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讀史劄記(58)--漢武帝蹂躪宰相

(2004-02-10 07:24:40) 下一個
中國封建王朝兩千多年的曆史中一直反複上演著君權和相權相爭 的一幕幕活話劇,經久不絕。即使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宰相製度之後,相權通過內閣票擬的形式再度複活於政壇,除了滿清一代以外,其他王朝相權侵淩君權的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唐宋時期,宰相體製尊貴、禮絕百僚,雖親王不能為之下。所以,一旦出現乾綱獨斷的君主時,君主和宰相的衝突就在所難免。漢武帝就是 一個非常突出的例子,在漢代,宰相號稱是“上佐天子理陰陽, 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的君王之下第二號政治人物,而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殺戮宰相如同尋常人家宰殺雞犬一般,難怪在這一時期,宰相成了被宰之相的簡稱了。 漢武帝執政期間,先後一共有十幾位宰相,其中除了極個別的得以善終,其他的都是或者被殺或者自殺或者族滅,而漢武帝的宰相隊伍中不乏外戚、勳舊、宗室、將領,但都被漢武帝視作呼來 喝去的奴才,這在早期封建社會是非常罕見的。 劉徹出身貴公子,卻絲毫沒有曹丕、曹叡、司馬炎等人疏闊的缺點,自十幾歲即位之後除了初期曾經遜讓於太皇太後之外,其餘時間段裏都是牢牢的控製著朝政,他首開尚書替代丞相處理軍國大事的先河,為後代帝王削弱相權立下了規矩,世以秦皇漢武並稱不是沒有原因的。 漢武帝任命的首任宰相是自己的親戚,奶奶的堂侄竇嬰,竇嬰是 平定七國之亂的功臣,和周亞夫、欒布等名將同列。他和自己的 姑姑竇太後的關係不是那麽好,一度因為頂撞太後被削去了門籍 ,竇太後喜歡幼子梁王劉武,漢景帝喝酒喝高興的時候說將來要把皇位傳給劉武,讓竇太後非常興奮,偏偏竇嬰不識時務的站起來說天下是高皇帝的天下,向來隻傳給兒子,沒聽說傳給兄弟的 ,陛下說這樣的話,就是失言,請自罰一杯酒。漢景帝這時酒勁 也過去了,知道自己的失語,所以,就坡下驢,立刻喝了一杯罰酒。可把身邊一直喜氣洋洋的竇太後和梁王氣得不得了,從此疏遠了竇嬰。漢武帝一上台,很快把這位表叔找來目的很簡單,就是準備推行儒法對付老太後的。然而沒等竇嬰幫上忙就又一次的 被自己的姑姑趕下了台。 竇太後死後,皇帝啟用自己的舅舅田蚡作宰相,田蚡是一個十足 的小人,一旦得勢,馬上翻臉,因為他的原因,漢武帝被迫殺了 竇嬰,因為皇帝的母親也就是田蚡的姐姐王太後對漢武帝發脾氣 說:我還活著的時候就有人欺負我的兄弟,要是我死了他們還不都被給狗吃了嗎?漢武帝依靠母親和姑姑的力量做的皇帝,所以 ,自然不敢違反母親的意思,因而隻好委屈表叔竇嬰了。田蚡在 竇嬰罷相以後,特別專橫,朝廷任命兩千石以上的官員都要他來點頭,家裏金銀珠寶堆積如山,這讓年輕的漢武帝特別憤恨,一次他對田蚡說:“你的官員任命完了沒有,如果任命完了,我該任命我的官員了。”