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赴美之路

飄洋過海為您提供1>如何成功簽證移民USA;出國前準備工作(過海關,登機,離境,入境...); 在美國職業發展的信息
正文

你不是蜜蜂,怎麽知道蜜蜂不會思考?

(2006-08-22 17:24:09) 下一個
你不是蜜蜂,怎麽知道蜜蜂不會思考? 西向東 每每企圖戒網,可每每還得靠網上“被統計數字迷惑”或是“用統計數字迷惑別人”來消遣一番。本文是[[美國富人到底繳多少稅]]等文在CND論壇上引出討論的回應。 一,你是不是富人,自己說了不算 綜觀反對意見,第一感覺是對富人的敵對情緒,形容得極端一些,有點不拿富人當人。那是什麽呢?好像是鬼吧,比如吸血鬼,吝嗇鬼;就算是人也是壞人。美國有個叫斯特恩的(H. Stern),最近他一個合同簽下來就是兩億,比頂尖CEO幹20年還多。他的工作是把女人在電視前扒光了品頭論足。但是斯特恩也罷花花公子也罷,你不得不把他們當人看。CEO與斯特恩誰價值多再說,你我首先應該把富人也當人,是人本質上都差不多,他們的缺點我們也有,我們的優點人家也不見得少。富人與窮人不是馬克思說的對立關係。把農村的地主城市的資本家都消滅了,窮人的日子不見得就好過。 第二個感覺是讀者特別不願把自己列為“富人”,或是因為上述對富人的負麵印象,或是因為自己並不覺得自己富有。 “富人”的標準因人而異,但通常不能由自己決定。1%算不算富人?5%10%八成會說是。可是紐約前民主黨市長挨得卡齊在電台就說:“我的收入進入1%,可是我不認為自己是富人”。喬丹富不富?你問喬丹自己,他恐怕也就是一笑:我很慶幸我不窮。喬丹有喬丹們的難處:一架A380標價兩億五,裝修成飛行行宮要再加五千萬以上,就喬丹掙那倆子兒?一雞尾巴都買不下來。沙特國王白送給他一隻,養得起養不起還兩說呢。 有網友質疑<<繳稅>>一文數據的真實性,原因就在於結果大大超出他們的預料:自己的位置怎麽那麽靠上呢?於是有人引用總(毛)收入平均值來說明13萬不可能達到5%,這個技術錯誤是顯而易見的:第一名蓋慈年薪10億,第二名張三年薪十萬,所以前兩名平均5億,但年薪十萬進入前兩名,兩者不矛盾,而後者更具有統計意義。美國TOP5%平均可能AGI30萬(或GI40萬),但是13萬就進入了5%,盡管你可能在5%裏墊底。 另一些則說:“別以為13萬你就是富了”,想把自己排除在“富人”之外。可問題在於你認為自己不富,不等於別人也認為你不富,這同你認為市長富不等於市長覺得自己富一樣。 華人有不少開萊克薩斯和阿Q哇的,這萊克薩斯和亨代能差多少?值得多花幾萬?敝人朋友中有六七家住在“高尚”社區,家家養三隻嘎哇雞,有必要嗎?可能你覺得有,但別人就覺得沒有:你三隻變兩隻,每年多繳點稅不中嗎?對於一輩子把車放馬路牙子的底層20%人說來,1%5%10%沒本質區別,他們不明白你就兩部車為什麽非再浪費一隻雞不可,這同坐經濟艙的不理解喬丹有頭等艙了為什麽還要買私人飛機一樣。在“窮人”眼裏,你我也都是茅坑裏拉稀,劈哩啪啦—-“屎打屎”的富人。 人不覺得富有,可能是因為買不起一台平麵電視,或一輛奔馳,或一架噴氣機。買不起電視的人會認為買不起奔馳的是富人,買不起奔馳的會認為買不起飛機的是富人,大家都認為自己是冤大頭,吃大虧不占大便宜,所以探討富人問題最好設身處地。 有網友厲聲表達對筆者“為強勢群體說話”的“憤怒”,大凡是以為自己不屬“強勢群體”,一旦被確認也是“強勢”,恐怕立場觀點就不一樣了。