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天地

交流防癌、抗癌最新資訊。歡迎廣大熱心於抗癌事業的專家、學者、醫學界的朋友們、對防癌抗癌資訊有興趣的人士來與賀醫生共同探究和交流!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揭密保健品“營銷策略” (ZT)

(2007-12-20 11:06:27) 下一個

揭密保健品“營銷策略”

 

http://www.sina.com.cn 《法律與生活》雜誌

 

  本刊記者/李雲虹

 

  王韜勇敢地將保健品營銷的全過程透露給了記者,由此揭開了保健品營銷的重重陷阱。

 

  部門細化

  在保健品行業內,能說會道,是一個保健品銷售員必備的條件,而一個普通人最終轉變成一個符合要求的保健品銷售員,決非一個簡單過程。

 

  目前,有很多公司是專門做營銷工作,他們在選擇員工時非常嚴格,眼明、嘴甜、腦子活是三個基本條件,入門時要進行詳細培訓。

 

  在保健品營銷行業內,有著相當細化的職位區分,由低到高依次為:

 

  銷售部:

 

  健康代表:活動在一線的營銷人員。

 

  健康顧問:負責一般性谘詢工作的員工,年歲一般比較大。

 

  谘詢大夫:負責病理方麵的谘詢工作,一般會由有醫藥背景的退休大夫擔任。

 

  人力資源部:專門負責招聘人才。

 

  策劃部:專門負責策劃一些所謂的免費活動。

 

  拓展部:開拓新的領域或者新的市場。

 

  售後服務部:針對醫療器械而言,會有此部門。

 

  無論其劃分如何,所有的部門都圍繞著“銷售”而服務。

 

  采單:采集客戶信息

 

  保健品營銷人員經常打著免費的幌子,到各個小區內去“采單”。

 

  公司一般會按照各個銷售團隊將所有的區域按塊兒細分,銷售團隊會將所分得的轄區再次細分給健康代表,健康代表根據所管的小區進行“采單”。

 

  銷售人員會聯係小區內的居委會、街道辦事處、老年人活動中心等部門,商討組織免費義診活動,例如“平壁微循環檢測”、“一滴血檢測”等等。

 

  現在空巢家庭非常多,孩子不在身邊,老年人很孤獨,銷售員就是抓住這種心理,把很多老年人集中到一起聽講座等。一般都是以此為誘餌來掌握老年人的個人信息。

 

  體檢、聽講座,都是把很多老年人集中到一起,讓大家在互相交流中放鬆心情,精神愉快了,病痛的感覺也就沒那麽明顯了。

 

  健康代表會根據老人經濟實力、家庭情況、身體狀況等因素把他們分成ABC三類人群,這些分類將會為下一步做準備。

 

  A類顧客指的是有購買此類產品意願,且家有生病的老人,並對該產品十分認可的顧客。

 

  B類顧客指的是具備A類顧客任意兩條的顧客。

 

  C類顧客指的是具備A類顧客任意一條的顧客。

 

  其中,A類為老客戶、B類為目標客戶、C類為潛在客戶。A類顧客在下一步的攻單過程中,起到示範作用,而B類顧客和C類顧客是健康代表的發展目標。

 

  攻單:使客戶購買產品

 

  目前健康代表較為常用的“攻單”模式,就是組織免費講座。一般這類的講座都會安排在周一到周五的時間,為的就是避開家中的年輕人。

 

  在免費的講座召開前,對於會場也會做一番設計。一般會場布置為暖色調,根據客戶類型來布置桌椅,音響內播放著歡快的背景音樂,以此來達到烘托氛圍確保銷量的目的。

 

  倘若參加講座的客戶一共有50人,那麽公司就會選擇可以容納30來人的屋子,因為這樣可以顯得比較緊湊,顯得人多。

 

  一般在組織免費講座前,公司方麵都會有一份資料,資料內顯示將會有那些老人參加。按照ABC三類不同的顧客進行座位的布置。

 

  一個可以容納5個人的小桌內,公司肯定會安排一個A類顧客,用A類顧客來帶動其他人的購買欲望,帶動B類顧客和C類顧客。

 

  免費講座結束以後,公司一般都會安排一頓免費的午餐。但這頓看似免費的午餐背後,卻有著深層次的含義。

 

  對於講座結束後,依然徘徊不定的老年人,這段時間正好可以顯現健康代表營銷的技巧。健康代表會通過這段時間鼓勵老人購買產品。

 

  當顧客表示出購買的意願時,遇到老人隨身帶的錢不夠時,健康代表還會充當保鏢的角色,陪同老人去銀行取錢。

 

  總結:為了下次做準備

 

  當活動結束後,公司會組織員工進行業務總結、培訓。總結會議的得失,重新劃分客戶的類別,為下一次活動做準備。

 

  總結會上,大家會相互探討為何這次A類顧客沒有購買產品,原因在哪裏?有針對性地總結和提高。

 

  倘若,顧客中有些人知道上當受騙了,那麽,公司會針對這部分人,拿出推銷拿提成的方式來爭取。為了自己的利益,這些人會成為兼職的推銷員,現身說法來表明該保健品的療效,這一招的殺傷力奇強。

 

  實際上,所謂的保健品的療效都是意識引導帶出來的。健康代表在引導顧客,例如“阿姨您今天是不是感覺比昨天舒服了”、“看到好多人由於使用該產品取得了很好的療效”……這些引導所產生的效果占85%

 

  保健品其實不是藥品,起不到治療作用,然而在銷售員的忽悠下,消費者往往把保健品當作靈丹妙藥。

 

  (摘自《法律與生活》半月刊20064月下半月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