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水鄉蘇州

(2006-07-06 03:14:43) 下一個
水鄉蘇州
 


冰雪下的虎丘



今日楓橋



拙政園



留園



滄浪亭


   

智者樂水,所以許多人都十分向往江南水鄉。千百年來,江南水鄉幾乎就是美麗、靈秀、富足的同義詞。

水城是水鄉的博覽會,水巷是水城的精華所在。沒有人不喜歡水巷。人家就“枕”在河流上,生活就“枕”在河流上,人與大自然相依相靠,息息相通,心便覺得踏實而寧靜。到過蘇州的人最難忘的便是水巷,覺得水城中最大方自然的地方還得數水巷。房子就一幢幢清水出芙蓉般地在河邊亭亭玉立著,河水想流就直捷了當地流來了。想出門訪友了,走出家門踏上河埠再跳上小船就淩波而去、想增添一些生活用品,就留心一下窗下河道上來來往往的船隻,它們有不少就是為城裏的人們送生活必需品的。閑下來,安安靜靜對著窗外的水和天讀讀書,讀唐詩“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讀宋詞“過盡千帆皆不是”。蘇州水巷裏的河上沒有帆,隻有櫓,那就改成“過盡千櫓皆不是”吧。等誰呢?你想起了許多發生在蘇州城裏的纏綿悱惻的故事,對著靜靜流逝著的河水發呆。有丁丁冬冬的評彈索弦聲隱隱傳來,不知唱的是哪一對才子佳人的命運。

蘇州水巷萬千變化,神奇莫測,春秋晨昏,各有不同。上帝清楚,蘇州水巷是寫不盡、畫不完的。

就說橋吧。在蘇州水城裏,隨便到哪幾條小巷走一圈,都像走進了一座橋的博覽會,五步一登,十步一跨,誰也記不清一路上經過了多少座橋。水巷裏的橋每一座都像一條巧妙的比喻,使人浮想聯翩,覺得蘇州古城真是文采飛揚。或者說每一條巧妙的比喻都像蘇州水巷裏的小橋,在水陸頻繁割據的地方,飛起一道道彩虹,使人們的想象力暢行無阻,酣暢淋漓。蘇州水城有畫橋三百,試想,如果一篇散文裏竟有三百條妙喻此起彼伏,那文章無論如何不能小覷。

橋還是外地人了解姑蘇風土人情的好處所,佇立橋上,看傍水人家,綠樹掩映,水巷女子在河埠上上下下,衣杵起落,聲音遠遠傳來,慢了半個節拍,如空穀回音,竟使人恍如隔世。看蘇州姑娘上橋來了,對襟小衫兒盡是絲綢,瀟瀟灑灑,琵琵扣盤得雅致古樸,一級級石階娉娉婷婷走去,風情萬種;又有挽著滿籃沾露香花的賣花姑娘,打橋端盈盈走過,空氣中飄流著她幽幽的香氣,使人情思恍惚。你看,小橋成了蘇州姑娘表演的T型台了。

橋走多了,生命的步調便會從容自在。所以蘇州人中間急性子的不多,他們悠哉遊哉,好像生來便有一種上帝賜予的閑情逸致。有了一份好心情,便有了消受自然之美的福份。

水巷還有低低的河埠和高高的風火牆,還有石庫門、古井和河畔人家……那都是一道道令人迷戀的風景線嗬。

踏進蘇州小巷,人們會感受到一種靜,一種深入骨髓的寧靜。的確,比起其他城市來,蘇州明顯少了一些浮躁之氣,多了幾縷清幽之氣。這清幽之氣正是來自蘇州小巷,來自小巷裏散發出清韻的青石板,來自小巷兩側高高的風火牆,來自小巷裏簡潔質樸的石庫門,來自小巷那“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古老民宅。這冉冉氤氳在蘇州小巷裏的清幽之氣由來十分久遠,是從許多宋版線裝書中飄逸而出的,是從許多明清青花瓷器裏盤旋而至的,是在那伴著昆曲票友們咿咿呀呀拍曲的笛音裏回環往複的,是在那窮極樓閣廊台之變化的蘇州園林裏修煉而成的。

在蘇州小巷,人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每個人心中的小巷都是不同的。不過,蘇州小巷的詩似乎已經被白居易、杜荀鶴們寫盡了,小巷的畫呢?目下的畫家正在努力,可能與古代的畫師還有一拚。視覺藝術中大約隻有攝影這一領域是完全留給今人縱橫馳騁的了。當然,攝影家也不會繞過詩人和畫家,從這組《水鄉蘇州》的作品中你不難領略到詩的意象、畫的韻味。



白虎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