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鐵軍:國民黨五大主力之“王中王”18軍
(2006-08-22 20:37:53)
下一個
國民黨第18軍誕生於1930年8月,是國民黨“五大王牌”中,建軍最早、實力最大、名將最多的老牌勁旅,成名於軍閥混戰,建功於抗日烽火。
在國民黨數百萬軍隊中,第18軍當數“王中王”。它誕生於1930年8月,是國民黨“五大王牌軍”中建軍最早、軍史最長、實力最雄厚、影響最大的一支老牌勁旅。成名於軍閥混戰,建功於抗戰烽火。
18軍最興盛時期兵力達8個師,抗戰時期全部換裝為美械裝備,美國軍人當教官,美式訓練方法。該軍的傳統訓練口號是“在戰場上放射一萬發沒效的子彈,不如在操場上拿9000發演習,以期在戰場上能發射1000發有效的子彈。”可見,其治軍之嚴。
18軍首任軍長陳誠在部隊中推行“人事公開”、“經濟公開”、“意見公開”的“三大公開”方針,頗得軍心。
18軍是以“黃埔係”為骨幹形成的以陳誠為首的軍事集團,被人們稱為“土木工程係”。
18軍先後產生了陳誠、羅卓英、黃維、胡璉、楊伯濤、李延年、周至柔、羅廣文等5個一級上將、4個參謀總長、兩位海軍總司令、1個空軍總司令、1個聯勤總司令、20多個軍長,是國民黨軍界中勢力最大的一個軍事集團,被人們視為國民黨軍“王中王”。
浴血奮戰,打出威名。18軍在抗戰中建立的頭功是在“淞滬戰場”。
1937年8月9日,日本海軍陸戰隊中尉大山勇夫和水兵齋藤要藏駕駛摩托車闖入中國軍隊的軍事禁區——虹橋機場,從事間諜活動,遭中國士兵鳴槍警告,大山勇夫不聽勸阻,反而開槍擊倒一名中國哨兵。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中國士兵奮勇還擊,大山勇夫、齋藤要藏當場中彈斃命。
虹橋機場的槍聲立即成了引發淞滬大戰的導火索,日軍總算找到攻打上海的借口。於是,日軍投入20萬陸海軍兵力的淞滬大戰終於爆發了。
8月20日,18軍的98、11、14、67師4個精銳主力師全部投入淞滬戰場。
8月21日,日軍第11師團從多津渡出發,23日在川沙口登陸,直撲中國軍隊側後方的重鎮——羅店。
羅店是一個位於上海西北方向的小鎮,由於通往寶山、上海、嘉定、鬆江的幾條公路都在此交匯,因此它成了淞滬戰場的一個交通樞紐和後方重鎮。第9集團軍總司令張治中早已認識到了這個無名小鎮的重要性,他把精銳主力第18軍擺在這個關鍵點上。而日軍的鬆井石根大將也同時將眼光盯在了羅店這個要點上。他知道,隻要攻下羅店,就可直下嘉定、真如、鬆江,截斷整個淞滬戰場中國軍隊的退路,造成圍殲中國軍隊的有利態勢,因此,他們也毫不遲疑地把精銳的第11師團投入羅店戰場。
羅店成了中日兩軍爭奪的焦點。
羅店之戰成了淞滬戰場的關鍵之戰。
這是一場主力對主力,精銳對精銳的決戰,日軍第11師團遇上了它前所未有的強硬對手,中國軍隊的王牌軍——第18軍。
戰鬥是在日軍艦炮驚天動地的射擊和日本飛機鋪天蓋地的轟炸掃射中拉開序幕的。
日軍步兵第10旅團的一個中隊,在海軍炮火和飛機的掩護下衝進了羅店。18軍11師在師長彭善的親自率領下,冒著日機密集轟炸和低飛掃射,及時趕到了羅店,正好與攻入羅店的第11師團迎麵相遇。這兩支番號都是“11”的王牌軍,立即展開了一場短兵相接的肉搏戰。此時,18軍軍長羅卓英率軍部也趕到了嘉定。他坐鎮嘉定,親自指揮羅店之戰。18軍的第14師、第67師也先後被調上了羅店前線,與第11師並肩作戰。第98師則被調往月浦、寶山,防守羅店東側。
羅店得而複失,把日軍第11師團長山室宗武中將氣得半死,他立即組織了一輪又一輪的反攻。
日本海軍航空兵精銳的木更津飛行隊的幾十架戰鬥機、轟炸機,從早到晚在羅店上空不停地盤旋著,一旦發現目標就咆哮著俯衝掃射、投彈。100磅、200磅、250磅、500磅的炸彈、燃燒彈將羅店夷為平地,又翻耕了好幾遍。硝煙塵土,遮天蔽日;熊熊大火,終日不息。
遊戈在長江中的日本海軍第3艦隊的巡洋艦、驅逐艦也不甘寂寞,它們用威力強大的203毫米、150毫米、127毫米遠程艦炮配合日本陸軍的野戰炮、榴彈炮、山炮、迫擊炮,晝夜不停地向羅店猛轟,把67師匆忙間修建的簡陋的野戰工事夷為平地,整排、整連的官兵犧牲在日軍的炮火下。眼下陸家宅陣地已是第3次從日軍手中奪了回來,能否守住,還很難說,李樹森師長憂心如焚!
