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聖馬丁藝術學院大門口,繼續我的奇妙旅行,當我沿著人行道,繞到校園背後,看見紅獅廣場(Red Lion Square)就隱藏在丘吉爾大樓的背麵。這裏也有兩塊藍牌,一塊是屬於航海經緯儀的發明者哈裏森(HARRISON, John 1693-1776)的,他如今被公眾選為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百名英國人之一。另外一塊藍牌也許是倫敦所有的藍牌中最不像藍牌的一塊藍牌。在我的眼裏,它就是一塊小黑板大小的布告欄,白底黑字,四邊圍著褐色的邊框,鑲在紅獅子廣場16號的牆壁上,上麵羅列了三位藝術家的姓名和生卒日期。
紅獅廣場以室內樂而名揚四方,廣場內的孔維大廳(Conway Hall)是古典音樂愛好者經常聚會的場所,這裏常年舉辦室內音樂演奏會,這個演出基地今年剛好創立120周年。
離開紅獅廣場,我先在在大奧蒙街(Great Ormond Street)23號瞻仰了監獄改革先鋒豪伍德(HOWARD, John 1726-1790)的故居,再到到大傑姆斯街(Great St James Street)24號的偵探小說家塞耶斯(Dorothy L. Sayers 1893-1957)的故居外徘徊了一番。他的偵探小說如《殺人廣告》、《劇毒》、和《非常死亡》等在中國目前相當暢銷。離開塞耶斯的故居,我下一步就直奔英國大文豪狄更斯在倫敦的住宅。
我順著鐵保士路(Theobalds Road)往東行,經過霍爾本圖書館,很快就到了約翰街(John Street),這條街與道迪街(Doughty Street)和麥柯琳堡廣場(Mecklenburgh Square)首尾相接,這個地區零星地散布著六塊藍牌。其中最有價值瞻仰的當然就是查爾斯.狄更斯(DICKENS, Charles 1812-1870)了。
狄更斯的故居坐落在道迪街48號,是狄更斯在倫敦的唯一存活下來的故居,如今已經被用作狄更斯博物館。狄更斯1939年與家人一起搬進這幢四層樓的大屋子裏,雖然隻住了兩年,卻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幾部巨著,像《霧都孤兒》,《匹克威克外傳》,《尼古拉斯.尼克貝》等,這些作品現在都已經改變成了電影。我到達狄更斯故居的那天,正是平安夜的下午,博物館已經提前休息了。但是門外還聚集了不少慕名而來的遊客,他們正在聚精會神地傾聽一位年老的導遊講解狄更斯的生前趣事。當老先生結束他的講解後,人們紛紛往他的帽子裏投硬幣,甚至是紙幣。大家分別時,聖誕快樂的祝福聲此起彼伏。
在返回的路上,我又經過了博洛姆斯布利廣場,對於跟著藍牌尋蹤名人的我來說,這個廣場在我的眼裏開始變得神聖起來。博洛姆斯布利已經成為英國新文化運動的標誌。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裏,一係列的知識精英們陸續出現在博洛姆斯布利地區,這是地理的巧合,還是曆史的必然,自有後人評說。
其實在倫敦除了博洛姆斯布利地區以外,在西敏市地區同樣是傑出人物的發源地,而且這裏的土壤還讓很多世界名人流連忘返。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亨德爾(HANDEL, George Frederick 1685-1759),這位出生在德國,卻將他的後半生貢獻給英國的音樂家,在英國得到了最高的禮遇,他在不惑之年歸化英國,入了英籍,又在死後享受了國葬般的待遇。這在英國的曆史上,也許是一樁絕無僅有的逸事。亨德爾在倫敦的故居是布魯克街25號(Brook Street),離名牌店鋪集中的新邦德街隻有咫尺之遙。
另一位傑出的奧地利音樂家莫紮特(MOZART, Wolfgang Amadeus 1756-1791),更是一位奇才,1764年,當莫紮特八歲時,他隨他的父親和姐姐來到倫敦,並且住在伊布瑞街180號(Ebury Street)。就在這一年,幼年的莫紮特在這個屋子裏創作了他的第一部交響樂。故居的房屋剛被房主粉刷過,淡淡的油漆香飄浮在清冷的空氣中。故居的斜對麵,匹姆利科路和伊布瑞街交匯形成的三角形廣場上,莫紮特手持小提琴在沉思的銅像正是他八歲時的模樣,該銅像是在紀念莫紮特逝世200周年時,特地為他而立的。
另外我還在國王街(King Street)見到了拿破侖三世(NAPOLEON III 1808-1873)的故居,在這條很短的路上,並列著好幾家畫廊,櫥窗裏的油畫都有著非常悠久的曆史和不凡的來曆,當然也隻接待同樣是不凡的顧客,因此這條街道顯得格外冷清。
當我離開國王街,繞過聖傑姆斯廣場,就來到了卡爾頓花園(Carlton Gardens)四號。戴高樂將軍(DE GAULLE, General Charles 1890-1970)曾經住過這裏,他於一九四零年流亡英國時在此設立了自由法國軍隊司令部。就在藍牌的旁邊,還鑲嵌著另一塊稍大的方牌,上麵寫滿了法文。我連讀帶猜,很快就弄明白了,這是戴高樂將軍的告全國同胞書。在他的故居大樓旁,喬治六世的銅像就豎立在白金漢宮皇家大道通往卡爾頓花園的必經之路上。喬治六世1952年過世以後,他的長女成為伊麗莎白二世閣下,即位止今,她將是英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壽命最長的英國女王。
我最早知道英國的藍牌製度是從馬克思(MARX, Karl 1818-1883)的故居開始的。那時,我剛到倫敦不久。一次在唐人街,和朋友用完晚餐,朋友突然對我說:“我帶你去看看馬克思的故居,離唐人街隻有幾分鍾的路程。”於是我興衝衝地跟隨朋友來到了定街(Dean Street)28號,朋友用手指著二樓的牆壁讓我看。我這才看清楚,牆壁上的一扇窗戶邊上鑲嵌著一塊圓牌,上麵寫著馬克思從1851年至1856年曾經住在這裏。於是我問朋友,可不可以進去參觀一下。朋友答曰,不可以,因為那不是空屋,而且是別人的私有財產。以後我也依樣畫葫蘆,經常會帶第一次到倫敦來的朋友往定街跑,就算是瞻仰過馬克思的故居了。
這些藍牌,常年累月,風餐露宿。陪伴著它們主人的故居,不棄不離。在我的眼裏,他們就是曆史的功德簿。是倫敦最樸實、最小巧的博物館。有了它們,倫敦留住了這些世界名人的足跡。因為它們,倫敦變得更加優雅。
戴高樂將軍1840年曾在這裏組織法國自由軍隊右邊大樓裏的二樓,拿破侖三世曾經住過亨德爾故居已經被開辟為博物館莫紮特故居附近的銅像這位老人正在狄更斯故居外向遊客介紹這位英國大文豪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