漢武帝看見田蚡家的土木工程後憤憤的說道:“怎麽不把國家的武庫搬來?”田蚡這才明白這位不滿弱冠的皇帝的權力欲望是相當強烈的。田蚡死後不久,淮南王劉安( 漢文帝的侄子)叛亂被殺,田蚡交通淮南王的事情敗露,漢武帝說:“假使田蚡活著,已經族誅了。” 在竇嬰和田蚡之間有一個許昌的人做丞相,沒有什麽貢獻,後來 功臣的後代薛澤做了丞相也沒有任何建樹,等到平民出身的公孫弘出任丞相時,漢武帝時代才真真開啟。 為什麽說公孫弘一出現或者說此公做了丞相,漢武帝時代就出現了呢?這裏有這樣一個原因: 漢武帝之前包括武帝本人初期的執政,丞相不僅在漢家製度上可以封駁皇帝的旨意,而且丞相 本身的人選也是構成對皇權製約的另一特殊原由。從惠帝開始,曆經文帝、景帝、武帝(早期 ),其中的丞相(相國)如蕭何、曹參 、陳平、周勃、灌嬰、申屠嘉、陶青、周亞夫、薛澤、竇嬰等, 他們的榮華富貴或者取自軍功,或者取自世襲,或者取自姻戚, 與皇帝的當朝賜予關係不大,比較能夠說明問題的就是他們的爵位早在就任丞相之前便已經 有了,所以,他們對於皇帝的恭順程度顯然不是那麽的大,陳平、周勃等人且不說,以申屠嘉 為例, 居然公開準備對景帝的寵臣晁錯動手,而且還以不能先斬後奏為恥。申本人不具備周勃那樣 的功勳,也不具備竇嬰那樣的門第, 甚至不具備周亞夫那樣起死回生的本領,然而就是這麽一個曾經 受知於高祖的老臣也敢於和景帝抗衡,可見相權的力度和丞相人選的關鍵了。 然而,公孫弘和他們都不一樣,這位幾乎和蕭何有著比較類似的 刀筆吏出身的老書生正所謂一介寒儒,如果沒有漢武帝的挖掘, 他可能就此湮沒於曆史的長河之中了,漢朝丞相封侯自公孫弘開始,這裏麵雖然隻是和前代 相比顛倒了一下封侯的時間順序,但是涵義卻大不相同。公孫弘以布衣任丞相進而封侯,體現 了恩出自上的全部意義所在,而以往侯爵不以出任丞相取自,現在隻要 就任丞相自可以不奉大功而封侯。丞相成為皇帝賞賜的手段,丞相人選不再出身豪門,換言 之,假如你可以取得皇帝的信賴和寵信,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成為現實。漢武帝在沒有 完全改變製度的前提下,改變了製度的執行者的身份和背景,僅此一點 可以看出劉徹其人的智慧和能力在兩漢二十多位皇帝確實是翹楚 ,不要說元成哀平等無法望其項背,就是昭、宣、明、章等皇帝 也不能和他同日而語。比起他徒有虛名的老子漢景帝更加勝出了 。 公孫弘本人自然清楚劉徹之所以選中他的主要原因在於他的政治 上特有的“孤立”,既無功勞可援,也無背景可依,一切的榮辱 都是取自皇帝本人的許可。所以公孫弘不僅成為漢初以來最為俯首帖耳的丞相,也是從來不 在乎群臣對其指責的厚臉皮,因為他知道大臣對他意見越大,他越是孤立無援,皇帝對他的寵 信就越加鞏固。史稱:“左右幸臣每毀弘,上益厚遇之。”直臣汲黯和 公孫弘約定一起奏報,可是一旦當黯的說法不能和皇帝的意思對路時,公孫弘就寧可得罪黯 而逢迎皇帝,所以汲黯指責公孫弘虛偽,皇帝不以為意。