透過望遠鏡,李樹森看見煙雲火海的陸家宅前沿陣地上,有一片片刀光在閃爍。“不好!看來日軍突破了陣地,我軍又同他們打上肉搏戰了。”李師長心中不由得一緊。他立即下令將201旅調上前沿,發動反衝擊。
“媽的,看來老子也得上去了!”李樹森下完命令後,大步向前沿陣地走去。
“師長,注意隱蔽!”李樹森的副官急得高聲叫喊。
也許是李樹森那黃呢軍服和亮閃閃的金星過於耀眼,一架日機嚎叫著俯衝下來,“轟!”“轟!”兩顆小炸彈在李樹森不遠處炸開了,李樹森猛地捂住右臂,搖晃了一下,終於栽到在地上。衛士們拚命跑上去,將他背了回來。
67師前沿陣地上,殺聲震天。日軍雖然在飛機、重炮和坦克的掩護下,第四次衝破67師的防線,但頑強的67師將士卻從煙塵、火海、血泊、廢墟中爬起來,用步槍、機槍、手榴彈、刺刀、大刀等一切可用的武器,同日本鬼子展開了白刃戰、肉搏戰。
正在這危急關頭,18軍67師第201旅在旅長蔡炳炎的率領下及時趕到了陸家宅。201旅一個反衝鋒,就又把日軍趕出了陣地。
前線的戰鬥越來越激烈,日軍在重炮、飛機、坦克掩護下一波又一波地向201旅陣地發動集團衝鋒。
猛烈的炮火壓得201旅將士抬不起頭來。201旅傷亡慘重,402團團長李維藩陣亡,三個營長一死一傷,連、排幹部傷亡殆盡。右翼陣地上,謝鴻鵠連長麵對10倍於己的日軍瘋狂攻擊,率全連拚死固守,最後全連都犧牲在陣地上,竟無一人幸存。日軍蜂擁而上,占領了陣地。
旅長蔡炳炎抓起一支衝鋒槍,帶上特務排和398團第3營,親自衝上硝煙彌漫、屍山血海的前沿陣地。全旅官兵見旅長親自率軍上陣,士氣大振,一陣猛打猛衝,終於將日軍趕出了陣地。然而,一串日軍的子彈也擊中了蔡炳炎的胸膛,將軍壯烈殉國。
第18軍在羅店與日軍展開拉鋸戰,使得日軍第11師團陷入了進退兩難的苦戰狀態。
焦頭爛額的日本上海派遣軍司令官鬆井石根大將這才知道了18軍的厲害。8月31日,他向國內報告說:“羅店方麵使用了中國軍中最精銳的陳誠指揮的第 11、第14師。因此判斷我軍的兵力最小限度要5個師團,當前最重要的是緊急派遣待機中的第14師團及天穀支隊神速到達。”
在鬆井石根的呼籲下,日軍開始緊急增援:
9月2日,天穀支隊到達上海吳淞,增援第11師團;
9月7日,淺間支隊劃歸天穀支隊指揮;
9月14日,駐台灣的重藤支隊在貴陽灣登陸,增援第11師團。
此外,日本還在9月下旬從國內運來了第9師團,第13師團,第101師團,緊急增援淞滬戰場。日軍兵力在9月10日後達到10萬人以上,重炮300門,坦克200多輛,飛機300餘架,軍艦40多艘。
麵對日軍源源不斷的增援,第18軍毫不畏懼。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將增援的日軍包圍起來,日軍又一次次地將他們反包圍,雙方陣地犬牙交錯,敵中有我,我中有敵,行同“夾心餅”。18軍與日軍展開近戰肉搏,反複衝殺,羅店陣地一再易手,雙方傷亡均極慘重。18軍所轄的11師、67師、14師,傷亡均超過半數,有不少團、營打光了三四次又補充了三四次,有時營長、連長一天要換好幾輪。但18軍沒有一支部隊擅自放棄陣地後退,也沒有一個士兵臨陣脫逃。
18軍這種前仆後繼,視死如歸的頑強戰鬥精神,使得有“武士道”精神的日軍也感到膽戰心驚。羅店,在日軍士兵眼中,無疑是個墳場。在1個多月的羅店爭奪戰中,日軍傷亡近2萬人,日軍第11師團的官兵恐懼地稱羅店為“血肉磨房”。
在淞滬抗戰後,18軍又先後參加了鄂西會戰,湘西決戰,屢建奇功,打得日軍魂不附體。在湘西會戰中,18軍與其兄弟部隊密切協作,共擊斃日軍12498人,擊傷23307人。
戰後,國民黨軍委會,論功行賞,18軍11師因在山門阻擊戰中表現出色,獲得武功狀一軸。18軍數十名官兵獲得“寶鼎雲麾”勳章以及美國政府頒發的銀星、自由勳章,還有大批官兵得到了晉級獎勵。湘西決戰,18軍走上了輝煌的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