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25日,英國和中國的主要報紙在同一天登載了這樣一條消息:中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在英國倫敦曾經住過的寓所門前,今天正式舉行了藍牌(Blue Plaque)揭牌儀式。從此以後,該寓所就正式成為英國的名人故居之一。這是英國實行藍牌製度以來,享受此殊榮的第一位中國人。
這是一塊素雅醒目的藍色圓牌,白色的字跡落在深藍色的背景上,顯得格外醒目。上麵除了兩個手書的中文字“老舍” 以外,其餘的則以極其簡練的英語落下如下字款:“LAO SHE 1899-1966, 中國作家,1925-1928 曾經住在這裏。”除此以外,藍牌上還留下了發行者:“英國遺產委員會”以及該委員會的方形標誌。”該園牌就鑲嵌在在靠近諾丁山的聖詹姆斯花園31號的地下室的牆上。
此消息不僅讓我感到作為一名中國人的榮耀,同時也勾起了我對英國的藍牌製度的興趣和思索。
藍牌製度在倫敦至今已經實施了一百四十年了,目的是為了紀念曾經住過倫敦且又對社會做出過重大貢獻的世界名人。凡是被英國遺產委員會掛上了藍牌的建築,則被列入受保護遺產,不得隨便拆除或改建。這個絕妙的主意是在1863年由當時的議員維廉.愛瓦特先生想起和發動的,並且立即得到了公眾的熱烈響應。1866年起,英國皇家藝術協會開始著手籌集資金,僅僅一年的工夫,英國曆史上第一塊藍色的園牌終於掛上了浪漫派大詩人拜倫在倫敦凱文迪雪廣場的寓所,可惜的是,該寓所如今已經不複存在。同一年,拿破侖三世的故居門前所懸掛的藍牌,如今依然吸引著路人的目光,並且成為倫敦最最古老的一塊藍牌。
在此後的119年間,除了英國皇家藝術協會以外,倫敦市政廳,大倫敦政府議會都曾經分別接收和管理過藍牌的審批、設計和懸掛等事務。
直到1986年,藍牌的實施權正式地落到英國遺產委員會手裏。從那以後,藍牌製度就開始走上了正規,而且不斷地得到完善。迄今為止,在倫敦共有800名以上的世界名人享受了這項特殊的待遇。
據我所知,當我撰寫這篇文章時,最新的一塊藍牌於2007年12月12日,被掛在了謝福寺.布希地區一幢房屋門前,因為那裏曾經住過印度的政治精神領袖思力.阿羅秉多,思力.阿羅秉多出身貴族,參加過印度的民族解放運動,年輕時留學英國,是印度最有影響的哲學家,被尊為聖哲”,與“聖雄”甘地、“聖詩”泰戈爾並稱印度“三聖。從這一天開始,這三位印度聖人在藍牌的召喚下又在倫敦重新會合了。
可見,能夠得到藍牌榮譽的世界名人,完全不限於英國人。 現在,我每逢外出,一旦看見某建築麵前掛著藍牌,不管我以前是否見過,我總會習慣性地停下腳步,將藍牌上的內容讀上一遍。采用這樣的方法,我的腦子裏存儲了一大批名人的名字和他們曾經住過的地方。
因為藍牌不能批量生產,在早期階段,每一個藍牌在設計和製作時,都會選擇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設計方案。就材料而言,有銅質的、鉛質的,也有石質的。而且形狀也不全是圓形的。外觀顏色,也沒有統一的規定。盡管如此,當時的藍牌主要還是由陶土的顏色,巧克力顏色和深藍色等幾大色係組成。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21年。隨著標準化和規範化在藍牌的設計和製作流程中被正式采用,藍牌的稱呼才算真正地名副其實。現在藍牌是由厚五公分,直徑約五十公分的圓形陶盤組成,這種陶盤必須經過兩道塗釉工藝,兩次燒製工序,才算製作完畢。而且釉色隻采用藍、白兩色。用這種工藝製作的藍牌,不但能經受住時間和氣候的考驗,而且具備自潔功能,不易衰老,因而能夠與這些名人故居同命運,共存亡。
就像申請世界遺產要在聯合國履行一定的手續一樣,藍牌的發行也要經過嚴格的審批手續。目前每一年約有一百名的候選人被公眾提交給英國遺產委員會審批。遺產委員會對這些候選人都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在確定候選人曾住過的房屋還存在的前提下,候選人除了在某一個領域內被公認為傑出人物以外,還必須是誕辰逾百年的與世長辭者,或者逝世至少已經滿二十年。隻有這樣,審批委員會才能掌握足夠的證據來客觀地評價此人的知名度和對人類的實際貢獻。蓋棺定論,在這裏是行不通的。
為了瞻仰老舍的故居,我在聖詹姆斯花園街區徘徊了好久。當我看到從31號大門口走出來一對英國夫婦,抱著他們的女兒。我趕忙上前,問他們知道不知道,這裏在八十年之前住過一位中國作家,他們告訴我,他們的祖父知道這樣的故事。作為居所的主人,他們的房子裏,曾經接待過中國作家,而且還是世界名人,他們感到挺榮幸的。
這是一幢擁有五個睡房的大屋子,包括正房三層,外加地下層和樓頂層。樓房才剛剛整修過,外牆被漆成同周圍地區一樣的奶黃色。對麵的街心花園裏,一座小教堂掩藏在濃密的樹叢中,神秘而又安靜。因為不是旅遊區,路上行人很少。老舍的故居和故居外的藍牌絲毫沒有影響到該處居民的正常生活。
眼前的景象,不正是體現了藍牌製度的優越性嗎。相比之下,中國的文化更加悠久,曆史上出現過的文人、誌士、科學家等名人有成千上萬,他們中,隻有極少數的住宅被當地政府改造成了故居博物館,而大部分的名人和他們的故居則在歲月的流逝中被人們漸漸淡忘。如果能在北京、上海、廣州等這樣一些人口稠密的大城市裏實現類似的製度,一些名人的住宅既可發揮居住的功能,又可以作為名人故居保存。這樣做,於社會、於曆史、於居民、於參觀者都會有利可圖。既節約了社會資源,又利用了城市空間,同時還能滿足參觀者尋古探幽的癖好,何樂而不為呢?
現在英國藍牌實施的地區已經擴展到倫敦以外地區,隨著時間的推移,倫敦周圍的一些城市裏也會出現越來越多的藍牌,一場藍色的革命正在席卷著英格蘭的大地。
這時,我突發奇想,也許不久的將來,會有第二位中國人有幸得到英國遺產委員會發出的藍牌。當這個念頭一出現時,兩個人的名字幾乎同時從我的記憶裏蹦出,他們是蕭乾和徐誌摩。這兩位世界級的中國文壇巨星,年輕時都曾在倫敦居住過。沒準某一天,他們中一個人的名字會真的出現在了藍牌上,被永久地鑲嵌在倫敦的某一處房屋前。在這個世界上,有什麽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呢?
2007年12月18日於倫敦
老舍在倫敦的故居牆上鑲嵌著一塊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