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輕鬆的活法

原來是“茫茫人生,何處是岸?”,我今天“活的輕輕鬆鬆”為什麽?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抗美援朝戰爭中第6次戰役計劃的真實內情(ZT)

(2006-11-16 10:07:09) 下一個
抗美援朝戰爭中第6次戰役計劃的真實內情

  楊迪,沈陽軍區原參謀長,當年任誌願軍司令部作戰處副處長,親身經曆了抗美援朝戰爭,並參加了我誌願軍統帥部的決策及戰爭指揮的全過程,是少數健在的抗美援朝戰爭權威的曆史見證人之一。他在《在誌願軍司令部的歲月裏》(解放軍出版社出版)一書中,回顧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戰役決策的情景。下文便是書中的節選。

  1951年6月10日,第5次戰役結束後,據我所知,當時美國政府已通過中立國和當時蘇聯,向我國提出在朝鮮談判停戰的要求。彭總在7月1日給毛澤東主席的電報中說:“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的方針是完全必要的。我能掌握和平旗幟,對朝鮮人民和中國人民均有利。堅持以三八線為界,雙方均過得去,如美國堅持現在占領區,我即準備八月反擊。”彭總還設想:如敵北犯甚急,第3、第19兵團準備不及,即以擔任一線防禦部隊加二梯隊4個軍於8月中旬“進行中等性的戰役”。

  彭總根據他上述構想,即指示誌司作戰處擬製準備第6次戰役的作戰計劃,預定先以第一梯隊10個軍發起戰役反擊,集中兵力殲滅美軍第3師和土耳其旅。第二步,伺機殲滅美25師(兩個團)和南朝鮮軍第2師。另以5個師作為戰役第二梯隊,視情況繼續發展戰果。

  誌司作戰處遵照彭總的意圖和指示,即擬製了第6次戰役預定方案,準備待朝鮮雨季過後,於8月中旬實施。

  1959年,彭總受到不公正的批判時,也涉及到抗美援朝戰爭。有人說,第6次戰役計劃是彭德懷擅自製定的,違背了毛主席確定的打小殲滅戰的方針,脫離了當時我軍的實際,“搞左傾軍事冒險”,並以此定為彭總“與中央對立”的罪狀之一。時至今天,彭總的冤案已得到平反,但第6次戰役計劃,仍然是被否定的。

  對這個問題,我反複回憶了當時的情況,我記得很清楚,彭總指示我們誌司作戰處製定第6次戰役計劃,是依據毛澤東主席的指示製定的,怎麽能說是彭總擅自製定的呢?為了把這個情況寫清楚,寫準確,我與在軍事科學院的當時誌司作戰處作戰科長孟照輝同誌通了電話。我們兩人用電話進行了幾次較長時間的對話,一直到交談清楚。

  孟照輝同誌說:對第6次戰役計劃的一些說法,多是同打小殲滅戰聯係在一起的。所以,有必要先說說毛主席關於打小殲滅戰的指示和彭總對這一指示的態度。毛主席總結了誌願軍入朝作戰後的曆次戰役經驗,於1951年5月26日第5次戰役即將結束時,指示說:“曆次戰役證明,我軍實施戰略或戰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圍美軍幾個師,或一個整師、甚至一個整團,都難達到殲滅任務。……打美英軍則在幾個月內,隻實行戰術的小包圍,即每軍每次隻精心選擇敵軍一個營或略多一點為對象而全部地包圍殲滅之。這樣,再打三四個戰役,則其士氣非降低不可,其信心非動搖不可,那時就可以作一次殲一個整師或兩三個師的計劃了。過去我們打蔣介石的新一軍、新六軍、五軍、十八軍和桂係的第七軍就是經過這種小殲滅到大殲滅的過程的。我軍入朝以來,五次戰役,已經完成了這種小殲滅戰的一段路程,但是還不夠,還須經過幾次戰役才能完成小殲滅戰階段,進到大殲滅戰的階段。至於打的地點,隻要敵人肯進,越在北麵一帶越好,隻要不超過平壤、元山就行了。”在打小殲滅戰的方法樣式和規模上,毛澤東主席指出:“一次使用三、四個軍(也可多一點),其它部隊整補待機,有機會就打。如此輪番作戰,在夏秋冬三季將敵削弱,明春(注:1952年)則可進行大規模的攻勢。”

  孟照輝說:“5月27日,彭總致電毛主席,非常明確的表示說:‘軍事方針指示是完全正確的,當按照執行。’”緊接著彭總便根據毛主席指示,草擬了一封信,報送毛主席審批後,於6月2日,即將此信轉發給誌願軍各軍。這就可以看出彭總是完全擁護和執行毛主席打小殲滅戰的指示的,根本沒有“與中央對立”。