一個現成的例子是,筆者在[[亞裔上大學比例高]]一文裏為升學上明顯是強勢群體的亞裔說話,可是卻不見網友反駁,為什麽他們不象“把CEO的工資降下來”那樣,要求政府把亞裔入學率人為壓製下來呢?要知道,CEO的工資降下來,絕不等於員工的工資就上去,可是,如果把華人的17%人為壓到7%(這在很多人看來已經是照顧了,超過你族裔比例一倍以上),立馬能進來10%的黑人學生。畢竟CEO可以不靠壓低員工的工資而有更高收入,但是亞裔華人與黑人的百分比則是零和遊戲。 當年有個網友號召大家選民主黨,說如果不選民主黨,日本人被趕進集中營,李文和被關監獄就是美國華人的下場,但是他忘了上述那些恰恰是民主黨當政時發生的。 [[富人繳稅]]一文就是通過稅收比例數據,提醒各位在為自己某利益的時候,最好先做調查研究,別急著忙慌以為凡是有四隻嘎哇雞的都應該漲稅,卻完全不曉得自己家裏也有三隻,也忘記這雞多雞少並非你自己說了算,最後窮人一“民主”:兩隻四隻沒區別,有雞的都加稅,您不自己給自己做臘嗎? 二,拆黃鶴樓每人分到幾片瓦? 如前所述,任何行業都有少數人例外,用他們做例子沒有什麽實際意義。記得[[大浪淘沙]]嗎?連共產黨都知道,共產並非分黃鶴樓。可是2005年仍然有人認為,老百姓蓋不了房子是因為黃鶴樓不公平地挪用了太多磚頭。把CEO的工資降低了就公平了,百姓收入就高了。 美國前100位CEO平均收入3700萬,前500位平均一千萬(也有資料是101到500是一千萬)。強迫他們無償為人民服務,每年可節省50-77億,轉給老百姓,不繳稅每人可以得到15-25塊美金。如果擴大到後麵一萬個CEO,他們平均是四五十萬年薪,共計又是幾十個億,每位再多分十來塊,有意義嗎?美國幾千萬窮人每年消耗幾千億救濟,人家還說苦苦苦難難難呢,能指望共個把CEO的產就想把幾億人民群眾工資提高? 有網友義正詞嚴地指出:“(富人稅收比例增加)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富人的總收入高了”,問題是這又有什麽可責難的?難道我們不是希望收入增加嗎?1%的收如增加了,5%的收入也增加了。上述指責的另一種說法是:美國富人納稅比率高的唯一原因是美國貧富收入差別太大(換句話說就是低層收入太低)。但是,當甲的收入比乙大時有無數原因,違法亂紀剝削僅僅是其中之一之二,遠遠不是全部。 所以關鍵的問題不是富人收入增加,而是增加建立在什麽基礎之上。有人對富人收入增加痛心疾首,卻沒有證明富人的收入增加導致你我收入下降。IRS數字清楚地表明,過去幾十年,美國各個收入層的收入都在增加,不同的是越靠前增加的越多。所以,對CEO工資或者富人收入的抱怨,不能簡單抱怨差距過大,不應單純以為富人搶走了窮人的收入(因為總收入,窮人收入都增加了),而應該研究“憑什麽,為什麽,你5%,10%,25%的人收入增長比底層20%快?” 100年前,清潔工掙一萬,電工掙兩萬,資本家掙十萬。100年後,清潔工掙兩萬,電工掙十萬,老板掙300萬,這是不公平嗎?不一定。因為即便大家起點相同,由於努力聰明不同,不多久距離就拉開了,時間越長,距離越大(如果你相信是資本家霸占了生產資料,所以清潔工隻能祖祖輩輩當清潔工,則屬於另一個討論話題) 。 清潔工增長少是因為清潔工作本身過去100年沒有任何變化。當然,勞動生產力提高了,但這主要是電工資本家的功勞。電工發明了洗滌劑,效率比原來的肥皂胰子高;後來又發明了吸塵器,再後來又發明了打臘機,等等,所以電工的收入增加快。但是光有電工的發明是不夠的,當年汽車發明之後,沒有人敢大批生產:這玩意兒有用嗎?所以必須有福特敢於冒賠本的風險投資生產吸塵器。