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抓的靈小抓

Happy Daddy of Ling and Scratches
正文

《色,戒》假作真來真亦假

(2007-11-18 19:38:57) 下一個
周黎明

錄入自《看電影》

《色·戒》不是李安電影的異數;《色·戒》也沒有歪曲張愛玲的原意。

《色·戒》就是一部以抗戰為背景、以色誘為主線的《理智與情感》;如果張爰玲親自操刀撰寫電影劇本的話,極可能走目前版本的套路。

《色·戒》的故事其實頗具國際性,類似題材並不罕見,但李安的處理之細膩,虛實搭配之奇巧,沒有煮成咖啡,而成了最上等的龍井和茅台。

人物

影片的第一個鏡頭是一隻狼狗的特寫。那是為汪偽政府看家的狗,1942年的上海雖然是他們的天下,但他們過著驚弓之烏的日子,時刻擔心殺手降臨。故事的男主角是汪偽政府的特務頭子,他的作用跟那隻狼狗相似。而影片的女主角便是一個決意殺死這個為虎作倀者的“獵手”。

原著中,王佳芝和易先生並沒有獲得立體的塑造,他倆的故事仿佛是麻將桌上的八卦話題,有蜻蜓點水的細節,但無前因後果的慎密。到了電影中,這幅小素描不可避免增添了油畫般的厚度。

王佳芝參加抗日宣傳的學生劇團,進而投身暗殺活動,並非出於一時衝動,首先,她有家仇國恨,其次,她缺乏家庭的溫暖,父親再婚,對她冷若冰霜,對她的前途置之不理;第三,她暗戀帥哥同學鄺裕民(王力宏飾),而他又是這個暗殺小集團的“主謀”。

在感情層麵,王佳芝接連受到挫折:父愛的缺失,還有心儀男友的“背叛”。給父親寫信祝賀他再婚,以及接受“組織”安排跟另一個她不喜歡的男生上床(因為他是唯一有性經驗的),是把王佳芝推向絕望的兩股巨大推力,將王佳芝推向易先生。片中還出現一個賣了她家產供她讀書的親戚,從居住環境以及那人的態度看,也不可能給她任何家庭溫暖。

原著中易先生個頭矮小,其貌不揚。當然由梁朝偉演起來肯定不會鼠眉賊眼了。易先生好色,但他沒有好色的條件,因為重慶方麵曾經派女特務勾引他進而對他下手,所以,他眼中的美女首先是毒蛇而不是尤物。他對幽會安排煞費苦心,這是可信的。在正常環境裏,王佳芝會追求同齡男生。易先生會勾引風韻少婦,他倆很難走到一起,更難撞出火花。但就是這互為獵人獵物的一對,因特殊的外在環境居然糾纏在一起,並且產生難以言表的感情。王佳芝深知這是一個陷阱,她向“組織”求救,但“組織”讓她繼續臥底工作,因為能打入易家著實不易;當鄺裕民向她示愛時,她表示為時已晚,她用的是香港失身的時間,但實際上是指上海感情失陷的時間。

有了這麽豐富的鋪墊,最後一刹那她的“喪失原則、喪失理性”才不會突兀。如果光理解成大鑽石在起作用,那實在是把她想得太庸俗了。鑽石隻是外化了易先生的真情,而感情是她淪陷的根本,當然也是易先生對她放鬆警惕的緣由。

除了男女主角,所有主次要角色均設置了可信的動機,包括那個女生賴秀金,也戀著鄺裕民,如果不是王佳芝需要扮演師奶,他們幾個已經有三角戀的苗頭。那幾個官太太嚼著無聊的舌頭,但各自都有自己的back story,從她們的口音、興趣、打扮中可窺見一斑。

情節

張愛玲的原著隻有三個重彩濃墨的場景,即開場和終場的麻將戲,以及男女主角買鑽戒一場,其他都仿佛不經意地帶到一筆。乍看起來,張愛玲更適合當該電影的美工和服裝設計,而不是原著的作者。這給李安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是天賜良機。小說的留白需要電影編劇來填補,反過來,填得滿滿當當又不像張的作品了,也不是李安的風格。這個矛盾處理得可謂舉重若輕,一個個構思得當的場景從原著的字裏行間被發掘出來,鋪展開來。從容,也不牽強。

我曾經仔細分析過張愛玲編劇的最早兩部電影《太太萬歲》和《不了情》。我認為前者是中國影史十大經典作品之一,而後者是失敗之作,但從編劇手法看,兩者走的是相同的路子。即高雅的通俗劇格式。所謂通俗劇,注重劇情的起承轉合;所謂高雅,不似民間通俗劇那麽誇張和煽情,更著眼合理性,注重人物的動機。更有文人色彩。

王家衛可以為一個場景陶醉半天,但編劇張愛玲卻擅長講故事,尤其是靠對白推進劇情的場景,她很拿手。故我推測,若張自己給這篇小說編劇,絕對不會拘泥小說的格局,而會把她寫景的細膩擴散到故事的每個細胞。

