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抗戰犧牲的國軍陸軍上將馮安邦將軍。

(2006-08-22 20:37:53) 下一個
五月五日,馮安邦及二十七師師長黃椎鬆親率該師主力與日軍第十師團第六十三聯隊激戰於泥溝西莊,斃敵大隊長吉幟重冶少佐以下四百餘人。由於馮安邦指揮作戰有功,國民政府明令授予青天自日勳章。徐州撤退中,馮安邦率第二十七師轉歸第二十七軍團軍團長張自忠指揮。所部首先在郝寨、蕭縣附近占領陣地,掩護大軍集結,爾後又占領徐州西北九裏山陣地,協同張自忠部完成了掩護主力突圍的艱巨任務。   徐州突圍後,馮安邦部經江蘇淮陰退往大別山區,在鄂豫皖邊區小界嶺一帶抗擊來犯日軍,曾死守陣地四十餘天,使日軍未能越雷池一步。一九三八年十月,馮部奉命向襄樊轉移。由於部隊連續作戰,減員很大,馮安邦擬請將五十二軍並入張自忠第三十三集團軍建製,自己則坐鎮襄陽收容潰散部隊。不料,日軍航空兵於十一月三日對襄陽實施猛烈空襲,昭明台、東門街一帶被炸成一片瓦礫。在一片混亂中,馮安邦從容不迫,不肯逃避,在春風旅社不幸被炸傷腹部,當日殉國。享年五十四歲。   馮氏身軀魁偉,勇武過人,性格樸實,治軍嚴明。尤其值得讚賞的是,由於長期服役於西北軍,深受馮玉祥先生愛民思想的熏陶,馮安邦熱心於賑濟貧困,盡力於慈善教育。每到一地,常組織部隊協助百姓耕作收獲,修築道路等等。自己的薪俸所入,也常常悉數捐出,接濟寒苦或創辦學校。殉國之後,家無餘財,遺族生活均靠僚屬們集資安頓。為了紀念他,當時贛南的永豐、湘西的慈利、鄂北的應山等地都築有“化民橋”。馮安邦犧牲後,被安葬於襄陽南七、八裏的周公廟附近烈士塔中。國民政府特令發給治喪費一萬元,並準照上將陣亡例給恤。一九四零年九月二十五日,國民政府發布褒揚令並授予陸軍上將,表彰了馮安邦“奮跡戎行,戰必先驅” 的抗日功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