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初來美國的留學生感言:為什麽人才愛往美國流竄?
(2006-07-03 12:19:40)
下一個
今年秋天,我終於圓了我的美國夢,成了一名留學生。坐在飛機上,環顧左右,都是和我一樣的學生(其中還有幾個我的同窗好友),不禁有些感慨:為什麽人才愛往美國流竄?美國從建國到發展成世界頭號強國,隻花了二百年不到時間(如果建國以1776年算起,至本世紀五十年代它已成為超級大國)。與以前花一百年、乃至幾個世紀才擴展成日不落的不列顛帝國,海上強國西班牙等比較,無疑是後來居上,速度驚人。關於美國的強大,有人說是靠它得天獨厚的、上帝恩賜的這塊富饒的新大陸;有人說得益於它立國之初所建立的一套民主,合理的政治法律體係;社會主義國家傳統的說法是其強大來源於對第三世界國家和人民的殘酷壓榨和剝削......我個人有一個看法,美國的強大源於他的包容,這很大程度上與人--這裏我主要指與來自世界各國的移民有很大關係。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這句話有兩個意思:一是它是由早期的歐洲移民建立而成,二是它至今還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仍在以一定規模接受移民(每年以數百萬計)的國家。美國曆史上有兩次移民高峰,一次是從上個世紀末到本世紀二十年代,來源以歐洲的白種人為主;另一次是從二次大戰後的七十年代至今,移民人口主要來源於亞洲。
早期的歐洲移民給美國帶來了德國的工程師、英國的律師、法蘭西的手工藝家和意大利的雕塑家、歌唱家,以及勇敢的愛爾蘭人......而七十年代以後來自亞洲的印度、巴基斯坦、中國、台灣、香港、韓國、日本及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移民則給美國帶來了優秀、聰穎的科學家,勤勞的工程師,各類工程科學專業人才,和如饑似渴的學生。看看戰後美國諾貝獎獲得者中絕大多數都是美籍某某裔人,看看美國從Top20的頂級大學到普通大學裏有多少亞裔教授和學生,看看美國登月太空項目裏有三分之一的華裔工程師,抑或看看包括IBM、Intel、Microsoft在內的美國各大高科技公司哪家沒有華裔員工,你就會明白亞裔移民或亞裔美國人在保持美國的世界科技領先地位所起的作用。說到這裏,你也許會笑,本土美國人太沒用了,其實不對,我說的華裔,日裔,法裔,其實他們就是地地道道的美國人,如果他們都不算美國人的話,那麽世上也就再也沒有美國人了,因為美國人隻有移民先後之分,而沒有本質之別。正是由於在美國什麽地方來的人都有,雖然彼此之間的文化,習俗,背景,信仰不同,但他們要想和平相處,必須要包容對方。
我認為正是來自世界各國的精英才使美國在世界上保持科技領先的地位並為美國經濟保持活力開辟新的生長點,而為什麽天下之精英樂此不疲的匯集美國,則是我們真正應該思考的問題。
每一個來自貧窮落後的不發達國家的留學生和移民剛剛來到美國時,都會慶幸世界上居然還有這麽一個富足、強盛的國家還可接收外來者,上帝真還保留了最後一塊美麗、富饒的新大陸接納那些願意憑自己的勤勞智慧和汗水過上富裕生活,改變自己命運的普通人。難怪連馬克思都說過要寄希望於新大陸。於是,不光是中國人,印度人,拉美人,就連法國人,俄國人,東歐人也在繼續加入這個大家庭......
美國人選擇的是各國受過良好教育的專業人才(親屬移民不在此列),而你來到美國為生存、為更好的生活而奮鬥的時候,事實上就為美國的強大不自覺地作出了超出一般美國人的貢獻。有時,看著周圍比比皆是的清華、北大、複旦等中國大學的最優秀的學生,爭先恐後的學托背G,我就感歎,若問中國的人才上哪兒去了?--若說全在美國,未免言過其辭,但一半在美,決不危言聳聽。
