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貴在求變

(2007-04-12 19:10:25) 下一個
實在不想死啃書,有時都不知為何而讀?想到《Rich Dad, Poor Dad》的觀點,決定為暑期找份工, 讓自已更明白自已想做什麽。上帝對我真好,發簡曆沒兩天就接了一個麵試,初試順利通過,第二天二次麵試,去了才知道要整一天,我可沒準備,隻好要求改期。周二一大早, 公司又通知我麵試,種種原因我還是無法全天應對,隻好回絕了。接下來還是利用業餘時間海發簡曆,繼續如製模具般把自已塑成雇主所希求的“成品”。這是我第一次正式找工作, 雖剛開始卻已經倦了。潛意識告訴我,這一定不是我以後的謀生方式。幾天的經曆讓我有很多怪想法浮現腦海。近來我一直在思考,人有的像水,天生無形; 有人的如木,喜被雕琢。也有相當多的人是水木合一型,時而為水,時而為木。也許歌手水木年華在起名時,有此同感。我有位朋友曾對我講,人隻有兩類,一類是主子,一類是奴才。我雖不能苟同如此偏激之言,但也品出些其中的道理。失去了生活的主動權,人就如奴了。

我欣賞如水人生,可以細雨綿綿,也能掀洶湧之勢,即使一時被困,也決不認命於死水一潭。求變是人生活力和希望的源泉,夢想和人生始於涓涓細流,經曆高山平原,不為石擋,不為泥滯,一路高歌,湧入大海。聯想起John F. Kenney 的名言:“Change is the law of life. And those who look only to the past or the present are certain to miss the future. ”

願走出國門闖蕩的人,大多有著水性的思維,但很多人也沒逃脫被雕琢的命運。因為生存是硬道理,為了生存而不得不被雕琢。這如同水被裝進了瓶子,雖有了形而失去了流動的能量,久而久之,適應於相對穩定的現狀,安心瓶中的生活而忘卻了夢歸大海的初衷。時間是飛快的,很多人原地轉了很多年,發現越來越不想變了, 水性也不再鮮活。變化少了,抱怨多了。聽很多人說,一份工作做久了就煩了,沒了激情,沒了動力。古人也說,人挪活,樹挪死。我是否可以這樣認為?人若如水,流動致活; 人若如木,動則要命。有趣!

實為淺見,主要想寫點什麽可以從內心深處激勵一下自已,隻有勇於求變才會有新的契機,每一份經曆都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同時也引出此話題,讓更多的朋友們結合自已的人生軌跡去思考,無論是水還是木,都是一種人生。隻要能發自內心的開心就好。人生的成敗與喜樂,不在形式,全在內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