現在清潔工一麵聽隨身聽,一麵開著機器給地麵打臘,他們的工作效率提高,但勞動強度因不用手工打臘反而下降了。 如果收入的大部分都要繳稅,那麽電工發明的積極性就不高,資本家投資的意願就不強烈,創業擴大再生產開發新投資的人少了,工作也就少了,所以抬高稅率壓低工資與增加稅收不能直接劃等號。以為把CEO的工資降低,提高稅收就能讓清潔工多拿,同期望拆黃鶴樓能讓老百姓蓋房子一樣是不對。很多人用歐洲CEO來做例子,那不妨想想為什麽歐洲失業率也高呢?為什麽歐洲人的GDP比美國少30%?為什麽多是歐洲人移民美國而不是美國人移民歐洲?原因或許是多方麵的,但是你無法從高稅收的歐洲來證明底層居民的收入因為稅收高也跟著高。歐洲富人納稅比例少,不是因為窮人掙得多:11%的人都找不到工作,掙都沒得掙,掙得多從何說起?撐死是救濟多。而是相對於美國,歐洲相對高收入層不原意再多幹多掙,到此為止了。 數月前,德國之音報導德國大學生希望自己創業的比率為26%,美國為40%,這或許解釋了為什麽前者的失業率是後者的兩倍以上,而青年人的失業率是三倍以上。剛剛出爐的歐盟創新報告Innovation scoreboard聲稱與美國日本的差距“至少需要50年的時間才能彌補”:歐洲15國的創新指數為0.02,美國是0.16,日本達到0.18(有願意叫真的自己去查查數據,不要說老西又在這裏“用數字迷惑人”)。歐洲人研發費用比例隻有美國一半多:如果彩色電視不能帶來足夠利潤,誰還去投資研究?您就繼續看黑白的。如果人人都希望別人給自己創造就業機會,而不原意為別人創造工作機會,後者無利可圖還被人說成是剝削,這樣的社會是你我希望的嗎? 三,你不是蜜蜂,怎麽知道蜜蜂不會思考? 好像是馬克思還是誰說的:“人與動物的區別是人會思考。蜜蜂雖然能造出精美的蜂房,但是卻不會思考”。有不服氣的就問:你不是蜜蜂,怎麽知道蜜蜂不會思考?(最近有科學家聲稱:螞蟻不僅僅具有本能,螞蟻還可以互教互學) 有位網友針對“喬丹價值”有如下闡述:“如果球員的工資封頂為100萬(6萬顯然太低),喬丹照樣得打球。這裏同時假設門票價格相應降低(否則錢被不打球的經紀人等拿走,更不合理)。看球的人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多”。這位網友是在間接闡述CEO掙得太多,即便減少一些,還是會繼續幹。既然如此,清潔工也可以說“電腦工程師十五萬年薪太多了,給他們降到6萬他們仍然會工作的”。於是蜜蜂的問題就變成:你不是喬丹,你怎麽知道給100萬他還繼續打球?你怎麽知道CEO100萬人家還繼續幹CEO? 同現在隻有NBA出幾千萬的環境完全不同,出得起100萬的人很多,比如可以花120萬雇喬丹代替宋世雄當解說,某某廠家可以花150萬讓前明星作專職代言人等等。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底線(否則網友怎麽給出‘六萬太低’這個標準呢?)。一個流浪漢不好理解在那麽好條件的監獄裏江青居然自殺了。一個年薪十萬的人可能不好理解難道100萬還不夠嗎?但是對喬丹們說來,一個遊艇就要幾千萬,你現在給100萬,讓我抱螺旋槳玩? 喬丹100萬還打不打球,把張三的工資人為壓製到六萬,張三還是否繼續編程序,隻有到時由喬丹張三自己拿主意。可以肯定的是,3000萬和100萬的吸引力是不同的,十萬同六萬吸引力也是不同的,另外收入越低就業範圍也越廣。即便因為喬丹們或許因為沒有其他技能,被迫接受100萬,但是他們的熱情卻不一樣了,有些原本希望來BNA打球的人可能覺得當個小業主更劃算,有些李四會覺得開卡車比寫程序更合算,收入差距不多,還不用投資上學,早賺錢。