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高山,越過海洋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因身在此山中。
個人資料
正文

尋找一個真實的梵高 - 探討梵高作品的奧秘和他在英國的生活痕跡 (上)

(2010-06-25 14:43:57) 下一個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 1853 – 1890),荷蘭後印象派畫家

今年一月份起,梵高的作品開始在倫敦皇家藝術館(Royal Academy of Arts)展出,這是英國文化界的一件盛事。每一天,藝術館的大門前總是排著長龍。對於梵高,我是崇拜的,但也有陌生感。為了能了解一個真實地梵高,我頂著倫敦早春的寒風,在一個細雨蒙蒙的下午,排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隊,才終於隨著秩序井然的人流走進了展廳。

這個展覽的正式名稱就叫做“真實的梵高”。展廳裏,近百幅梵高的繪畫作品和他的信件一起按年代序列展示在熱愛他的觀眾麵前。

梵高的信件,絕大部分是寫給他的弟弟提奧的。他的弟弟不僅是他的摯友,同時還是他的經濟資助人。我們從這些信件的英文注解中大概可以窺見到他如何從一個普通的藝術品推銷商轉變成世界後印象派大師的人生軌跡。

梵高的畫也是按照年份來陳列的,所以很容易看出梵高的作品在審美趣味和風格上的轉變。他早期的畫作以素描和水彩為主,總體上看起來就像一名用功的美術學院學生的習作。然而從那時候起,他就將內容主要放在他所熟悉的農婦、麥田、辛勤的勞作等這類題材上。我想這同他的生活環境不無關係。

梵高的繪畫風格產生根本性的變革還是他到了巴黎以後,這一時期的作品幾乎全是油畫。畫上的主題雖然沒有變,但是他以前那種拘謹、寫實的風格卻難以見到了,代之而起的是他思想的馳騁,感情的釋放。

徜徉在展廳裏,我仔細地閱讀著每一幅作品的注釋,捕捉畫麵傳達給我的每一個激情。畫麵上那火熱的原色。不論是粉綠,還是純白,是血紅,還是金黃…,它們都配合著梵高式的線條,以梵高獨特的視覺展現在我們眼前。這時候。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正是我苦苦追尋的梵高魅力。

我曾同我的一位畫家朋友討論過梵高的畫,她認為,梵高的畫就是畫家自己的生活寫照。我現在有了同感。梵高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法國南部和巴黎遠郊的村莊裏完成的,那裏的土壤和陽光,那裏的人文環境透過梵高那近於瘋狂的獨特視角,釀就了這些流芳百世的名作。

梵高假如不去法國,不去巴黎就絕對成不了今天的梵高。剛剛開幕的上海世博會的法國館裏展出的七件法國藝術珍品中,就有梵高的作品。看來法國的政府和民眾早已將荷蘭的梵高和他的作品視為法國的國寶了。

展覽的結束部分羅曆了梵高的身世。梵高曾經在倫敦和英格蘭的東南部生活過幾年。那時候的梵高還沒有認真地思考過自己的前途。可是這一段時期畢竟是梵高身世的一部分。沒有這一段生活,梵高的短暫的一生就失去了真實。在展廳裏,我就下了決心,要親自去探尋梵高在倫敦的生活痕跡,以完善我心目中一個真實的梵高。

2010年05月04日於倫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