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6日星期一,我從英國路透社新聞中得知,路透社的創始人路透先生的孫媳婦馬格麗特.路透女爵已於周日逝世,享年96歲。馬格麗特是路透家屬的最後一位成員,從此路透世家將無後人。
這消息對於一般的人來說,很可能隻是一則花邊新聞,可是於我而言,卻在胸中激起了層層漣漪,我曾經在倫敦旅遊散記中好幾次睹物思情,描述過路透社和它的創始人路透先生。我不由地感歎道,從此以後,路透先生所創立的基業就邁向沒有路透的《路透社》了。同時我也回憶起我在寫文章的過程中是如何一步步走近路透和他的新聞社的。
記得在撰寫《倫敦金融城的秘密》時,我在英格蘭銀行附近皇家交易所(Royal Exchange)背後的胡同裏意外地發現了路透先生的石雕像,因而引起了我對路透先生的興趣。在仔細地閱讀了石雕像底座上的銘文以後,我知道了《路透社》是路透先生於1851年在皇家交易所的一個角落裏成立的。
如今,皇家交易所雖然成了名牌商場和高級飯店的代名詞,可是它所跨越的年代可以追溯到450年前,這個英國最早的商品交易所,到了維多利亞時代更是達到了頂峰。這既歸功於英國的工業革命,也依賴於信息產業的進步。1816年出生於德國小城的路透先生年輕時就是一位絕頂聰明的新聞記者,他曾使用信鴿在布魯塞爾傳遞歐洲股市行情。當他知道英格蘭海峽鋪設海底電纜以後,毫不猶豫地來到了倫敦,在倫敦金融中心的皇家交易所裏,創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路透社,專門將倫敦股票交易所每天的行情通過海底電纜快速傳送到歐洲大陸。路透社的出現,在當時是一個劃時代的創舉。
路透先生的石雕像直接麵對著皇家交易大廈的後門,這是一座白色的花崗岩雕塑。除了頭部和肩膀寫實以外,整個身體就是一座方形的底座。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他臉部的表情非常生動。他那保養得極好的大胡子和一雙深邃的眼睛,簡直可以攝人心魄。
為了了解金融城旗艦街(Fleet Street)的今昔,我沿著旗艦街一家一家地尋找已經蕩然無存的新聞機構。旗艦街曾經是英國新聞通訊社的大本營,假如某一消息是來自於旗艦街,無疑就等於增加了新聞的可信度。當我站在旗艦街85號門口時,這幢曾經的路透社總部正在進行重新裝修,以便尋到新的租戶。
路透社進駐旗艦街整整66年,它在旗艦街度過了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光,直至2005年。作為一家最後撤離旗艦街的新聞機構,為了紀念旗艦街新聞生涯的徹底結束,路透社在路透大樓旁邊的聖.勃來德大教堂裏舉行了告別彌撒。那一天,除了世界新聞巨頭默多克特地到場誦讀聖經以外,路透家屬的唯一成員,即我在文字開頭提及的馬格麗特.路透也帶病參加了告別旗艦街的彌撒典禮。
在配合完成《行走泰晤士》係列中的散記之一《卡納裏碼頭的摩天樓》時,我曾多次光臨泰晤士河北岸的船塢區。如今的路透社總部就設在英國高樓最集中的卡耐裏碼頭(Canary Wharf),這些摩天大樓代表著世界上最活躍,最龐大,最富有的金融機構。即使在當今的全球金融危機環境下,隻要處在世界主要金融機構的漩渦中心,就不怕沒有新聞可挖。路透社主攻的新聞方向正是金融貿易。
近幾年,路透家屬的氣數就快接近尾聲,路透社要變成沒有路透的路透社了。就在這時,世界上另一傳媒大亨加拿大湯姆森集團向路透社伸出了援助之手,這雖然隻是一件純粹的商業計劃,但卻挽救了路透社的命運。2007年,湯姆森集團成了路透社的主要股東,路透社總部隨之也換成了湯姆森路透大樓。然而,人們仍然把該大樓叫做路透大樓,將來自該大樓的新聞稱之為路透新聞。在人們的心目中,路透本身就是一個不能改變的時尚和品牌。
在結束本文之前,按照我的慣例,我特地去拜訪了路透家屬的墓地。路透生前就歸化了英國,他在法國尼斯的路透別墅逝世以後,遺體被送回到倫敦的西.諾伍德墓地(West Norwood Cemetery)安葬。那一年,他83歲。
路透先生家屬的墓碑被保存得很完好,棕紅色的墓碑和大理石的地坪上看上去非常整潔。據墓園管理人員講,這是因為路透家屬的墓地是由英國信托機構(British Trust)負責日常打理。墓碑上的文字顯示,這裏埋葬著路透先生夫婦以及他們的大兒子喬傑.路透。奇怪的是,兒子和父親的名字並排刻在墓碑的正麵,路透妻子的名字反而單獨留在側麵。
也許不久,當我再次拜訪路透家屬之墓時,就會看到路透家屬的最後一位先人,路透社的奠基人路透先生的孫媳婦,即他兒子喬傑的兒媳婦馬格麗特的名字被加在墓碑上。到那時,路透社就真的沒有路透了。
2009年3月12日於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