隨著蘇聯的解體,自然美國佬把中國當成了目標,這一點我也沒有疑問,但可怕的是國內一幫淺薄無知的"說不"派們就會擰袖掀臂、嘩眾取寵地高喊"起來!","打倒!"的口號、博得廉價的轟動。但美國還是如此的強大,人才一如既往的向他那裏移民,根本沒有觸及問題的核心,根本於事無補。製定一大堆"高科技攀登計劃"很容易,矬子中拔高子地提拔一大批"跨世紀傑出人才"看上去也很美,一說缺高級人才就一下子到海外去招一年十五萬的"特聘教授"也花得起這個錢了......但隻要中國一流大學每年培養的人才還在源源不斷地外流,中國科技的世界先進水平就是一句空話!前不久看到中國的經濟總量為世界第七,但綜合科技實力隻列第十一,我覺得這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
我們常說:下一個世紀的竟爭,是人才之爭。中國與美國真要在世界舞台上竟爭,當務之急是止住"人才失血"。很難想象一方麵一流人才跑到對手那邊去,一方麵又不得不以二、三流人才與對手"說不!"能有何實質性意義。這種狀況不改變,中科院院長的"二、三十年內出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豪言壯語弄不好又是"科學證明畝產十萬斤"的笑料。但我絕不是主張采用圍追堵截、緊鎖國門的辦法。君不聞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嗎?人才是關不住的,就算強行留住,沒給他發揮才能的環境和機製又有何用?如何留住人才,如何把國外的人才吸引過來為我所用,如何從機製和環境著手創造條件發揮人才的作用......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不管有多少中國人在國外獲得了諾貝爾獎,在先進技術方麵永遠在西方後麵亦步亦趨,處二流水平,並淪為西方先進技術產品攫取豐厚利潤的市場,這樣的國家最終不過是個經濟發展緩慢,人口負擔重,生態環境惡化的二、三流國家。
時常覺得,美國最可怕之處,還不在於它的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強大的經濟體係(這些英帝國和當年的蘇聯都曾擁有過,但最終還是衰敗了),而在於它對世界各地人們的吸引力。正是這種源源不斷的來自世界各國的人才的聚集薈萃,讓美國保持了強大的活力和領先地位。如果有一天人們不再向往來美國了,那就是美國衰亡的開始。
正象開頭我所說的,我們應認真想想,美國的吸引力何在?除了豐厚的薪水外,還有沒有其他方麵的優勢吸引著各國的人才?我認為有,至少有一點就是:包容。薪水少,沒關係,以後錢多了可以補上去,但包容之心卻不可少,有時精神的比物質的更重要,更能打動人。包容是一種涵養,缺少了此種涵養,讓外人看來就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自己人看來,就是拉幫結派,打擊異己。據我觀察,我們就多少有這種傾向。
說句笑話:中國人真的很脆弱,容易受傷害,以致一個電腦遊戲的畫麵就能嚴重傷害國人的感情,以致幾位議員的一些言論就攪得一些人大聲驚呼(要知道,在國外發表任何言論都是允許的,這一點比不上我們中國:有統一的思想,統一的言論,統一的行動)。
其實,我們大可以一種包容之心處之。既可顯示我們的氣度,又表明我國製度的寬容,更表明我們對自己有信心。我們應有這樣的胸懷,能采納持異議者的合理意見,最起碼是不要打擊報複,他們說得對,我們可以采納,不對一笑置之也就是了,不必動不動就扣帽子;我們應有這樣的胸懷,在比賽中失利之時,不忘向對手表示祝賀,而不是怨天尤人,怨裁判,怨場地。
做人是這樣,做為國家也應如是。這樣人們才能服你,才能服你這個國家。他們才能覺得這塊土地是寬鬆的,適合自身的發展。但由於我國有著悠久的曆史,所以人們更願意因循守舊,而對一些新事物,新觀念總是持懷疑,甚至是排斥的態度。但是許多科技的革新,經濟的騰飛,都源於離經叛道。我們呢,則早早的把這類叛逆之人,之事,之思想扼殺在搖籃裏了。以這種保守的思想辦事,國內的人才又怎麽會心情舒暢的為你服務呢?更不必說國外人才了。
其實我覺得在國外,或打算到國外的中國人,大都是愛國的,他們需要的隻是自身尊嚴和些許重視與關愛。這種要求是不過份的。如果在機場送行的人群中,能出現幾位領導人的話,幾句慰問,幾句祝福,必定使那些遊子們下定決心,學成歸國。以報這份恩情。但是,卻從沒有哪位領導想起過此事,他們可以推說工作太忙,但有什麽比爭取一批高技術人才更重要的呢?
