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楊振寧3年前以82歲高齡迎娶當時28歲的碩士學生翁帆,他昨日大談兩人的感情,指太太讓他感染到年輕人的活力,並對那個年代的年輕人了解得更多。
回望過去,楊振寧在記者會上不禁說道:“你們都太年輕,不曉得中國那時候的情況。”他又說當時的中國沒有希望,就如魯迅所言,是一群在鐵籠中沉睡、卻又無法走出鐵籠的人。但數十年過去,眼見現時中國的GDP(生產總值)近年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他看到了中國文化有新方向:“13億人口,在20多年內有這樣多的改變是史無前例,對世界影響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執教多年中國學生不遜色
楊振寧自從1957年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人後,至今隻有6名華人得過諾貝爾獎,但曾長期在美國執教的他,卻認為中國留學生絕不比外國學生遜色。他指從大學一年級生中可看出,中國的中學教育比美國好,中國學生亦比美國學生成熟一點,對自己的將來有更多掌握。相反,“美國學生好像不知這世界是什麽回事”。
他認為中國科技的創新發展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現時發展的情況樂觀,又認為學術發展需要傳承,“中國要很短時間內發展是有困難,並非一天兩天就可以把握傳統”。
與中大緣深銅像看學子畢業
昨日在中大豎立的楊振寧銅像,由南京中學美術研究院院長吳為山雕塑及送贈,銅像塑造出楊振寧在講學時的神態。楊振寧在致辭時指出,與中大淵源甚深,早在 1964年中大部分地方仍是荒山時,已翻山到訪,之後在中大執教,又曾在中大與分別已久的父母弟妹相聚。當提及為何選擇將銅像置於中大林蔭大道附近時,他更感慨地說:“我想長久在這裏看著中大發展,每年秋天見到幾千個學生拿畢業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