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丟傳統,不忘來路,不失本心,今晨將最美的景與最好的詩奉上,但願您有一份好心情,有一個好環境……
貓與蟬 十六字令三首
蟬,
杲杲秋陽照後園。
崔眠調,
夢境現嬋娟。
蟬,
忙裏偷閑鬧世間。
隨心向,
花草亦詩源。
蟬,
如泣如歌貫耳邊。
癡情話,
繾綣憶當年。
夏秋季節,蟬聲陣陣,或悠揚、或平和、或聒躁,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可能讓這隻三毛貓思緒萬千,遐想翩翩吧,舒適地在這靜靜的公園裏“夢見周公”,還是在“釣魚”?
在日本三毛貓是吉祥的招財之貓。“早上遇見三色貓,一天幸運遲早到”。
三毛貓、又叫玳瑁貓,三色貓,也有的人稱呼它三花貓,指黑色、橘色與白色共存在身上的貓,亦稱為玳瑁色。英語でCalico cat。《聊齋誌異》《秀才驅怪》道:“異史氏曰:‘黃狸黑狸,得鼠者雄’。此非空言也。”
鄧公的“貓論”本來是當做批判靶子而被“好心利用”,無心插柳成了改革的插曲—
“劉伯承同誌經常講一句四川話:‘黃貓、黑貓,隻要能捉住老鼠就是好貓。’這是說的打仗。我們之所以能夠打敗蔣介石,就是不講老規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況,打贏算數。現在要恢複農業生產,也要看情況,就是在生產關係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種固定不變的形式,看用哪種形式能夠調動群眾積極性就采用哪種形式。”
在後來的流傳中,“黃貓”被說成了“白貓”。
而今的“三毛貓”就象名牌,自創下的“品牌”,它不用捉老鼠,不用抓蝴蝶,不用釣魚,在公園自然有人喂養,因為有人“信仰”其為“吉祥”之動物……(略)
官場升降,宦海沉浮,有時是在重大的曆史轉折關頭,有時又隻因一件小事。有時是不得已,因為“形勢比人強”,有時又是自找的,因為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的命運。 周小舟和王兆國的故事,就說明這一點。
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彭德懷因為給毛澤東的“意見書”,被打成“反黨集團”首領。在此之前,彭去湖南調研時,時任省委第一書記的周小舟陪同,對於許多的問題,二人頗有同感。
毛在與“彭大將軍”決裂後,希望拉攏周小舟,請他看《丘遲與陳伯之書》,要他“迷途知返”,隻要寫個檢討,仍可回湖南主持工作。
周小舟流著淚對毛說:“主席,我不能寫這個檢討,彭總的意見書中有很多材料是我告訴他的,是我們動員他找主席談的。我認為,以他的身份,和主席談可以起作用,他才寫的信,我怎麽能批彭總呢?”
毛澤東一揮手說:“你走吧!”
在此之前,周就曾對湖南省委秘書長說:“吾愛吾師,吾亦愛真理。毛主席是敬愛的老師,如果一切照老師的話原封不動,錯了也不去糾正,那麽認識就不能發展,不僅熱愛真理做不到,吾愛吾師更談不上了。”
這次廬山會議上,毛將黨內的不同意見提高到階級鬥爭的高度,開始了又一場隊伍的清洗。
周小舟成為“彭德懷反黨集團分子”,“彭黃張周”反黨集團的主將。會後,下放瀏陽縣大瑤人民公社接受改造。“文革”開始後,受盡造反派的淩辱,於1966年12月25日自殺身亡,時年54歲。
王兆國是鄧小平在1980年發現的人才。當時,鄧去湖北二汽視察,時任二汽黨委書記的黃振亞給鄧匯報時說,車廂分廠的王兆國在1976年“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時,堅決不批鄧,引起鄧小平的興趣。於是召見王兆國,並向中央推薦王。
胡耀邦去湖北視察時,也專門召見王兆國,並安排他到中央黨校受訓。
從此,王兆國開始官運亨通。1982年,任團中央一把手時,胡錦濤隻是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是他的副手。1984年,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時,溫家寶是副主任,也是王的副手。
王兆國任職中辦主任時的表現受到胡耀邦、喬石等人的讚許。1985年,44歲時,王兆國升為中央書記處書記,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高級領導人。從此,王被認為是未來中共總書記的理想人選。
可是,此後不久,王在胡耀邦問題上的表現,使他的個性暴露無遺。在仕途上,也就開始一路下滑。
1987年,胡耀邦因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而被迫辭職。一幫元老對胡發難。在此之際,王兆國乘人之危,揭發胡耀邦的許多所謂“問題”,並將胡上綱上線狠批一通。這件事,讓胡耀邦目瞪口呆,他怎麽也不會相信,這是自己一手提拔並耳提麵命,且寄予厚望的“接班人”。
據說,胡耀邦最不能原諒的人有兩個。一是主持元老生活會逼他下台的中顧委副主任薄一波。薄在“文革”中被打成“六十一人反黨集團”成員,是胡耀邦親自為他平反,並安排工作。
胡耀邦不能原諒的另一個人就是王兆國。王兆國批胡既無政治道德,又無政治智慧,就連逼胡下台的元老們都感到意外。
陳雲看到王兆國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批胡發言後,“搖了搖頭”,提筆批示:“小平同誌暨中央常委:此人不適合高層政治生活,建議到基層鍛煉。”
經曆了“三起三落”的鄧小平,對於那些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人,心中定是別有一番滋味。跟著批示道:“同意陳雲同誌意見,找一個好一些的(地方)讓他去。”
同年9月,王兆國被免去中央書記處書記,下放福建任省委副書記,省長。好幾年裏,他在北京的政壇上銷聲匿跡。
最初,鄧小平對王兆國是寄予厚望的。他所要指定的隔代接班人,甚至可能不是胡錦濤,而是王兆國。
可是,因為“見風使舵”,因為個性太不地道,王兆國落得如此下場,在近年中國政壇上,也就少了一個王洪文式的人物。中國曆史就有了個“胡溫十年”,而少了個“王溫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