注意這裏我們討論的不是一個人而是整體:把工資降到100萬,喬丹甲可能還會打球,但是喬丹乙可能不會, NBA的整體水平就會下降,這同把美國工程師的薪水人為壓低一半,最終他們的積極性和業務能力就要下降一樣。 另一個不妥之處是不恰當地使用了薄利多銷原理。要做到薄利多銷,基本條件之一是你有能力增加供給:喬丹和NBA有能力提供看球機會。而實際情況是喬丹每天隻能打一場球,每個體育館隻能有一千個好座位,這同票價無關,因此這裏不是薄利多銷而是拍賣:能看清喬丹鼻子眼睛的隻有一千位置,誰想買?如果$200全部賣出,說明每天有一千人願意出200看球。這相當於殷成忠每小時索價一千或者白教,對學生人數沒有任何影響一樣:殷成忠隻有一個,是“古董”而非可以大量燒製的景德鎮陶瓷,每天最多教三人,如果經濟是唯一目的,那麽殷先生可以拍賣教學時間,獲取最大利潤(純粹舉例,不是說殷先生正在收費教學生) 。 回到CEO,有網友質問到:“毫無疑問有些人比如蓋茨是應該多掙的。但是有多少CEO值上千萬”?CEO是一個幾萬人的群體,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麽高工資。如果有人嘎潤涕你年薪20萬,你是否去創業?這比當初戴爾在宿舍裏搞電腦誘人多了吧?可你一算:薪水十萬,公司再支付一萬保險,一萬401K和噴腎外加一萬社安稅,你等於年薪十三萬了,你還有一個半月假期,又是一萬,然後你每月40小時,CEO平均每月幹60小時,這麽一算累死累活20萬其實同在公司拿十萬是一碼事,這就是絕大多數人士不會因為20萬年收入去創業,更何況創業是沒有嘎潤涕的。 真正高工資的CEO就那麽幾百人,你認為隻有十幾個人值幾千萬,另一些人可能人為有幾百個,這些都沒有本質區別。實際情況是,能夠擔當大公司CEO的人非常有限,所以經常是一個“拍賣競爭”過程,比如兩家公司搶一個在職CEO,這樣CEO就會得到好價錢。假如哈佛沃頓每年畢業500萬MBA,有100萬等著公司挑,那他們是得不到3000萬薪水的,那時候的CEO薪水將同你我差不離。 還有人武斷地說:“你的朋友再大的本事也不會被大公司請去當CEO,隻有少數CEO值幾千萬,大多數CEO都是在一個集團裏分紅而已”。這等於在說:清潔工再有本事也不會被請去當電工,隻有少數電工因為發明吸塵器物有所值,大多數電工所以能掙十萬,是因為他們在一個集團裏分紅而已。 我們先不去糾纏“壟斷”的定義,暫且按照網友指出的“CEO是壟斷團體”,但是資本主義並不禁止你打破這個壟斷,反而鼓勵你打破壟斷。你可以加入競爭,從哈佛做起,從小公司坐起。上不了哈佛就勾搭一位哈佛畢業生的女兒(“象施大爺那”樣)。這就同一個清潔工要想編程序,首先要努力上學,而不是抱怨:美國幾萬工程師是壟斷團體,自己給自己定價十萬,為什麽全美國工程師都是這個價錢?為什麽有些人根本編不出什麽程序卻還拿高工資?為什麽幹壞了,爆炸了,被公司開除了,可是過幾天他又到另一個公司還是幹工程師科學家,還是十萬薪水?他們六萬就夠了,應該把我們的薪水從3萬漲到5萬。 至於“憑什麽本公司CEO一天的公司就比我一年的收入還多”?用馬列政治經濟學的確無法理解這種現象,討論[[資本異論]]又沒有時間,我隻能反問:張大千一副畫賣出一千萬,應該分多少給紐約街頭畫家,分多少給油墨廠工人,分多少給造紙廠造筆廠工人,就算合理了呢?IRS數據已經有了,大家再給個自己心中的百分比吧。 01-17-200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