竊以為。影片中兩個最精彩絕倫的場景便是原創的,在小說中連影子都沒有。易先生首次約王佳芝去餐館,兩人都欲擒故縱。都保持著矜持,每句話都有弦外之音。易欲偷情,但又擔心對方來路;王欲虜獲敵人,但怕被識破身份。這讓我想起阿慶嫂和刁德一的智鬥,但他們至少沒有顯形的情欲成份。

日本會館那場戲是另一絕招。首先,場景的設置非常巧妙,曾留學日本的易請王佳芝來日本人的場所,並不是為了炫耀奴才和主子的關係有多緊密,而是感歎大勢已去。“他對戰局並不樂觀。知道他將來怎樣?得一知己,死而無憾。”小說中就這麽多,如何翻譯成影像語匯?按照慣常的邏輯,他應該去郊外空曠的地方,或者聽一聽日軍節節敗退的新聞,但他卻讓這個紅顏知己感受了一下他的失魂落魄,而且,他還說他不喜歡日本人唱歌,由此引出王佳芝那段“天涯歌女”。真是神來之筆,當她唱到第三段的時候,她對他的愛已昭然若揭。她並沒因他有權有勢而愛他,當他脆弱時。他的人性也逐漸浮現,也感化了她。

至於那個鄺裕民親戚的熟人上門敲詐被打死的情節,是很好的轉折,但屬於常規橋段。而剛才提到的那兩場雙人戲,將編導演三者發揮到極致。千言萬語,盡不在言中。這是改編成功的地方,多了那麽多鋪墊和細節,竟又挖出另一層空間來,有了另一塊留白。

表演

如此細膩的人物刻畫和複雜微妙的情感糾葛。是千載難逢的演員出彩良機。梁朝偉的易先生陰險毒辣,內心封閉幽暗,跟陳衝扮演的易太太造成反差。易太太無論身在何處,總是一副毫無防範的樣子,而易先生將一切都隱藏在心裏,喜怒從不形於色。梁朝偉從憂鬱王子邁入陰暗的深淵,從一開場,他的氣勢就足以嚇退大批革命青年。

絕大多數女演員演一輩子戲,都不會碰到王佳芝那樣的好角色,光是她跟幾個同學之間的交往,就足以顯現她的多麵性,更別說她跟易先生的對手戲。湯唯塑造的王佳芝,由於生活的壓抑,把演戲當作一種釋放。

當王佳芝扮演麥太太時,她有一種滿足感。王佳芝顯然把勾引易先生當作演戲,她享受這種“造假”的過程,因為在這過程中,她不再被操控。而是在操控別人。她從做戲,到入戲,到不能自拔,這中間有豐富的過渡層次,對於演員實在是莫大的考驗。

至於那三場著名的床戲,令人驚訝之餘,回味無窮。照理說.王佳芝盼望感情的甘霖,她期待的是柔情蜜意及與之匹配的做愛方式。如果說,易先生的粗暴乃長期壓抑的結果,或者他工作中施暴的移植,那麽,王佳芝的接納似乎不合邏輯。當王佳芝接下來再見到他時,她爆發出的“我恨你”,既不是西方人說的“恨”,也不是撒嬌的“恨”,而完全是中國古詩詞中的愛恨交加。潛意識裏。王佳芝盼望被征服,她肉體的被虐乃精神和感情被虐的延伸而已。第二場交媾戲沒有暴力,但體位怪異,象征著兩人之間的關係極不正常。到了第三段,恢複了傳統的姿勢,暗示著感情因素的增加。

寫意高手李安在這裏一反常態,其實,赤裸裸寫實的背後依然蘊含著豐富的聯想空間,否則,那三場戲隻需出現臉部鏡頭便可反映角色的心理狀態。在高手手中,花活兒是服務於戲劇的;在低手那裏,花活兒是為了炫耀。

從表麵看,《色·戒》電影版之所以驚天動地,跟小說一樣著墨於非常規之處;細究起來,這類愛上敵人的故事何嚐不是理智與情感的終極衝突?當王佳芝假戲真做時,她為感情至上付出了性命。易先生何嚐不是如此?他也是在心太軟的時候才首次走進對方指定的地點,並差點送了命。

當王佳芝在刑場上麵對同伴時,她後悔嗎?她願意“死是他的鬼”嗎?“她臨終一定恨他”——易先生這樣想,他坐在她客居過的房間裏,百感交集,知趣的易太太趕忙走開了。他似乎不後悔,他征服了王佳芝的心,這是不小的成就。

這顯然早已不是那個鄭萍如的故事,而是張愛玲和胡蘭成婚戀的高度戲劇化,並且透過了李安這道棱鏡。

“色”就是“情感”,“戒”就是“理智”。兩者本應平衡,無奈亂世中的人們沒有這種福分。當感情戰勝理智,並立刻導致悲劇,那麽,這實際上是對感情的否定。

這違反了好萊塢感情至上的潛規則。如果王佳芝跟易先生同歸於盡,如果易先生事後傷心自盡,那麽就浪漫到小資了。但冷酷的現實似乎告訴我們:色字頭上一把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