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麗的北京--(拖到窩裏學貼圖) zt

(2006-10-24 17:19:01) 下一個
我所見到的北京 (之一 --- 北京植物園和頤和園) 
來源: 雲漫06-10-24




來北京已經不少時間了,也習慣了這裏喧鬧繁華的生活,深深愛上了這個美麗的古都。自己的心態也有
了微妙的轉變。

去國已久,以為自己早已習慣了美國平靜的生活,早把它鄉作了故鄉。以前每次回國,都有一種匆匆過
客的心情。可是兩個月前去美國兩周後返回北京,從機場出來,看著車窗外閃過的那些四環路上的熟悉
的建築,我突然第一次有了一種回家的感覺。 原來自己內心深處已經把這裏當成了一個新家了。而以
前每次回美國時那種到了家的感覺,竟然也淡了很多。

前幾天突然意識到,回國這近一年,出門遠行的確拍攝了一些照片。可是在我喜歡的北京城裏,除了拍
過一次舞台之外,還從沒有認認真真去照過她。眼看回美的時間在迫近,心裏對古都的依戀也在加深。
隻希望在後麵的這段時間裏,能多抽空去到處轉轉,去用視覺來紀錄自己的感受。當然,北京是如此之
大,我能看到的和記下的,連一鱗半爪都算不上,可是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些照片是我自己心境和
體驗的一種見證。 看到它們,我會聯想起著這些照片背後的一切,想起那些難忘的感覺,想起在這些
平常或不平常的場景,美麗或不美麗的圖片後麵的千年文化沉澱。

雖然這些圖片後麵是很私人的體驗和感受,我還是把它們送給這裏的來自北京,關注北京,熱愛北京的
朋友們。希望大家能喜歡。




------------------------------------------------------------—————————

北京植物園和頤和園
---曾經夢想踏遍千山萬水,去追求那動人的景色。驀然回首,卻發現美景就在我們自己身邊。





一直喜歡北京植物園和頤和園。很懷念春日漫步於植物園花海時的感覺。而頤和園,這個最大的皇家園
林,每次去那裏都會聯想起她的景色後蘊含的無數曆史。

上個周六下了一天的雨,陰冷潮濕,讓人心情很不好。周日大清早醒來,看到外麵陽光明媚,跑到陽台
上一看,北京竟然有了藍天白雲!邀友出遊未果,我趕緊帶上相機和三腳架,去了植物園。雖然葉子還
沒紅,香山腳下早已是車水馬龍,遊人如織。 路也是水泄不通了。

秋高氣爽, 陽光明媚, 在植物園裏散步, 看人群熙熙攘攘來來往的感覺極好,可是戶外的花卉已經不多
了,隻能隨便拍了幾張蜜蜂和溫室裏的場景。












下午天又陰了。看了看天,估計還有放晴的希望,於是去了頤和園。園裏也是人山人海, 我也不走遠,
過了知春亭後就在湖邊找了個位置,支起三角架等著。天上幾乎都是雲,隻有西邊的天邊有一線藍天。
風很大,烏雲在向西邊飄動,沒法預測過一會兒會是什麽樣子。 我隻能祈求太陽落山前那幾分鍾那一
線藍天還在那裏。

等著等著,就在夕陽將要落山的那一刻,金色的陽光穿透過雲層照射到萬壽山上,佛香閣的窗戶和柱子
閃閃發光,莊嚴而富貴。

《佛香閣夕照》:




晚霞不是太好,可是在今日的北京這已經很難得了:

《霞映玉泉山》:




《層巒疊嶂》:





太陽落山了,人群也漸漸散去,剛才喧鬧的頤和園一下子變得非常清靜。 天色黯淡了下來,漸漸地,
空中出現了一種非常微妙,美麗異常的淡淡的玫瑰色. 夜空冷冷的藍色,和天光暖暖的玫瑰色,在天空
和水麵上編織交錯,形成一幅幅奇幻,美麗的圖畫。風很大,湖麵波濤蕩漾。可是長時間曝光,使得昆
明湖麵有一種超凡脫塵的,不真實的寧靜感:

《暮色下的十七孔橋》:




水麵上的微妙光色,宛如一幅抽象畫:





冷暖交錯的天空和水麵,襯托著佛香閣的剪影:





慢慢地,天幾乎全黑了。萬壽山和佛香閣成了一團勉強能辨認的黑乎乎的影子。佛香閣上有一絲極其微
弱的,大概是水麵反射上來的暖色光。我隻能在黑暗中摸索著對焦。 在長時間曝光的效果下,天空和
湖水顯得那麽藍。而佛香閣上的那極其微弱的光線,也變得明亮起來:





完成了上麵這張,我收拾好器材,告別了幾位在旁邊看我拍照的陌生朋友。和好友約了,一起奔後海宋
慶齡故居旁新開的“九門小吃”,去品嚐各色經典地到的北京小吃。吃完出來後在後海邊找了家咖啡館
坐下,海闊天空盡情聊天,然後打道回府。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