公孫弘還威權於主上,劉徹施特恩於 屬下, 君臣在各取所需、各自揣摩的情況之下,平穩的渡過了第一時期 ,公孫弘既不像主父那樣咄咄逼人,也不似李蔡那般昏聵不堪, 他平庸的同時不乏惕厲,因而他成為漢武帝時代真正得以善終的 三位丞相之一不是偶然的。(和石慶屢受責備以及田千秋見用於晚相比,公孫弘可以稱得上 唯一的了) 漢朝的丞相權威是很重的,有記載稱:皇帝對丞相禮遇隆重。凡拜相,天子臨朝,六百石以上的官員皆得朝會。凡丞相進見,皇帝得離坐;丞相病重,皇帝得親臨問疾,並遣使送藥;丞相死後,移歸私第,皇帝車駕往吊,並賜棺,賜葬地,賜冥器等。申 屠嘉做丞相時,不僅難為景帝的寵臣晁錯,而且一度要殺了文帝的佞幸鄧通,周亞夫直接反對景帝封大舅子王信為侯。然而,這些抗上的舉動在漢武帝一朝幾乎絕跡,耐人尋味的是號稱是儒家 正宗傳人的丞相如公孫弘等人在直諫方麵反而不如法家出身的汲 黯。此外,漢武帝一朝的丞相不僅權力被侵奪之大為漢初所僅見 ,而且其人的能力和品格也實在成問題。 漢武帝不但在選拔丞相的人選上大做文章,而且公然把朝廷分為 內外兩朝,內廷供奉的官員從大司馬、前後左右將軍到給事中、 光祿大夫都居中用事,而後漢武帝死前以昭帝托孤的重臣霍光、 上官桀、金日磾無一不是出自內朝。霍光用事之後,居然以大將軍的身份準備把田千秋(丞相、富民侯)下獄,可見,經過武帝 一生的努力,丞相的威風早已冰消瓦解了。 漢武帝除了限製丞相的正常權力、加重給事中等內朝官的事權之外,還逐步提升禦史大夫的地位,使之得以和丞相平分秋色。丞相位缺,往往以禦史大夫繼其任。故俗稱丞相、禦史大夫為二府。張湯為禦史大夫,每奏事,直至日晚,天子忘食,而丞相則徒有虛名,天下事皆決於湯。甚至連皇帝的詔令也都由禦史大夫下達。張湯和稍後的桑弘羊成為武帝遏製外府權力有效的拐杖。 而公孫弘之乖巧也正在於此,他其實是明明知道張湯對於自己形同監視,卻一再和他交好,二人之間經常吹捧,讓汲黯大為惡心 ,但卻被武帝視作放心。相反,莊青翟就沒有看清形勢,所以最後隻好自殺了事。 公孫弘之後的宰相中隻有石慶和田千秋是得以善終的,其中田千秋是後來輪台思過提拔上來的“火箭幹部”,姑且不論,單說石慶確實是一個不簡單的人物。石慶是漢朝著名萬石君石奮的兒子 ,石奮家族是漢初黃老學派忠實的代表人物之一,所以後來漢宣帝說漢家法度是王霸道雜糅也是取自於此,漢武帝雖然獨尊儒術 ,卻也並不排斥法家和黃老,石慶為人恭順,身任太仆時,皇帝問他一次出行有幾匹馬,石慶其實對此早就熟記在心,可還是當著皇帝的麵重新數了一遍,報之以實數。盡管如此,石慶本人在任上也多次受到漢武帝的譴責,好在有家門的餘蔭,得以不死。 石慶前後的李蔡、趙周、莊青翟、公孫賀、劉屈鷔等人都不免橫死,其中,公孫賀接到漢武帝的任命之後,頓首涕泣而不能起, 人以丞相為富貴,而此時則以丞相為畏途,由是見之,可知丞相 在漢武帝時期的地位了。 漢武帝以禦史大夫監臨,以大將軍統軍,以給事中宣達,丞相形同木偶,而漢武猶不為已,還要借口其他理由,經常斥責和殺戮 丞相,以玩偶視之,用蹂躪一詞當不為過,然漢朝製度也就此走向中央集權的成熟期,後來漢宣帝、光武帝、漢明帝等人無一不是漢武帝丞相學說的繼承者。而武帝挺立內朝實開後代台閣製度 的先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