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最高境界為詩,詩是文學的靈魂。詩言誌,悲哀莫大於詩人之死。 - (作者題記)
建於公元十一世紀的西敏市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的宏偉建築,是英國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跡。是英國最傳統、最優秀的人文遺產。千百年來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無數的朝拜者,參觀者和信徒。
就在這座大教堂裏還隱藏著一個讓世人崇敬的角落 - 詩人角。在我的眼裏,它要比教堂裏精致的大殿、流光溢彩的花窗以及隱含著神秘宗教力量的拱頂更讓我流連忘返,更讓我陶醉。
詩人角,顧名思義就是詩人們聚集的角落。是的,迄今為止,這個角落裏已經安息了一百二十名英國曆史上最有影響的藝術精英們的亡靈。
詩人角,多麽浪漫的稱謂,真是一個點睛之作。不管你是詩人、文學家、音樂家、畫家或演員,首先你得是一個詩人。詩言誌,沒有那洶湧磅礴的詩意,哪來驚天動地的傑作,沒有那柔情萬種的詩境,哪來呼天喚地的精英。
詩人角靠近教堂的中殿,這是一個獨立的空間。它呈正方形,三麵圍牆,另一麵直接與中殿相通,形式上類似於中式殿堂旁邊的耳廳。當教堂舉行宗教儀式時,整個正殿燭光熠熠,連耳廳裏都坐滿了虔誠的教徒。
站在詩人角的任何一個位置,你可以看到牆上布滿了大小不一的墓碑和依牆而立的石棺。為了充分利用空間,就連在我們的腳下,都排列了一塊又一塊的墓碑,它們與地麵齊平,人們在這裏行走時,會格外小心,以免玷汙了他們的英名。
出於各種原因,在詩人角裏,不是所有的墓碑都有遺骸相伴。但是對於我們這些瞻仰者們來說並不重要,因為僅僅隻需要一塊墓碑,一個名字往往就能勾勒起我們的記憶,從而滋生出我們的敬仰。
從中殿踏進詩人角,你的眼光很容易被轉角上的一具大石棺所吸引,該石棺就鑲嵌在中殿和耳廳牆壁所交匯的牆角,石棺的外部雕有極其簡單的圖案。這具石棺裏躺著的是西敏市大教堂建成以後埋葬的第一位先人,他就是奠定英國文學的第一人傑費瑞.喬叟(Geoffrey Chaucer 1343-1400)。正是他開創了英文小說的先例,他用英文寫的第一部小說《坎特伯雷的故事》的寫作風格與他同時代的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作家卜伽丘的小說《十日談》很相似。在他之前,英文隻是倫敦地區的一種方言,是喬叟第一個嚐試了用書麵英文寫作,所以他對英國文學的貢獻怎麽評價都不為過。
最初,喬叟不是以詩人的名義留在在大教堂的。他能在此長眠全是依仗教義,因為他生前就是大教堂的神職人員。當這個大教堂有幸成為英國曆史上重要人物的亡靈居所時,喬叟才正式改變了身份,有幸作為詩人角的第一位巨匠。
在詩人角裏,有許多藝術家的名字中國的讀者並不陌生,有些人在中國甚至是家喻戶曉。這些人連同他們的作品曾經深深地打動過中國讀者的心,甚至改變了許多讀者的人生觀。
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就是其中的一位,這位詩人、劇作家、演員在世界近代文化史上的影響之大,至今無法估量。他死後,雖然他的軀體被葬在了他的家鄉,但是他的靈魂卻留在了詩人角。他的紀念碑在這裏是最豪華的一座。紀念碑由牆頭前的立體浮雕組成,它展現了這樣一個畫麵:一位雍容機智的年輕人,站在書案旁,他的右胳膊肘正好壓在幾卷書上,右手握拳托著下巴,一卷尚未完成的稿紙從書案上飄落。而在書案的腿柱子旁,站著幾位栩栩如生的小石雕全身人像,他們正是莎士比亞劇本裏的重要人物。這些人物至今天還在世界的舞台上百演不衰。
在莎士比亞雕像的左邊牆上,貼著一塊不大的紀念墓碑,這是留給簡.奧斯汀的(Jane Austen 1775-1817),她的《傲慢與偏見》,《埃瑪》以及《理智與情感》讓我們中國人從此認識了這位感情細膩的天才女作家。而在莎士比亞雕像的右邊牆上,另一塊方形紀念墓碑上,自上而下地排列著勃朗特三姊妹的名字:夏洛蒂.勃郎特(Charlotte Bronte 1816-1854),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 1818-1848)和安娜.勃朗特(Anne Bronte 1820-1849)。這三位傳奇女性的故事以及她們的作品曾在無數中國青年中爭相傳閱。尤其是《簡愛》竟讓無數的中國青年人重新認識了愛情。我清楚地記得,這些文學巨著,在無書可讀的中國文化大革命年代,是怎樣地在我們這些青年學子中悄悄地流傳,並引誘著我們的靈魂。多虧了這些書籍,我們的思想才沒有被那時的大革命洗刷得愚昧和蒼白。
在這個神聖的詩人角裏,有一個最不能遺漏的名字,就是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他的墓碑是大理石地磚的一部分,同其它的墓碑一起組成了我腳下的地麵。狄更斯的名字早已滲透到中國人的靈魂深處。在中國,狄更斯和他的《霧都孤兒》,《雙城記》,或《遠大前程》幾乎無人不曉。
要將詩人角裏的所有人物全部列出來既不可能也很可笑。但是我仍然不願意漏掉以下的名字。他們是拜倫(Lord Byron 1788-1824),和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 1608-1674)。彌爾頓的長詩《失樂園》以《聖經》中的創世紀為依據,揭示了人的原罪與墮落,體現了詩人追求自由的崇高精神,是世界文學史、思想史上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巨著。拜倫這位英國曆史上不可多得的浪漫派詩人,在生活上卻極度放蕩。所以在他死後,他的名字等了一百四十五年才被允許進了詩人角。後人雖然最終寬容了這位天才,但是他的紀念碑卻采用了白色,這與周圍的黑色墓碑群形成了鮮明對照。也許人們想憑借這種方法隱喻他那魔鬼與天使並存的一生。
詩人角裏還特地為好萊塢演員勞倫斯.奧立佛(Laurence Oliver 1907-1989)辟出了一個席位。這位在倫敦附近的道肯小鎮(Dorking)出生的英國美男子,是全世界男女老少心中的偶像。他演的《王子複仇記》集編、導、演為一身,演活了莎士比亞。他在《蝴蝶夢》、《呼嘯山莊》、《傲慢與偏見》和《斯巴達克斯》等影片中所塑造的形象恐怕很少有人能夠超越。他與英國最美麗的女星費文麗的婚姻,以及與電影皇後瑪麗蓮•夢露的緋聞,不僅沒有貶低他在公眾麵前的魅力,反而更加提升了他的人氣。他的撒手塵寰才是當今電影藝術界的最大損失。
就在我徘徊在詩人角尋找我所知道或不知道的這些聖賢的亡靈時,教堂唱詩班的歌聲始終回旋在彌漫的空氣裏,仿佛從天而降。這時,我突然想起中國人民對魯迅先生的評價:民族魂。棲息在這裏的亡靈們不就是大不列顛的民族魂嗎。
2007年12月12日於倫敦
l英國倫敦的西敏市大教堂就坐落在大笨鍾附近西敏市大教堂近景詩人角就隱藏在大教堂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