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興寫於2005年12月,發表於第二屆全美北大校友會聯席會議會刊)
芝加哥北大校友會已成立11年,我做為唯一一名從成立之初即參加理事會並在前3年主持實際工作的校友,見證了它的曆程。
記得1994年的校友會成立大會,雲集400多校友嘉賓,一時盛況空前。當時曾有校友笑言,別看現在熱鬧,5年10年以後就不知怎樣了。的確,海外華人團體,往往是開始時趁人們“找著組織了”的心態,聲勢浩蕩,而數年後就無聲無息了。我們的首任會長62級數力係阮祖望校友為此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就是《薪傳》,希望校友會將北大精神傳承。我則從運作層麵提出,一個團體的生命力在於堅持不懈地舉辦活動。11年歲月過去,當年的創會校友大半已離開芝加哥,而北大校友會的旗幟一直飄揚,是芝加哥唯一始終每年舉辦兩次以上校友聚會活動的校友會。
運作透明,財務獨立,傳承民主,會長負責,同心協力是我們自創會起漸漸形成的一個傳統,也是理事會的信譽和成員合作親密無間的有效保證。我們11年來有過11位會長,每位都被賦予全權,理事會的功能是配合與監督。幸運的是,迄今為止理事會還沒有過必要使用監督功能,我們的曆任會長均能珍惜校友會的榮譽,不以之為個人名器。而多名曾任會長校友在退任後也都遵從現任會長的決策,不以元老自居。因此,我們的新陳代謝一直比較健全,理事會目前的大多數成員都是近年來遷入芝加哥的校友。
90年代中期,來自大陸的華人社團還不很多,早期校友會曾是芝加哥的亮點。近年來各類團體如雨後春筍,雖然很多校友是這些社團的中堅人物,但以芝加哥校友會自己名義舉辦的活動反而有所減少,這是我們需要反思之處。
我們麵臨的主要挑戰有兩點。第一,主力成員始終是77級至82級校友,如今都已過不惑之年,工作家庭占去大部分時間,往往無暇更多參與。第二,在如今華人社團林立的狀況下,如何突破校友會本身性質所帶來的局限而在所在地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也許其他地區校友會亦麵臨相似情形,茲提出供諸位探討。
北大的向心力是巨大的,精神家園一直在我們心中。我深信我們北美校友會在母校支持下將生生不息,日益發展。
最後,謹以去年為我的同班同學畢業20周年聚會所撰拙作結束此文。
北大同學畢業二十年聚會有寄
舊事糊塗無處尋
燕園煙雨總關情
誰承薪火董狐筆
已忘江湖阮籍樽
似水華年君記否
落花時節夢安存
浮沉珍重人長久
昨夜西風明月心
注:一塌糊塗(一塔湖圖)是北大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