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抗日名將:氣壯山河的鄧世昌!

(2006-08-22 20:37:53) 下一個
“此日漫揮天下雨,有公足壯海軍威。”這是光緒帝為晚清愛國 海軍將領鄧世昌(1849年—1894年)所寫的挽聯。鄧世昌字正卿,廣東 番禹(今廣州珠江區)人。 18歲考入福州船政學堂,為駕駛班第一屆 畢業生。同治十年(1871年),被派往“建威”號船實習,巡航南洋各 島,練習航海。十三年任運輸船“琛航”號管帶,光緒元年(1875年) 後,曆任“海東雲”等炮艦管帶。五年,李鴻章將他調至北洋水師, 次年隨提督丁汝昌赴英國接收軍艦,任“揚威”號巡洋艦管帶,駕駛 該艦經地中海、印度洋回國。八年,朝鮮發生動亂,率艦隨丁汝昌至 朝鮮,停泊仁川港,作為中國陸軍的後援。隨後即往來於天津、朝鮮 之間。冬天北方海域結冰,則到台灣、廈門之間巡邏。十三年,以營 務處副將銜參將兼“致遠”號管帶名義,再次到英國接艦。冬天率 “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艦抵達廈門進行冬訓, 次年春安全抵達天津塘沽港。北洋海軍成立,授鄧世昌中軍中營副將, 仍兼“致遠”號管帶。二十年,日本侵略朝鮮,六月,在豐島海麵突 然襲擊中國海軍,擊沉運兵船“高升”號,甲午戰爭爆發。八月十八 日,中國北洋艦隊 10艘軍艦在鴨綠江口大東溝(今遼寧東溝)海麵同 裝備先進的 12艘日本軍艦決戰。在炮戰中,中國旗艦“定遠”號中 炮,帥旗被擊落。鄧世昌命令升起“致遠”號大旗,向日艦猛烈開炮, 以掩護“定遠”號。不久,“致遠”號被四艘日艦包圍,多處中彈, 船身傾斜。鄧世昌大呼:“今日無非一死,但雖死而海軍的聲威永在! 今天是我們報國的時候了!”隨即命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衝 去,準備與其同歸於盡。不幸中途觸水雷,軍艦沉沒。鄧世昌落水後 拒絕使用救生圈,其愛犬遊到他身邊叼佐他的發辮,不使他下沉。他 毅然摁住犬首,與其同沉海底。後人在山東半島最東麵的成山頭修建 了鄧公祠,以紀念這位為國捐軀的北洋海軍將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