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澄清有關漢語、漢字的幾個誤解

(2007-07-22 23:00:20) 下一個


漢語、漢字的話題老是爭論不休。其實有些觀點隻要理性公正的來看待,消除誤解,這個話題就不再那麽複雜。

1. 不要武斷的說哪種語言最先進。自有人類曆史以來,出現過許許多多語言。今天,“落後”的自然淘汰了。既然存在,就有一定的道理。何況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以一種文化觀來衡量另一種語言極不合理,更欠公允。何況證明了哪種語言最先進除了讓“憤青”們爽一把,意義又何在?我早說過,最先進的語言是世界語,全世界的人都說世界語?傻子才會那麽做。倒是可以建議台灣獨立後以世界語為其官方語言,就算是為推動世界語做一點貢獻吧。

2. 比較兩種語言,比如英語和漢語,或者要真正理解漢語的優勢,就必須對英語有相當深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網上大多數參與討論的人,漢語僅限於日常的運用,英語也隻是對“托福”和“GRE”的了解。對英語語言文學沒有足夠的理解,就談不上真正認識漢語的價值。

3. 具體來說,有一個很常見的誤解,即認為漢語易學:一個人隻要認識三千個漢字就能閱讀《人民日報》。這句話最多隻能倒過來說:看懂了《人民日報》,最多隻能掌握三千漢字。《人民日報》常用的漢字隻有三千多,但絕不等於看懂人民日報隻要三千漢字。

現代漢語是以詞為基本語義單位的。漢字的信息量大,組詞能力就強,要掌握每一個漢字所包含的信息,絕不是“認識”這個漢字就可以了的。比如,認識“秋”和“千”不等於明白“秋千”和“千秋”。還有“行李”、“利息”等等。

所以要讀懂漢語文章,僅僅認識漢字是遠遠不夠的。要理解“胸有成竹”,遠不止認識這四個字。

據美國國務院外交學院(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的統計,一個以英語為母語的成年人要學會一門與英語相近的語言(法語、西班牙語),需要花費600個學時;而學會一門與英語完全不同的語言(日語、漢語)則需要2200個學時!這裏有拚音文字之間相通的因素,但漢語本身難學,漢字難記也是不爭的事實。

4. “中國落後,都是漢字惹得禍”。 這個論斷實在太武斷。中國不是永遠落後的,曆史上也有輝煌的時候。“事在人為”,人的作用是關鍵。“漢字限製了中國人的思維”,這一觀點也值得商榷。這裏要注意區分漢字和漢語的區別。漢字不會妨礙中國人的思維,甚至有實驗說明學習漢字能提高思維水平。還要注意一個簡單的事實:是先有了中國人,後有了漢字。中國人用自己的智慧發明了漢字,中國人的思維習慣導致中國人用特有的邏輯方式使用漢語。所以這不是漢字的問題,而是漢語,或者說是漢語的詞法和語法的問題。中國人特有的邏輯思維如何導致了相對鬆散的漢語語法結構,漢語的語法結構又如何反過來影響中國人的思維習慣,(好容易、好不容易;養病、養花;救命、救火……)。科學從來沒有在中國得到真正的發展,這與中國人的思維習慣有沒有必然的聯係?這個問題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5. “漢字的同音字多,不可能拚音化”。常常有人用趙元任的“施氏食獅史”來證明拚音化不可取,殊不知這是趙老先生的一個幽默,當不得真。任何一種文字的表達都要借助上下文( context)。如果說漢語不能拚音化,那麽等於說漢語就隻能書寫,無法用口頭表達了。不信你把“施氏食獅史”讀給一個從沒聽說過這段故事的人聽,你還沒讀的牙齒和舌頭打架,別人已聽得雙耳冒煙了。漢語究竟該不該走拚音化的道路,看來要留到下一代人解決了。

6. 某一種語言成為強勢,不僅僅是因為該語言是否“先進”。“錢”能說話( Money talks.)。科技經濟強盛了,語言自然跟著沾光。中國人現在全民學英語毫不奇怪。現在中國經濟發展了,洋人學漢語也“熱”了,等有一天全世界的科技文獻70%是用漢語寫的,洋鬼子還不乖乖地坐下來把戊、戌、戎、戍;己、已、巳;日、曰;未、末背個滾瓜爛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ASUN 回複 悄悄話 解放初期,改造流氓無產者,首先教妓女學文化,當然從最簡單的學起。“日”、“天”、“手”之類的。
教員說:昨天我們學了“日”,今天我們學一個新字“天”。“天”什麽意思呢?就是“日”,代表時間。
到此打住,也就沒事了。可這位教員順口說:一天就是一日,一日就是一天。大家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嗎?
這個時候,後麵有位打瞌睡的醒了,正好就聽見這兩句,舉手提問了;“解放軍同誌,您剛才說‘一天就是一日’,我們都蠻高興的,可您接著說'一日就是一天‘,這我們就有意見了”。小戰士不解地問:“這有什麽區別嗎?”,她說:我們身體吃不消啊。
鳥人 回複 悄悄話 猴兒哥你前麵的4條深合我意,但是:

"5...漢語究竟該不該走拚音化的道路,看來要留到下一代人解決了。" ---漢語,不需要也沒有必要,走拚音化的道路! "漢語拚音化"的最基本的出發點即:象形文字落後於拚音文字;請注意:漢語的落後是“現實”而非“必然”!!!如同"沒有飯吃就得去要飯"的論調,實在是不值一駁!


"6. 某一種語言成為強勢,不僅僅是因為該語言是否“先進”。“錢”能說話( Money talks.)。...
"拚音文字"的使用者(西方國家)建立了目前這個世界的秩序---"遊戲規則",正所謂:莊家永遠是贏家;Money是結果而非基礎;1萬4千億美元可以左右遊戲(period),卻不能改變規則,不是嗎?按照已定規則而達至的“發達”,反過來“摧毀”規則?除非你不想再繼續發達了(或同歸於盡);隻要規則不變,則莊家的語言“永遠” 強勢;除非:1+1=3(或0)。
"...科技經濟強盛了,語言自然跟著沾光。..."
科技,並不是一棵全世界都可以自然生長的鬆柏樹,它是西方世界文明的結晶(或稱西方文化的衍伸);邏輯上,在科技方麵趕上(或超過)他人的可能(唯一)方法是:使用西語(拋棄漢語);不通???經濟強盛能夠促進(不能轉化為)科技發展,而落後的科技卻會嚴重拖累經濟發展......漢語跟著沾光,太不自量;而
“全世界的科技文獻70%是用漢語書寫”?即便不是天方夜譚,也是遙遙無期啦!

但這裏想要討論的是:中國究竟是否必須要達到 “科技經濟強盛”,才能挺起脊背作人?才能對美國,日本,乃至整個世界說不(抑或有沒有必要說不)?才能改變這個世界的規則?才能推動漢語的發展?

強烈感覺猴兒哥在這個問題上所顯露的思想脈洛,很有點“布什主義”的味道。

***注:布什主義=強勢集團內的“憤青”***

神在阿堵中 回複 悄悄話 “倒是可以建議台灣獨立後以世界語為其官方語言,就算是為推動世界語做一點貢獻吧。”猴子是想討磚或是想討唐僧的migraine咒?

恢複疲勞,也是一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