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萬國資當60萬賤賣
(2006-08-22 11:39:41)
下一個
3000萬國資當60萬賤賣
據新華社北京8月20日專電
中國建設銀行湖北省棗陽支行2000年6月至2003年1月,與當地政府、法院聯手造假,將
1800多萬元國有資產作為不良資產違規剝離給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武漢辦事處。武漢辦事
處接著又將包括這1800多萬元在內的3175萬元不良債權打包出售給個人,售價僅60萬元
,並且處處為買方追債提供方便。記者最近在采訪中發現,這起典型的不良資產剝離處
置造假“一條龍”案件,暴露出目前不良資產剝離與處置過程中存在的諸多漏洞和潛在
風險。
銀行“炮製”假材料政府法院齊“助陣”
審計署今年3月底發布的審計公告稱:建行湖北省棗陽支行於2000年6月將不符合剝離條
件的29戶企業貸款本息1844萬元作為呆賬違規剝離。在這29戶企業貸款剝離前後,棗陽
支行從中收回現金及實物資產720多萬元,其中690萬元隱匿賬外,有502萬元被轉至個
人
名下。
按照財政部有關呆賬認定條件,銀行呆賬剝離必須是貸款企業已無償貸能力。比如企業
已經關閉或注銷,沒有可以變賣的財產或抵押物來清償貸款。企業關閉需要有政府部門
的關閉報告,注銷需要有工商部門的注銷登記證明,沒有財產抵債需要有法院的終結執
行書。從理論上講,呆賬企業不會有正常經營活動。但是,2004年,審計署駐武漢特派
員辦事處在審計調查中發現,建行棗陽支行向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剝離的不良資產中,竟
有部分呆賬企業還在正常經營。
審計署武漢特派辦在進一步調查後發現,在建行棗陽支行剝離的呆賬中,29戶企業的剝
離資料都是在當時的行長、副行長指使和直接操縱下一手“炮製”,通過一係列的假關
閉、假注銷、假裁定、假檔案,將所謂的不良貸款以呆賬剝離。棗陽市麻紡廠1998年的
200萬元貸款不符合剝離條件,棗陽建行就用1994年向該企業發放但早已歸還的260萬元
貸款合同來頂替。中國物資武漢儲運公司棗陽公司一筆333萬元貸款,剝離前已收回抵
貸
房產150萬元,並有217萬元辦理了他項權證的抵押物,但棗陽支行隱瞞抵貸資產和抵押
物,將其作為呆賬剝離給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武漢辦事處。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在建
行棗陽支行剝離假呆賬的資料中,當地政府、法院等部門竟然一齊出力幫助銀行造假。
在29戶剝離假呆賬企業中,棗陽市法院為其中18戶企業出具了虛假的終結執行民事裁定
書。這些裁定書全部由建行棗陽支行製作,法院蓋章,案號、時間、內容均係偽造。對
另11戶企業,棗陽市政府出具了虛假的企業關閉批複、企業關閉清算報告及企業關閉財
產分配決定等文件,建行棗陽支行的債權確認書也是偽造的。國有資產打包縮水偷梁換
柱化公為私經過銀行與政府、法院等部門聯手,建行棗陽支行29戶企業貸款“變身”為
呆賬,並被順利地剝離到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武漢辦事處。2003年1月底,信達資產管理
公
司武漢辦事處將包括上述29戶企業在內的36戶企業、債權總額為3175萬元的呆賬打包外
售,作價60萬元,轉讓給棗陽市沙河水庫管理處,回收金額僅占債權總額的1.89%。
但是,“呆賬包”的真正買主並不是沙河水庫管理處,而是時任建行襄樊市火車站支行
副行長馬軍。據審計署武漢特派辦調查,在債權轉讓時,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武漢辦事處
債權管理部和襄樊項目組還向馬軍提供了授權委托書、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法院訴
狀等7套空白文書,默許馬軍以信達公司武漢辦事處債權管理部的名義,向“呆賬包”
中
的企業進行追債。
債權轉讓後,馬軍以債權管理部的名義向棗陽市麻紡廠、棗陽市鹽硝廠、棗陽市第一家
具廠、棗陽市建築總公司等企業提起訴訟,追償債務。截至2004年審計時,馬軍已收回
現金347萬元、實物資產434萬元,他項權證價值395萬元,共1176萬元,是其購買價的1
9.6倍。
四個關鍵環節構築“防護牆”
目前建行棗陽支行造假“一條龍”案部分涉案人員已被有關部門逮捕,對該案的進一步
查處尚在進行中。記者采訪的審計部門專家和資產管理公司的人士認為,從建行棗陽支
行造假“一條龍”案看,當前應在不良資產剝離、處置、管理、問責等四個關鍵環節建
立不良資產剝離處置“防護牆”,以堵塞不良資產剝離與處置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漏
洞,避免國有資產流失。
剝離環節:劃清責任是根本。參與建行棗陽支行造假“一條龍”案審計調查的審計署駐
武漢特派員辦事處金融二處處長文華宜說,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具有先天的不足,它們與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一一對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使得資產管理公司在接收銀行不良
資產時采取粗放型的接收方式。從審計署最近公布的對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審計結果看
,由於剝離時沒有對銀行不良資產的形成原因進行分析,沒有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責任追
究,一些銀行便借機將以前年度經營性損失轉嫁給資產管理公司,甚至將隱藏嚴重違規
經營問題和涉嫌違法犯罪案件線索的不良貸款剝離給資產管理公司,以逃避責任追究。
處置環節:市場運作是方向。不良資產處置的一個關鍵環節是評估定價,但目前各地普
遍存在評估、拍賣環節管理不嚴,走過場;一些資產管理公司為了處置程序合規,甚至
搞假評估、假拍賣,“先定價、再評估”,程序上招標拍賣,實際上暗箱操作。資產管
理公司內部人士和審計專家認為,不良資產處置市場應該推動投資主體多元化,在一個
多市場主體、多機構共同參與的競爭環境中才談得上是真正的市場。
管理環節:盡職調查是關鍵。不良資產剝離到資產管理公司後,還有一個重要環節是債
權和檔案的管理。在這個過程中,資產管理公司關鍵是要盡職調查,對收購的銀行不良
資產情況進行實際調查,充分掌握其真實狀況。但目前很難充分掌握不良資產的真實信
息,主客觀原因造成了調查不盡職。
責任追究環節:建立問責製。當前,不良資產處置過程很不透明,內部交易和關聯交易
問題較多;而且資產管理公司債權處置人員、項目經理等個人權力很大,盡管資產管理
公司有內部審核、內部審計,但都未能解決內部人操縱問題。文華宜認為,不良資產處
置和監督要分開,應增強不良資產處置的公開性和透明度,盡快完善與資產處置相關的
法律法規和規章製度,建立問責製度。(東方早報 責任編輯 趙劉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