  孟照輝說:“抗美援朝戰爭連續進行了5次戰役以後,戰爭雙方已成勢均力敵,都在謀求新的戰略,1951年5月16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作出決定,準備同中朝進行停戰談判,謀求所謂‘光榮的停戰’。5月31日,美國直接向蘇聯作出了表示。6月4日,毛澤東同金日成在北京會談作戰方針問題和和平解決朝鮮問題,並征詢了斯大林的意見。”這就是說,此時,敵我雙方正在醞釀進行停戰談判,第6次戰役計劃是在這一形勢背景下製定的。評說第6次戰役計劃不能脫離這一基礎。

  對於第6次戰役推遲的內情是怎麽回事?孟照輝說:有材料證實。1951年7月24日,彭總向毛主席報告了他對停戰談判的看法和我軍作戰準備。彭總說:“美帝國主義處於矛盾狀態中,我再有幾次戰役勝利,……堅持有理有節,經過複雜鬥爭,和平的可能性仍然是存在的。”繼而彭總提出:“我(軍)於八月中爭取完成戰役反擊準備。如敵不進攻,則至九月舉行。”7月26日毛主席複電同意彭總意見,毛澤東主席說:“在停戰協定沒有簽訂、戰爭沒有真正停止以前,我軍積極準備九月攻勢是完全必要的。”停戰談判進入確定軍事分界線建立非軍事區的討論時。美方反對以‘三八線’為界,借口要憑其海空優勢,企圖不戰而奪取我方12000平方公裏的土地,並以軍事進攻相威脅。為打擊敵人瘋狂氣焰,8月8日彭總將戰役反擊的決心部署上報毛主席。彭總在報告中說:“準備連續激戰二十天至一個月,我第一梯隊九個軍疲勞傷亡不能再戰時,將第二梯隊……共九個軍適時投入作戰,再持續一個月的攻勢。……打破以往六、七天短時攻擊。每月消耗敵四萬左右,美帝似有可能屈服求和。”

  我對孟照輝說:“對對對,我想起來了,1951年8月17日,彭總指示誌司作戰處,以聯司名義向部隊下達作戰預令,即《第六次戰役預定方案》。預定先以第一梯隊10個軍發起戰役。首先集中兵力殲滅美軍第3師和土耳其旅。第二步伺機殲滅美軍第25師(兩個團)和南韓軍第2師。另預定以5個軍組成戰役第二梯隊,視情況繼續發展戰果。”

  8月21日和22日彭總兩次致電軍委,同意軍委對情況的分析和提出的方針。決定:“九月戰役改為積極備戰,防敵進攻,準備適當時機反擊。如敵暫不進攻,待十月再決。”

  8月21日,毛主席電示彭總,要彭總認真考慮鄧華8月18日的建議。毛主席還向彭總提出:“九月份能否進行此種戰術反擊”。8月23日彭總複電同意毛主席的指示。彭總說:“九月不舉行大的戰役進攻時,可選擇偽軍突出部舉行局部進攻。”

  我們當時隻知道彭總指示要作戰處如何製定第6次戰役的計劃方案,以後又要我們如何修改方案,而不知道上層的這些內情。第6次戰役沒有實施,是由於敵人為了配合其在板門店的談判,已開始對我施加軍事壓力。即是在《中國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戰爭史》中寫的《粉碎敵人1951年的夏秋局部攻勢》那一節。我軍經過5個月的反擊作戰,粉碎了敵人夏秋季的局部攻勢,殲滅敵人16萬餘人。敵人承認進攻失敗,‘得不償失’,被迫於11月27日與我方達成軍事分界線協議。自此以後,戰爭已重點轉到陣地防禦作戰。情況變了,第6次戰役計劃自然也就不再提及了。

  根據孟照輝同誌所說的這些內情,我有以下兩點認識:第一、第6次戰役計劃的製定與停止執行。完全是根據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的指示,絕不是彭總的擅自行為“與中央對立”;第二、第6次戰役計劃的氣勢很大,但殲敵目標不大。這說明,我們在製定戰役計劃時已吸取了以往張口太大,不易全殲敵人的經驗,而不是在圖謀打大殲滅戰。有人說彭總仍圖大打,以報第5次戰役轉移時受到損失之仇,這種認識不僅沒有根據,而且是很錯誤的。

  從敵人方麵當時的內部情況,也充分證明了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和彭德懷司令員的戰略、戰役決策不僅是完全一致的,而且是非常英明正確的。

  以上這些事實充分說明,第6次戰役的準備,對敵人的壓力是很大的,它束縛了敵人的手腳。在當時,敵人百般阻擾拖延停戰談判,卻不敢使談判破裂;想對我施加軍事壓力,迫我屈服,也隻能實施局部進攻,而不敢實施全麵進攻。敵人的決策一直處於矛盾之中。敵人這種情況的形成,是同我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確定的重兵在握,備而不發的方針是有直接關係的,起碼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古人言兵有“不戰而屈人之兵”一說,我想,第6次戰役的準備活動,應屬之無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