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高山,越過海洋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因身在此山中。
個人資料
正文

亨德爾在倫敦 (上)

(2010-10-28 12:50:03) 下一個
喬治.弗裏德裏希.亨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 – 1759),英籍德國巴洛克音樂大師

徜徉在亨德爾的紀念館裏,我從一個房間轉到另一個房間。如果站在窗前,還能看到不遠處的新邦德街,那可是一條商業氣氛極其濃鬱的名牌街。可是在我站立的地方,卻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空氣中彌漫著典雅、悠長、讚美詩般的女聲獨唱,我猜測那一定是來自亨德爾清唱劇裏的作品。我的眼光緩慢地掠過牆上懸掛的油畫肖像。從這些油畫中,除了可以見到當時扮演亨德爾歌劇作品裏的演員以外,還有英國國王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的畫像。在二樓的一個大房間裏,一架三角撥弦古鋼琴被擺放在正中,沿牆的角落,陳列著一些發黃的樂譜和手稿。亨德爾的大半生都是住在這裏,他的許多著名的作品都在這裏孕育、誕生。這裏就是亨德爾度過了大半生的布魯克街25號(25 Brook Street),如今被辟作亨德爾紀念館,供後人參觀瞻仰。


當我走出亨德爾紀念館時,已是黃昏。夏末的陽光依然溫暖。紀念館出入口對麵的巷子裏,一家叫做HUSH的意大利餐館門前座無虛席。白色的遮陽傘下,散發出一陣陣時尚的氣息。巷子四通八達,像個迷宮,一會兒功夫,等我從寧靜的巷子裏返回大街時,我已經站在新邦德街的一家名牌店前。

可是眼前繁華的街景並沒有讓我回過神來,我的腦子裏充滿了亨德爾在倫敦的傳奇。正是在這個亦夢亦幻的區域內,曾經留下過亨德爾匆忙的腳步,還有他那雋永的音符。

亨德爾出生在德國莎拉河畔的一個叫做哈勒的小鎮。和世界上其他著名的大音樂家不同,他的父親是兵營裏的理發師兼護理員,而且極力反對他日後成為音樂家。盡管如此,從小就迷戀音樂的小亨德爾還是衝破了阻力,成為當地教堂裏的一名管風琴手。

為了他心愛的音樂,他十八歲離開家鄉,到漢堡和意大利尋找機會。由於他的才華,他二十五歲那年被德國漢諾威王朝的選帝侯喬治相中,做了宮廷樂長,相當於今天的音樂總監一職。

那時候的英國,剛剛經曆過政治和宗教的改革,實行了君主立憲製度的英國要比歐洲絕大多數的國家開放得多。亨德爾雖然在德國漢諾威宮廷裏有了穩定的工作,卻無法施展他的特長,為了能排練他的新歌劇,他向喬治請假來到了倫敦。想不到他在倫敦排演的第一部歌劇“裏納爾多”就獲得了成功,並得到英國安娜女王的賞識。這讓亨德爾萌發了滯留下來的想法。

在倫敦,他被安娜女王雇傭,同時專心於他的歌劇事業。然而世事難料,沒多久,女王於1714年駕崩,由於女王沒有子女,根據君主立憲製下的新繼承法,與女王有血緣關係的德國漢諾威王朝的選帝侯喬治繼承了王位,成為英國漢諾威王朝的第一任國王。

亨德爾在德國的主子喬治變成英國的國王,著實讓亨德爾擔驚受怕了一陣子,他生怕他的逾期不歸影響到喬治一世對他的態度。因此當他知道喬治一世要乘禦船在泰晤士河上巡視時,他竭盡所能,專門為國王譜寫和指揮演奏了“水上音樂”。其實喬治一世根本不會將此事放在心上。不過他的“水上音樂”卻博得了國王的歡心。亨德爾也因此進一步鞏固了他在宮廷裏的音樂地位。

亨德爾利用大部分時間繼續醉心於他的歌劇,那時倫敦西區的女王劇場以及高雲花園劇場(即現在的皇家歌劇院),霍爾本以及福仁地區劇場裏都留下過亨德爾的足跡。
nul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