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國軍31軍第138師第414旅少將旅長鍾毅.
(2006-08-22 20:37:53)
下一個
鍾毅(1907.11.4—1940.5.9),號天任,廣西扶南人,中國抗日英雄。
1901年11月4日生於廣西省扶南縣長和鄉(今扶綏縣扶南鄉)長沙村。南寧省立第三師範學校肄業。1919年入韶關講武堂第2期步科學習,畢業後任排長、連長、營長。1926年,隨國民革命軍第7軍參加北伐戰爭,因功升任第3團團長,後留學日本。1931年,任第4集團軍總部上校參議。1933年,任梧州省立第4高中軍訓大隊長,旋調任廣西大學軍訓主任。1934年考入陸軍大學特2期學習。1937年畢業後回到廣西。
抗日戰爭爆發後,時任第31軍第138師第414旅少將旅長的鍾毅,奉命率部北上抗日。
鍾毅部北上擔任津浦路南段的守備任務,固守明光、鳳陽一線陣地。1938年初,日軍進攻第31軍陣地,敵人在優勢炮火、飛機等重火器的掩護下瘋狂衝鋒,鍾毅指揮所部固守陣地,沉著應戰,憑借高昂的士氣和愛國熱情以窳劣的武器裝備,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後日軍增援部隊趕到,31軍被迫退至淮河以北。部隊撤退時,鍾毅目睹同胞流離失所的慘狀,感慨很深,曾賦詩兩首述懷:半夜班師天地昏,中原到處聞哭聲。料應卷土重來日,一戰喚回故國魂。四境紛傳撤退忙,倭夷橫海渡長江。臨淮關上思殲敵,劍氣升騰月滿窗。
1938年夏,武漢會戰開始,鍾毅部奉命轉進鄂東,擔任阻擊日軍的作戰任務。他率領全旅官兵,日夜趕修工事,儲備彈藥。激戰中,他常親臨一線指揮作戰,有效阻滯了日軍的推進。鍾毅以戰功晉升為173師中將師長。
鍾毅在治軍和作戰過程中,曾親自編寫以抗日為主要內容的教材,訂立了“愛國、愛民、克敵”的三大原則。他還親自為173師撰寫了名為《十守則歌》的軍歌歌詞,作為官兵幹素生活的準則,強調“行軍不落伍,打仗要爭先”。
武漢會戰以後,鍾毅師奉命退守鄂北襄樊地區,保衛第5戰區司令部駐地老河口。1939年夏,日軍發動掃蕩鄂北的戰役,派出重兵在飛機、大炮的支援下,沿隨縣、棗陽向前推進。隨棗會戰開始,鍾師固守唐河鎮、尚書店一線既設陣地,與進犯日軍展開激戰。鍾毅身先上卒,親到前線指揮,所部官兵勇氣倍增,寧死不退,屢挫敵鋒,迫使敵軍退回武漢。戰役結束,鍾毅因功榮獲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頒發的陸、海、空甲等獎狀。
1940年5月初,在棗宜會戰中,當時日軍集中了5個師團的兵力,進犯棗陽、宜昌。鍾毅師作為第11集團軍第84軍的總預備隊,奉令擔任守備隨縣、棗陽一線陣地,激戰中,鍾毅師與日軍藤田師團血戰7晝夜,草店一戰取得了勝利。5月8日,敵陷棗陽,鍾部為掩護第11集團軍主力撤退,拚死阻擊日軍主力,雙方傷亡均重。9日,鍾毅率部突圍,沿途遭敵多次截擊,隨行隻剩下一營人。後突圍至蒼台鎮西北10餘裏處,忽遭敵數百騎兵的包圍襲擊。鍾毅率部奮力抵抗,雙方短兵相接,殺成一團,隊伍失去控製。鍾毅見彈藥即將耗盡,吩咐大家:“吾等身為軍人,當此危急存亡,間不容發之際,正宜奮力抵抗,萬不得己,當留一彈自戕,勿為敵俘,遺羞華胄。”言罷舉槍自戕。時年39歲。
鍾毅捐軀後,其靈櫬運抵重慶安葬,國民政府明令褒揚,追贈他為陸軍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