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上海是我成長和成熟的地方。近年來,上海在我的眼裏慢慢地變得陌生了,可是卻不會改變我對她的感情。因為這座城市承載了我太多的得和失,太多的愛和痛。
靜安寺是我最熟悉的地方之一,因為我上海曾經的家離靜安寺就一箭之遙,我是親眼看著這個地方從不變到變化無窮的。每一次回國,當我發現又有那一片老樓換新顏了。我就會忍不住瞎想,假如張愛玲(1920-1995)還活著,她回上海尋根的話,不知道還認不認得她年輕時生活過的地方。
靜安寺的老樓目前已經被拆建得差不多了,甚至就連靜安寺廟也幾經改造,變得金碧輝煌。可唯獨張愛玲曾經住過的那一幢七層樓的老式公寓還依然矗立在常德路上,不清楚這是因為張愛玲的緣故,還是公寓本身的曆史價值。
張愛玲是中國現代作家中的一朵奇葩。從她的小說裏,我們看到了她心中的“紅玫瑰和白玫瑰”以及她一生一世的孤傲。她的小說永遠浸淫著濃濃的上海味,看她的作品仿佛就是在閱讀張愛玲。
風暖花開的五月,我又來到了靜安寺。在靜安公園的梧桐大道上散步時,許多美好的記憶不禁湧上了心頭。我相信張愛玲一定和我一樣,喜歡在這蒼綠的闊葉樹下漫行沉思。那時候,張愛玲就住在我前麵提到的常德公寓(那時叫做愛定頓公寓),自從她與作家胡蘭成相識以後,為了能經常與住在美麗園的胡蘭成見麵,必須經過靜安公園。
我從靜安公園沿著南京西路往東,很快就來到了常德路,眼前的常德公寓有些老態龍鍾,個子也仿佛老人一樣縮了一截。幸好公寓不在商業街,否則這樣的大樓很難得以保存。我記得公寓的左邊曾經是靜安眼病防治所,我的沙眼就是在這裏治好的。如今眼病防治所位置上已經矗立起一家大酒店。
公寓的牆上貼著一塊類似於英國名人住宅門前的藍牌,上麵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文化學者餘秋雨先生的解說詞,張愛玲一九三九年與母親及姑姑搬來這座建好不久的公寓,並從這裏前往香港讀書。她一九四二年返回原處,直到一九四七年才離開。這一段時期是張愛玲最旺盛的創作期,她的許多重要作品都在這所公寓裏誕生。
常德公寓還是張愛玲同也是文人的胡蘭成結識的地方,他們曾經常坐在公寓的陽台上,眺望“紅塵靄靄”的南京路。他們的婚姻雖然隻持續了三年,卻孕育出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和胡蘭成的“今生今世”這兩部傳世之作。在日軍占領上海期間,胡蘭成投靠了偽政權,成為不折不扣的漢奸文人,為全中國人民所不齒。
公寓門前還有一塊木牌引起了我的興趣,上麵用毛筆寫著“私人住宅,謝絕參觀”。不過,我十分理解現今的住戶對張愛玲的那種複雜情懷。張愛玲本人是可敬、可愛的,討厭的隻是那些想走進張愛玲住宅的不速之客。不過據我所知,香港電影“花樣年華”也是在這座公寓裏開機的。
既然不能擅自闖入民宅,我退而求次,推開了公寓底層的咖啡廳大門。咖啡廳叫“千彩書坊”,分成兩進,外麵一進的書架上擺滿了外文書籍和雜誌。而裏麵的一間卻別有洞天,到處都散放著張愛玲的作品以及別人寫的關於張愛玲的小冊子;麵對天井的角落裏立著一架老式的留聲機;周旋的“四季歌”將人們的記憶拉回到張愛玲年代。
天快黑時,從咖啡館出來,閑步來到了南京路上。我穿過昔日的平安電影院,努力尋找張愛玲筆下的上海。我的對麵是一排現代豪華的購物大廈,隻有我站的這一邊依然還保留著一絲舊時的風情。這裏是張愛玲的“色-戒”所表現的地方。進步學生王佳芝為了誘刺特務頭子易先生,把地點選擇在平安電影院東頭的一家珠寶店,王佳芝停留過的凱司令咖啡館今天仍然為老克拉(老上海)們所偏愛,而她光顧過的西伯利亞皮貨店也一直為上海人所鍾情。這家皮貨店不久前搬到了斜對麵,將原址轉讓給了一家海外的名品店。
這時正逢下班時間,華燈初上,行人漸漸多了起來。閃亮的霓虹燈打在櫥窗上,照亮了地麵,映紅了路人。空氣中飄逸著淡淡的脂粉氣。我一邊慢行,一邊默默地尋找著張愛玲筆下的上海。
2010年11月01日於倫敦
今日常德公寓
公寓底層的咖啡館
張愛玲筆下的南京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