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24)
2008 (55)
2009 (54)
2010 (76)
2014 (50)
2017 (70)
2018 (68)
2019 (49)
2020 (31)
2021 (30)
2022 (19)
昨天一家人送走遠道來的客人,兒子給我們拍完照,急忙給老爸老媽打招呼,說要出門到師傅家party。他有車,負責采購。錢不夠,是師兄弟們湊的。又從家裏拿了點剛摘下來的四季豆和桃子,說送給師傅。。。我知道他在討好師傅,看下學期開學後當義務跆拳道instructor的工作能不能改成拿錢的工作。當了好幾年了,他指望著高中最後一年能掙點錢呢。等他出門了,老媽說:這個禮拜他好像突然長大了,話也多起來了,說話更象個大人,處事方式也會站別人角度看問題了。。。
教育孩子,我一直奉行“哄上路”的原則。目標就是孩子的自立,錢商是培養工具和重點。從銀行戶頭到debit card;去年有了收入被扣了稅,我們就開始討論稅收的邏輯;今年開始討論Roth IRA和自己掙錢的關係。一步一步,都是往自立的方向推。每次和他金錢上的來往,該父母出的錢父母悄悄大方點,讓他體會錢帶來的生活樂趣;他的錢則筆筆算清,讓他有“當家作主”的意識。每次碰到界限模糊的情況,就開玩笑說該他付,他就開始耍賴“哭窮”: I am poor. I only have a part-time job. I am earning minimal wage...惹得老爸老媽忍俊不住:Shut up! Pay me back later,ok!
男孩子,在順其自然的情況下給一定的壓力還是需要的。從上禮拜開始自己單獨開車,明顯地變了樣。除了出門我們會偶爾交待安全,基本就放任自流了。每次回來,父母問起他幹了些啥,都會大致匯報一下,而不是象以前那樣愛理不理的;父母有道理的提醒也會聽,還會回一句:我知道了,謝謝!上禮拜還來找我:老爸,我今年要掙多少才能開Roth IRA Account?我說:你掙兩千才可以呀,那是很多mutual fund的最低balance。但記住,你要有正式的pay check。你師傅付的現金不算。。。我其實是在變相逼他去找正式雇主的工作,也多一些和不同人打交道的機會,不能隻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裏混。他本來計劃暑假多給師傅幹,錢比玉米地裏幹還多一些的。但現在開始考慮要去Pioneer的那裏訓練,爭取多一些工作時間了。
上禮拜收到County寄來的提醒voter注冊的明信片。我把明信片遞給他,說:你去注冊吧,到下學期你滿了18,就可以投票了。明年有選舉,你不是說你支持民主黨麽。這下民主黨又多了一票。。。他一看樂開了花:哇,我可以投票了!我說:爹媽還沒這個權利呢(沒入籍)。你就代表我們全家了。。。
八年前寫的“對付teenager女兒的幾個不要(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12574/200907/18222.html)”基本也是我用來對付兒子的方針。保持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渠道非常重要,尤其是孩子在teenager年齡,情緒變化劇烈的時候。唯一吸取的教訓就是當年在女兒獨立開車上沒有花心思。當時家裏隻有兩輛車,加上女兒打工的地方正好在我上下班來去的路上,她又不是太喜歡開車,就放棄了。現在女兒在波士頓工作,工作的第二年把老媽的舊車給了她。可一年交了一千多的保險費,自己單獨就開了三次。其它時間是她的一幫朋友輪流開。一年後幹脆就把車賣掉了。看著長大的兒子,覺得不能象姐姐那樣,會開車生活的範圍也寬廣一些,就考慮即使多花點錢,也要push一下。開始單獨開,他有些勉強。開了幾次,體會到了會開車的方便;自信心也有了,膽子就開始大起來。這不,有了車,他打工的選擇就多了一些,打交道的人也多了一些,對生活中風險的認識也在父母的叮嚀中開始提高。和父母交流多了,他也認識到父母的羅嗦都是愛,他也願意多聽一些建議,態度也就越來越友好。良性循環就這麽形成了。難怪老媽有此感歎了。
現在老爸老媽已經開始半空巢的生活了。有了車,兒子到處跑,不按時回家吃飯,或給師傅幹了點活,師傅給他買個便當就幹脆不回來吃了。好在知道老爸老媽會擔心,時不時會送個短信,告知父母他大致回家的時間。老媽常常看著空蕩蕩的房子:這就是退休後的生活?要不要養隻貓或夠呀?
(二0一七年七月九日)
已經經常被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