最後,我想說的是中美兩國的關係,說到關係,我們就必須認清美國是敵是友。這又是見仁見智的問題,讓我們假設兩種情況:當美國是朋友,我們應很慶幸,能和世界頭號強國結成朋友,我也是最支持這個假設能真的變成現實。這時,我們應學習他的優點,他吸取我們的長處,共同進步,而包容他的無禮,甚至是粗魯。哪個人的朋友沒有缺點,大家不還是快樂的作朋友嗎?也許有人在想,我們就算是想和美國做朋友,人家也未必願意。的確有這種問題,但我想,任何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但我們首先得有這種願望。倆口子的結合還得從相識到相知,從戀愛到結婚的。事物的發展是有一個過程。中美的交友也應有一個過程。總結第一個假設就是:中美是好友,我們可得到極大的利益,但我們必須得有理,有利,有節。
在談第二個假設時,我們必須先達成兩點共識,一: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二:美國在經濟,科技,軍事上對中國都有絕對的優勢。如果說不能認同這兩點共識的話,我下邊的論述,以致整篇文章都是毫無意義的。
現在我們假設中美注定要成為敵人,那我們怎麽做?有兩種選擇,一是我們現在就表明立場,和美帝針鋒相對的幹,就如同當年的蘇聯,我認為用這種方法對付美國是不明智的,對著幹就如同一把雙刃劍,無疑會傷到了美國,但會更深的傷到自己。
為什麽說傷到自己更深呢?原因有兩個:
一是美國經濟基數很大,國民生產總值約是我國八倍,如果互相經濟製裁的話,他損失500億可能很快就能恢複,而我方損失500億,絕對是出血的大傷。當年美蘇爭霸,美國大造"星球大戰計劃",蘇聯不甘示弱,也投資發展,結果幾年時間,國庫空虛,難逃分崩離析之惡運,前車之鑒發人深醒。
第二個原因是,中美對抗而引發的一係列後果十分嚴重,很難想象中美關係惡化之後,中國跟西方大國如英國,法國,加拿大及日本的關係能好到哪去,我敢保證,他們絕對會站到美國一方,原因很簡單,他們和美國的利益與中國相比大得多,他們沒有義務為道義上的事情作出實質性的犧牲,到時候我們的朋友也就沒有幾個了。
有人會說:中美在朝鮮的對抗,美國不還是撤回去了嗎?你怎麽就認定中國會輸?不錯,美國在朝鮮損失很大,但我們呢?上百萬中華兒女長眠他國,再也沒有回來,這個損失大不大?再退回一步講,我國人民剛過上20年的平穩日子,如果中美發生直接的軍事衝突,我們的人民有沒有思想準備再讓成百上千萬的同胞去馬革裹屍?其中也許就會有你的兒子,女兒,丈夫,妻子。
和美國對抗的第二種方法呢就是目前我們仍應盡力對美國表示友好,恭敬,甚至是低聲下氣的臣服,讓美國人誤以為我們"棄惡從善",回心轉意了,放鬆了對我們的警惕,我們用兩,三百年的時間,爭取得到相對長的和平時期,努力向美國學習,向世界學習,等中美的局勢對調的時候,我們再秋後算帳。君子報仇,300年不晚。也許很多人覺得不爽,自己看不到那一天了,恨不得立即舉起反美的大旗,希望所有人都贏糧而影從,他們的豪氣令我好生佩服,但光有豪氣夠嗎?我們需要的是科技,金錢,和軍事力量。
但真正使我憂慮的是:有些人已經壓不住火了,他們迫切的希望和美國來個了斷,以振國威。我不懷疑有些人確實胸懷一顆愛國心,但我肯定有不少"說不"一族不是膚淺之輩就是為了給自己撈政治資本的陰險小人。他們置國家安危於不顧,視人命如無物。在這方麵新聞媒體做得尤其不好,不是煽風點火就是添油加醋。過份誇大我們的力量,而無視我們的缺陷,但對美國的缺點,卻看得特別準,深入又具體。令人深信不疑。就拿我們50年國慶時展示的"飛豹"來說吧,其號稱中國未來的空中王牌,但其技術隻部分超越F-4鬼怪式戰機(一種在越戰時使用的70年代的飛機)。飛豹的技術能先進到哪去,我表示懷疑。其實我們能理解中美軍事技術上麵的差距,也沒希望中國在短期之內就造出最先進的飛機,大炮。但媒體應實事求是才對,難道真要用這種70年代的飛機去征服美國嗎?使得一些不明事理的人誤以為我國真的不得了。
我想我們應該好好領會三代中央領導核心在處理與美關係時的決策:70年代毛澤東要和尼克鬆握手--結束中美25年的敵對狀態,打開交往之門;80年代鄧小平要遠渡重洋親訪美國--真正推動中美雙邊關係的全麵發展;90年代江澤民要與克林頓定期會麵--克服一切障礙和阻力,最終實現雙贏局麵。想想這是為什麽?難道其中沒有深刻的原因,背景和思考嗎?我絕對認為這才是真正的高瞻遠矚,這才是真正的遠見卓識,這才是真正的從實際出發而作出的英明選擇。因此這是真正的愛國主義!那我們又該如何麵對21世紀的中美關係?答案已經十分清楚:繼承前人開創的偉業,做出後人該做的貢獻。這就是曆史的必然。
我想我主要的觀點已經表述完了。
去年我從報上讀到,在美國有一對老人,一生辛苦攢下了幾百萬財產。又老又病時,這筆錢足夠他們安度一個富足體麵的晚年。他們卻認為一生辛勤攢下的錢在晚年這樣花掉太可惜。經過深思熟慮後,他們安排好一切,向朋友鄰居道了別,把所有財產捐給了慈善機構,然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對老人是白人。
又有這樣一則消息,一個老婦人,一生很貧困,洗衣為生,省吃儉用,沒受過教育。她攢下了十幾萬塊錢,決定捐給學校,克林頓總統請她去白宮吃飯,她卻沒有錢去,航空公司趕緊送她免費機票,她說不習慣乘飛機,寧可坐火車。可票賣完了,鐵路公司的老板自己掏腰包為她加了一節車廂。這是個黑人婦女。
我請求各位,在我們給美國定性之前,在我們思考中美關係的前景時,暫時去掉偏見,給美國人民一個機會,也給自己一個機會,去看看,去想想,也許你會得到另一番景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