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天地

交流防癌、抗癌最新資訊。歡迎廣大熱心於抗癌事業的專家、學者、醫學界的朋友們、對防癌抗癌資訊有興趣的人士來與賀醫生共同探究和交流!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中藥國際化依然路漫漫(ZT)

(2007-01-06 15:51:16) 下一個
 “‘九五’攻關課題《中藥現代化發展戰略》即提出,爭取在‘九五’期間,至少有2~3個中成藥正式進入西方主流醫藥市場。經過了10年努力,正式進入西方主流市場的中成藥至今未有一種”。在日前召開的中國中藥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會長周小明“對中藥國際化戰略的反思”報告,引發了與會者的憂思。

    10年中藥出口可能是負增長 

    過去10年,世界對中醫藥的認同不斷提升。中醫藥已經傳播到世界上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泰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先後製定了有關法律法規;至少有40個國家開設了中醫針灸學校,僅歐洲就有中醫教學機構300多所,每年向各國輸送中醫藥學生5000多人。 

    但據周小明介紹,也是在這10年,中醫藥在國際上的發展遠非順利:中藥在西方國家沒有合法身份,主要是以食品或食品補充劑的形式進入,既不能注明功能主治,又不可能作為藥品進入藥店銷售,很容易在使用中出現問題;在絕大多數國家,中藥尚未進入國家醫療保險體係,有些國家甚至禁售中藥。10年間,僅有中藥抗癌藥康萊特注射液作為藥品正式進入了俄羅斯。 

    “扣除物價上漲和匯率因素,過去10年間的中藥出口可能是負增長!”周小明介紹,近年來,國際上掀起“返璞歸真”的熱潮,植物藥市場迅速擴大,國際貿易持續增加。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草藥市場約達到600億美元。然而,我國中藥出口卻未搭上這列快車,據海關統計,1996年,我國中藥出口6.2億美元,2005年,中藥出口8.3億美元,10年僅增長34.5%。其中中成藥的出口額由10年前的1.25億美元增加到1.53億美元。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一時期我國外貿出口增幅為404.47%,西藥類的出口增幅達332.11%。 



    認識上的誤區讓人走彎路 

    周小明認為,我國多年來在中藥國際化戰略實施中存在的誤區,嚴重阻礙了中藥國際化進程。這些誤區包括:“以醫帶藥”。目前,中醫藥在歐美國家等主要醫藥市場尚未取得合法地位,中醫師也沒有合法身份,在允許中醫執業的國家,中醫診所的業務以按摩為主,中醫依附於針灸按摩。在這種情況下,以醫帶藥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 

    中藥研發模式。國家和企業為實現中藥現代化投入了大量資金,僅中藥創新體係建設一項就投資88.3億元人民幣。由於過於強調研究中醫藥的“實體本質”,過分強調對微觀物質結構的認識,過於注重西醫藥學的分析還原方法,科研投入與支出不成正比。由於大多數中藥成分複雜,現在的科技水平幾乎無法鑒定其理化指標,在短時期內弄清中藥有效成分的可能性極小。“其實,中醫藥與西醫學是兩種不同的體係,以西藥研發的套路對待中醫藥,隻會帶來邯鄲學步的結果。” 

    以功能食品或食品添加劑形式擴大出口。有人主張弱化中藥的藥品屬性,而以功能食品等形式擴大出口。但中藥隻有進入西方的成藥市場才能被主流社會所接受,才能對中藥國際化起到根本的作用,否則,既降低了中藥的地位和作用,在管理上也有難以逾越的障礙。歐美等國現以食品形式管理中藥,涉及重金屬限量等問題,也涉及須通過食品GMP等標準的問題,而且,歐盟在2011年後將實施《歐盟傳統藥品法》,未通過注冊的傳統草藥如再以食品補充劑名義銷售將被視為非法。 

    把中醫作為文化來傳播。不可否認,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對促進中醫藥國際化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文化對一個民族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長期過程,在短時間內難以奏效。沒有多少西方人會因為對中醫藥文化的好奇,而拿自己的健康做賭注。因此,把中醫藥當作文化進行推廣將事倍功半。 



    練好“內功”的同時另辟蹊徑 

    談到當前應如何實現中藥國際化,周小明認為,必須繼續“練好內功”。一方麵,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推進中藥材生產規範化、產業化和集約化進程,建立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標準體係,加大對新藥的研發力度,從根本上扭轉中藥產業基礎薄弱的局麵,創造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的物質條件,另一方麵,必須創新思路,找到突破口,尋找開拓中藥出口的新天地。 

    他提出,在出口問題上要突出重點,以點帶麵。在出口國別上要選擇那些市場潛力大、中醫藥接受程度高的國家,如東南亞、前蘇聯地區和一批歐美國家,在弄清疾病譜以及用藥情況的基礎上,重點突破;在出口品種上,要少而精,以己之長克人之短,重點推介有明顯比較優勢的中藥品種,而不是企業的拳頭產品或當家產品。前些年,國家支持國內一些優勢中藥品種進入國際市場未果,原因就是目標市場已有治療類似適應症的化學藥品,西方消費者不可能不用療效顯著又能報銷的西藥,而選用自費購買、又不熟悉的中藥。因此,中藥的國際市場定位應在綜合護理、慢性疾病和疑難雜症領域。應重點推廣治療抑鬱症、風濕病、腎虛、更年期綜合征、痛證、消化不良、皮膚病等中藥,而不是化學藥療效已經不錯的治療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的中藥。 

    “進行中西藥物療效比較,找出長處,以對照數據做支撐,才能使外國人信服中藥,解除對中藥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質疑。”周小明認為,盡管在可預見的將來,複方中藥的有效成分還難以弄清,但西方民眾還是願意接受事實的,針灸被國際上普遍接受就是證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