,對方如何不堪一擊,最終的結果仍然是個零。不算“政治”這個大帳、總帳,隻知道拚命算具體的力量對比,算軍事上的殺傷消滅,算看得見摸得著的勝利,隻能算來算去越算越糊塗:怎麽可能一場敗仗都沒打卻會輸掉戰爭?為不可能實現的政治目標而戰,究竟是大聰明還是小聰明?是天才還是蠢才?

“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毛澤東半個多世紀前就詳細闡述的道理,美國人現在還不甚了了。在這個問題上,誰更高明?是中華文明的精華,還是西方文明的代表?

而中國老祖宗兩千多年前提出的規律:“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即使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然是“放之四海而皆準”。

當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時候,納粹德國發動“閃電戰”的時候,前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時候,恐怕都以為自己強大得不得了。那時即使有人跟他們講“國雖大,好戰必亡”的道理,他們也一定會嗤之以鼻。結果呢?哪個逃掉了這條規律的支配?

美國鬧“單邊主義”、“先發製人”才幾年,現在國內已經為如何盡快結束伊拉克戰爭而鬧得不可開交了。為什麽?危機感:這樣拖下去不是個事,對美國總體利益不利。(美國人這點好,不象當年的日本和納粹德國那樣死鑽牛角尖,一頭頂在南牆上還死不回頭。)美國雖強,仍然能感受出這條規律的厲害。

至於“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恐怕現在世界上不承認這一條的國家少而又少。不信,請看世上有幾個沒有國防的國家?

“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以及“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這兩條不過是中華文明精華大海中的兩滴。但就這兩滴,現在世界上誰不遵循誰倒黴。你可以不承認,但不能違反,否則必吃苦頭。所以說依然舉世無敵。就憑這些,誰能說中華文明“劣等”、不如西方文明“優秀”?中華文明確有糟粕,但更有精華。其奧妙之處,西方文明的代表人物們現在仍然吃不透摸不準,甚至根本找不著北。否則為什麽會解決不了“戰無不勝、就是打不贏戰爭”的“老大難”問題?

西方文明束手無策的難題在中華文明的精華麵前不過是小菜一碟。就憑這就可以看出那些拚命貶低中華文明、鼓吹西方文明“優越”、主張“全盤西化”、詆毀毛澤東的中國“精英”們是何等淺薄無知、渺小低劣和卑鄙無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