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醫學路在何方 (轉載)
(2006-09-20 11:56:55)
下一個
作者:謝楠柱
謝楠柱 廣州醫學院終身名譽教授。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副會長,美國醫學物理學家協會榮譽會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一直從事醫學物理學方麵的研究。近期一直為中醫的發展及中西醫結合作出突出貢獻。
餘致力醫學物理與生物醫學工程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凡四十年,深知現代西醫學是隨著自然科學特別是生物科學的飛躍發展而不斷豐富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在治病救人方麵,創造了不少奇跡。這是舉世公認的事實。
2004年深秋,我有幸參加在廣州舉行的“鄧鐵濤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聽了鄧老的特別演講《中醫與未來醫學》。深有感觸,深感西醫學與中醫學各有所長,互相補充,擇優而用,宜共同為未來醫學的發展作出新貢獻。特撰此文,拋磚引玉。
一、中醫療法與療效不容否定
中國的傳統醫學具有五千年的曆史和臨床實踐經驗,中醫療法多種多樣。這些療法是從實踐中療效顯著病例總結而成的。例如針灸療法的療效是舉世公認的事實。在西醫學進入中國的二百年之前,人口眾多的中國靠中醫藥治病救人無數,具有顯著的各種療效的中醫療法和中藥處方是以臨床實踐為依據的。可見,中醫療法與療效是不容否定的。
西醫學的興起和發展,今天已成為現代醫學的主流,這是人類的福音。但是沒有任何理由否定中醫學幾千年的實踐經驗,否定中醫療法與療效顯然是由於偏見甚至無知。中醫學是獨立的一門古老醫學,現代中醫學已通過中醫學西醫,逐步實現中西醫結合對病人進行更有效的診治。中醫學與西醫學應當是平等的姐妹醫學,共同促進人類的健康,共同合作進行治病救人的偉大事業。近代中國,已開始了西醫學中醫與中醫學西醫的偉大創舉,成立中西醫結合醫學會與中西醫結合影像學會,各大城市建立各類中西醫結合醫院,就是最好的明證。
二、“仁心仁術”是中醫學的精粹
“仁心仁術”來源於中國傳統文化,孔子提倡“仁義道德”,以“仁”為首,人應有愛心,愛別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就是“仁”。中醫留存五千年,以“愛病人”為本,故日“仁心”,視病人之痛為己痛,以“仁”治病。許多名醫,包括中醫師和西醫師都具有“仁心”,愛護病人,處處為病人著想,這稱為“醫德”,先有“仁心”才有“醫德”,這是人所共稱的“醫者父母心”,醫師的醫德,決定其醫術,先有“仁心”,才有“仁術”。
“仁術”是指在治病救人的過程中所采用的醫術,先考慮病人的肌體盡可能少受損害,西醫也提倡“無損傷”(Non—invasive)診療,而中醫則以施“仁術”為宗旨,以愛護病人(仁心)出發選擇無損傷或少損傷的醫術,這就是“仁術”的真義。
中外名醫,中醫與西醫中的名醫,都以“仁心仁術”為己任,治病救人視為“天職”。而“仁心仁術”正是五千年來中醫學的精粹。善哉!
三、中醫的“天人合一觀”是科學觀
人群與動物、植物、太空、大海、高山等等,都存在於自然界中,人與自然、密不可分。人群都生活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社會和不同的自然環境中。中醫學的宏觀理論,是把病人放在天地人群之間進行觀察、診斷和治療的,這是按中華文化的“天人合一觀”,把人放在時間、空間、自然環境、社會人群,對病人進行觀察診治。中醫的特點是著重於診治病人,而不是單純“治病”。“治人”與“治病”有根本之區別。“治人”,是以“病人”為研究診治對象,目的是治病救人;“治病”,是以“疾病”為研究診治對象,疾病治療後好轉了,病人可能出現後遺症,甚至引發其他疾病。
中醫的“天人合一觀”,是根據病人所處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地理條件、社會環境以及病人的症候表現進行研究觀察診治,以病人為本的治療,可以說中醫的“天人合一觀”是科學觀。
四、中西醫結合是未來醫學發展的必由之路
現代西醫學已從定性醫學(Qualitative Medicine)進入定量醫學(Quantitative Medicine)。西醫診斷的三大手段:生理參數測量、生化分析檢驗和醫學-影像技術都已實現數字化。西醫治療的三大手段: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放射治療均正在不斷飛躍發展。藥物製作進入太空,各科手術出神入化,放射治療與影像技術相結合已越來越精確。特別是CT從單層發展到多層螺旋CT(64層)。磁共振成像(MRI)從低磁場發展到中磁場、高磁場和超高磁場(7.0T),並廣泛應用於功能成像(FMRI)和磁共振波譜(MRS),與中醫針灸配合進行功能成像的研究。正電子發射斷層成像(PET)已達到分子水平,進一步發展功能成像。這是定量醫學的主要標誌之一。這些高新醫學科技的廣泛應用於臨床診治,對人類貢獻巨大。我從事醫學影像技術和放射治療技術的研究二十多年,目睹這些醫學技術正確地合適地應用於診斷和治療,深感科學的偉大。
必須指出,如果有人利用這些現代醫學科技和設備,在醫院中濫用謀利,從病人身上賺錢,這是極大的犯罪,必須堅決製止。
中西醫結合進行診治,是應用西醫的高新醫學設備和中醫的宏觀理論及經驗進行科學的診治,發揚中西醫各自的優勢,在此過程中貫徹中醫學西醫和西醫學中醫進行治病救人,這是現代中西醫學定量診治的完美融合,正是未來醫學發展的必南鄉路。
五、中醫的養生與西醫的預防醫學
人群生活在不同的國家,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各有不同,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疾病傳染和環境汙染。人從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都難免由於傳染和汙染引發各種疾病。因此,保護身體健康應該從童年開始直至老年,過去隻強調老年人保持健康長壽,現在應強調童、少、青、中、老都要保持健康,才能達到長壽。這就要求增強體質,西醫稱增強免疫力,中醫稱保持血氣強盛,從童年開始直至老年,這是未來醫學必須重視的基本觀念。
中醫早已有“養生學”,其指導思想是防病於未發,發病後早診早治。養生之道,自古有之,隻是未能從童年開始,臨老養生,為時已晚。如果人從出生開始,重視養生,直至老年長壽,此乃理想境界,也是中醫養生學的發展方向,人人懂得養生之道,何樂而不為?
西醫也有“預防醫學”,現代醫學非常重視預防醫學,也是希望防病於未發,發病後早診早治,強調對環境殺菌、消毒,防止疾病傳染和環境汙染,特別是對傳染病加強預防。西醫的基礎研究已從細胞水平、分子水平進入基因診治,對防病治病達到新的境界。但是,仍未達到從童年開始直至老年的漫長預防目的。
未來醫學宜發揚中醫的養生學和西醫的預防醫學的優點,中西醫結合為防病於未發,發病後早診早治作出新貢獻,為人類的健康長壽造福,這是未來醫學的發展方向。
結束語
未來醫學的最終目標,應該是防病於未發,發病後早診早治,養生健體,從幼年開始至老年,這就需要現代西醫學與現代中醫學充分合作,發揮這兩門姐妹醫學的優勢,實行中西醫結合進行防病治病,為人類造福。(賀福長醫生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