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
2009 (28)
2018 (3)
東京(今開封)之繁華、臨安(今杭州)之勝景,此等能令人擁有極端消費欲望的城市,也難免叫人享樂,這是宋代的一喜,也是一悲。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蘇白兩堤,桃柳夾岸;秋霜月下,掩映三潭;冬雨浩渺,細水樓台。水波瀲灩,遊船點點,遠處山色空蒙,青黛含翠,偶見高塔,如臨仙境。這樣仙境,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來客在遊覽它時,總為它的美景所迷,駐足不走。此等美妙,並不是現代才有,早在一千年以前,杭州與西湖就已經無限風光了。
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舊譯“馬哥·孛羅”“馬可·孛羅”“馬哥·波羅”“馬高·保羅”。意大利旅行家。生於威尼斯商人家庭。
元至元八年(1271年),馬可·波羅和他的父親及叔父從威尼斯出發,經過黑海和波斯,於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夏天抵達了中國元朝的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境內)。隨後,他在中國居住了約17年之久,期間遊遍了中國各地,深入了解了不同的風土人情。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初,波斯伊兒汗國派遣使節來中國向元室求婚,馬可·波羅奉命護送元朝新妃從海上經蘇門答臘、斯裏蘭卡等地到達波斯。並於元元貞元年(1295年)順利返回威尼斯。元大德二年(1298年)11月7日,在威尼斯和熱那亞兩城發生的一次海戰中被俘,關押在熱那亞城獄中。在獄中,馬可波羅向同獄人魯斯蒂凱洛·達·皮薩口述了他在東方的探險經曆。魯斯蒂凱洛將這些見聞用法文進行了詳細筆錄,並最終整理成一部著作,命名為《東方見聞錄》,更廣為人知的是它的簡稱《馬可·波羅遊記》。元大德三年(1299年),馬可·波羅獲釋,並回到威尼斯,元泰定元年(1324年),在威尼斯逝世,享年69歲。
馬可·波羅所著的遊記不僅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文學作品,同時也對歐洲人了解東方和新航路的開辟以及現代科學文化的發展均有影響,其遊記是當時歐洲人最詳細的亞洲旅行記錄,馬可·波羅的經曆激發了哥倫布和其他不少旅行家,其著作是古代地理學史和亞洲曆史研究的重要文獻。
馬可·波羅一家到達和旅居中國時,正是元朝的皇帝忽必烈(元世祖)統治時期(1260~1294年)。元朝是中國以蒙古族為主建立的國家。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了漠北的蒙古諸部,建立了大蒙古國,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不斷地向外擴張:向南,消滅了金朝和南宋;向西,曾發動了三次西征,滅亡了西夏、西遼和在中亞及西亞建立的花剌子模王朝、阿拉伯人建立的阿拔斯哈裏發帝國,征服了阿速、欽察、斡羅思諸部,建立了欽察汗國(1243~1502年):疆域東起也兒的石河,西至斡羅思,南起巴爾喀什湖、裏海、黑海,北至北極圈附近,國都薩萊(今俄國阿斯特拉罕北)。伊利汗國(1258~1355年),又譯伊兒汗疆域,東起中亞的阿姆河,西至小亞細亞,南起波斯灣,北至高加索山,國都桃裏寺(今伊朗大不裏士)。察合台汗國:疆域東起吐魯番,西至阿姆河,南越興都庫什山,北至塔爾巴哈台山,國都阿力麻裏(今新疆霍城附近)。三次西征使被征服的地區和人民遭到很大的破壞和死傷,但其結果是使亞洲大陸北部和中、西部都在蒙古成吉思汗家族統治之下,在客觀上打通了中西交通的路線,便利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雖然各汗國之間有時也發生矛盾和鬥爭,一度影響了道路的暢通,但總起來看,元代的中西交往較之前代是更為便利和頻繁。馬可·波羅是第一個橫穿亞洲大陸並作出詳細記錄的人,對中國的內地和邊疆,對亞洲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政治社會情況、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土特產品、軼聞奇事,一一筆之於書,雖樸實無華,但生動有趣。在他以前和以後來華的西方人留有行紀的也不少,在文采和對某一事件的記敘方麵也許遠勝於他,但像他這樣記事之廣、全麵概括的著作卻絕無僅有。特別是,他對元代中國的記載不僅充滿熱情,而且比較客觀。他對所到之處的富庶和文明,總是熱情稱道,說明他對中國和中國人民懷有友好的感情。他是友好的使者,為中國和意大利人民架起了友誼的橋梁。《馬可·波羅遊記》向西方展現了迷人的中國文明,開闊了歐洲人的眼界,由最初把它視為《天方夜譚》逐漸認識了它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