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讓他們得到了老師的喜歡?
(2006-09-09 14:16:33)
下一個
“早熟”讓他們得到了老師的喜歡?
新聞來源: 中國青年報
“我從小的理想就是熱愛藍天,飛上藍天。”今年河北省飛行員招生麵試時,張家口市的高中生張羿這樣回答老師的提問。
“你平時的愛好是什麽?”
“看一些文學方麵的書,我現在天天看《人民日報》。”
然而,張羿的班主任彭老師告訴記者的事實卻和上麵的說法有些出入。“他的書皮上貼滿了港台歌星孫燕姿的照片,而且從來沒見他看過《人民日報》。”
張羿私下告訴彭老師,他這樣說是為了給麵試老師留下好印象。結果令他很滿意,麵試順利通過了。
6 月27 日~30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新浪網新聞頻道聯合開展的一項有4099人參與的調查發現,大人們眼中的孩子比十年前有了明顯的變化。其中,19.3%的人對孩子們最深的印象是像張羿這樣“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18.7%的人認為孩子們“更早熟了”。
十年前,“早熟”並不是一個褒義詞。現在,一名高中女生告訴記者:“現在要是你說一個小孩‘早熟’,這簡直就是一種誇獎。”她說,大家公認比較成熟的同學威信較高。老師也更喜歡成熟懂事的孩子。“要是有人說我早熟,我就會覺得那是在誇我懂事、漂亮、身材好,這多光榮啊。”
調查顯示,八成以上的人(80.9%)感覺現在的孩子有過早成人化的傾向。據河北宣化鋼鐵公司第一小學的王老師說,現在的孩子們會利用各種節日給老師送禮物、送賀卡。卡片上經常寫著他們希望老師幫忙實現的小小願望,尤其在新學期班幹部要換屆選舉的時候。
身為學校輔導員的王老師觀察到,越是家庭條件好的學生,越重視和老師搞好關係。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同學,更在乎同學們對他的印象。王老師還告訴記者一個極端的例子,一名五年級的女生為了讓同學們對她好一點,偷了父母2000多元錢分送給很多同學。
後來,王老師從她的日記中得知,她父母都是賣水果的,她總感覺朋友少是家庭原因造成的。有一次,同學向她借錢以後,對她的態度突然好了很多。她就希望用“捐款”的方式改變大家對她的印象。王老師說:“成年人靠花錢來公關、改善形象的例子,一旦出現在孩子身上,就顯得很不搭調。越是急於表現得像個大人的孩子,可能心理上越不成熟。”
從調查數據看出,公眾認為初中和小學階段是成人化傾向最明顯的兩個時期。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從小學四年級開始,有些學生就會刻意擺出一副“我是大人”的架勢。他們故意打扮得很另類,堅決拋棄了跳皮筋、打沙包、乒乓球之類的“低齡遊戲”,他們更喜歡去滾軸溜冰場、迪廳、網吧之類的公共娛樂場所。甚至有六年級的男生在學校的計算機課上公然瀏覽黃色網站,老師隻好封網,把全班同學的計算機課改成打字練習課。
對於這些“小大人”,78.4%的公眾表示“不喜歡,過早失去了孩子應該有的天真”,14.9%的人選擇了“說不好”,另有6.7%的人表示,“喜歡,這樣的孩子成熟懂事”。
今年,王老師選送的兩篇關於“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小學生征文被審稿編輯批評了。編輯指著學生作文中以“我們的國家應該如何如何”開頭的兩句評論質問送稿老師:“太泛泛,也太‘深刻’了。小學生怎麽可能寫出這樣的句子?這個年齡的孩子應該有的生動活潑,在文字裏一點兒也看不到,這分明是從網上抄的!”
可王老師從學生那裏得到的回答卻是:“我沒有抄襲。我確實上網查了很多資料,也思考了很多現實問題。我覺得我們的國家、社會現在就是這樣的。”
調查中29.4%的人認為,孩子表現得越像個“小大人”,在學校就越能得到表揚和讚賞。
6月28日下午,記者來到北京東城區史家小學分校采訪。一個名叫鍾怡的二年級女孩聽到記者要采訪她時,高興地衝身邊的一個男孩喊:“她說她是記者,要采訪我!”在采訪的前十分鍾裏,鍾怡一直保持著芭蕾舞的優美站姿。
鍾怡說,老師喜歡“心靜”的學生,一年級的時候,老師曾因為她的墨水弄髒了別人的衣服批評她:“太毛躁,下次注意點兒。”這句話她一直記到現在,時刻提醒自己。
記者采訪到的兩位老師也承認,懂事、會看眼色、學習好的孩子自然會得到老師的喜愛。彭老師說,如果課上有老師因為學生回答不上來問題而發脾氣,幾個班幹部都會主動舉手,緩和尷尬氣氛。“十年前我上學的時候,從來不覺得緩和課堂氣氛是我的責任。”
對於兒童過早成人化的問題,北京工業大學心理谘詢中心的魯傑老師認為分開來看更恰當。她說,現在的孩子雖然身體發育比較早,但個性上其實是晚熟的。他們的審美、語言表達能力、自我意識都成熟得很早,但是抗挫折能力、個性並不成熟。這經常會造成他們更注重表麵的東西,更容易產生拜金、追求物質享受等行為。
魯傑認為,現在的時代是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孩子們隻能盡量適應現在的生活方式。這不僅要求兒童的思想、行為逐漸成熟,要深入思考,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並且要保持童心。這是非常難做到的,也是對這一代人的挑戰。 (記者 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