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清史雜談(13)--清朝的皇帝

(2004-01-10 20:15:44) 下一個
順治: 順治其實和他的後代子孫同治是一個類型的人物,隻是,他有個好爹,又有個好兒子,再加上個好媽和好叔叔,所以,等於白揀了一個皇帝當。如果,就是按照他的為人行政,滿清連關都進不了。順治說白了,就是老百姓說的混球一個,不過,是個運氣好的混球而已。 多爾袞在位的時候,經常斥責這位兒皇帝,順治連個屁也不敢放,見天忍著,多爾袞一死,順治的大板牙馬上就呲出來了,他叫來鄭親王濟爾哈朗,問他皇帝的玉璽怎麽能跑到睿親王府去呢?老鄭也蒙了,一個月前,剛剛給多爾袞送葬,追封成宗義皇帝,現在,何以又問起這擋子事呢?可是,老鄭是什麽人啊?那多機靈啊,想當年,他爹、他哥,都讓他大爺和他堂兄給弄死了,但就他沒事,還封王,而且,皇太極那爆脾氣,誰他不罵啊!多爾袞、多鐸、連親兒子豪格都不放過,可就有一樣,從來不罵老鄭,看看,這就是修行!老鄭一琢磨,對了,皇帝老侄子變心了,於是,馬上給多爾袞端出來了,恰好,多爾袞的沒死的親哥哥英親王阿濟格不服管,讓在京的議政王大臣給參了,好,有興一起來,有老鄭這邊撐著,順治膽子大了,他比萬曆狠多了,萬曆就是整了張居正一家,順治一下子就滅了10家!英親王賜死,兒子也賜死,當年上三旗的赫赫名將、祖父努爾哈赤的愛子、追殺李自成的功臣就此完活!(阿濟格的後裔直到乾隆43年前後,才蒙恩賞還紅帶子和閑散宗室的名號,英親王的後代孫子敦敏兄弟和曹雪芹關係很好),這還不算,順治他爹當年瞧得上眼的幾位拜音圖 兄弟(努爾哈赤的侄子)、譚泰、告密起家的冷僧機、文字滿洲的剛林等等,全給宰了。範文程也嚇得請假檢討,順治一下子牛 逼 大發了!他覺得這還不過癮,於是,舉行鞭屍儀式,多爾袞死了也不放過。多鐸死後追奪爵位,降封郡王。正白旗的蘇克薩哈逢迎順治,告密多爾袞說他老小子要謀反,這一來,牽連的人更多,幾乎釀成大禍。要不是南邊戰事吃緊,順治還能整死一批。 順治這個人不定性,他要是喜歡誰,恨不得管人家叫爹,二陳(陳名夏、陳之遴)得寵的時候,順治總是找陳名夏聊天,還人摸狗樣的作詩,後來,陳名夏也是嘴欠,給順治出主意說是要想不費吹灰之力平了南邊,就一招準靈,“複我華夏衣冠”,好麻,這一下,讓寧完我、馮銓幾個漢 奸 狗屎抓住了把柄,一個本子上去,論絞!順治的殘暴,是群臣有目共睹的,不過,後代人多是不注意這方麵的記載,再加上康熙為他老子遮羞,所以,300多年了,幾乎被曆史湮沒了,清初最禍害人的幾條法令像圈地法、逃人法,順治親政以後,變本加厲。彷佛鬼子進村一樣。順治這個人還不愛聽逆耳忠言,誰要是一說,他一看是滿人說的,立刻大罵說是忘本!有時候高興了還給你一大耳光,他的親弟弟,皇太極的幼子襄親王博穆博果爾就是讓他一耳光給搧的回家上了吊(這不是因為勸諫,是因為順治想霸占人家的老婆,就是後來的董鄂妃),要是漢人,他就威脅人家說你是不是想學陳名夏? 順治私生活方麵也不太正常,為了董妃,誰也不理,愛誰誰,都滾一邊去,董妃生了個兒子,夭折,追封榮親王,而且,超規格賜祭,其實是按照太子的禮儀來搞的,後來,康熙說過他當年“無一日承歡於世祖膝下”,康熙對他哥哥裕親王福全說要是那個死了的榮親王活著,皇位誰都沒戲!要不怎麽說,順治做事出爾反爾,明朝宦官當權為亂,清初多爾袞的時候很注意這一點,控製的很嚴,順治不管那個恢複了13衙門24局,後來,腦瓜皮一熱,想明白了,又立了個鐵牌,說是宦官不得與政,與者殺無赦。 不過,順治在漢化方麵步子邁的很大,很多滿洲大臣反對,他就說要整死人家,就做了這麽一件明白事,臨死前還後悔了,說是有違祖製,狠狠的把自己臭罵一頓,沒有那個皇帝的遺詔是罪己詔,偏偏順治就這麽幹,有人還說這是孝莊太後和輔政大臣幹的,實際,按照順治的人性看,這類不著調的事一準就是他自己幹的。 如果,把中國曆代王朝(大一統)的廟號世祖的皇帝排列出來,順治是最臭的一位,漢世祖劉秀,那是千古一帝的人物,晉世祖司馬炎早年也不荒唐啊。元世租忽必烈那是元朝的皇太極加康熙,說來說去,就是順治最臭,可是,傻人有傻福,愣讓他給撞上了。造化弄人! 嘉慶: 嘉慶原名叫做永琰,即位以後,為了避諱,他主動提出自己單改個名,就是官書上的顒琰了,音同字不同,這一點上他比他的父親乾隆來的實在,其實,在對待手足關係上,他也要比他的父親、祖父強。嘉慶實際在位22年,前三年,他的老爹沒死,還稱萬萬歲,嘉慶這個人很會韜晦,他也把和珅這類小人給糊弄了,事實上,嘉慶對乾隆的很多政策非常不感冒,乾隆後期的重要寵臣和珅、福康安等人,嘉慶是一個也瞧不起,福康安要不是死的早,很可能就被治罪,他的弟弟福長安就被革去爵位,他的兒子德麟被嘉慶也革去爵位,並且罰銀40000兩,以後,嘉慶一說到“勞師靡餉”的事情,就一定大罵福康安!煊赫三代的富察氏家族就此敗落。 嘉慶這個人因為生活在清代中衰的年代裏,所以,求治的心很急切,在剿滅川陝白 蓮 教 大起義的時候,他多次痛罵領兵將領,語言實在是狠毒,動輒就以殺頭相威脅。他的廟號叫“仁宗”,可是看不出一點仁的味道來。 嘉慶一生迭遭大變,清代中前期的事故多是發生在他這一代,前麵提到的大起義,再有嘉慶 十八年的禁門之變,後來,他又被叫做陳德的男子無端行刺,總之,這個皇帝當的很辛苦,身邊有缺乏很有能力的大臣給他分憂,將軍中,名將如海蘭察等早已謝世,所以,嘉慶的朝政不很有起色。這也是他多次暴怒的起因。“禁門之變”後,他責成那彥成負責剿滅李文成等人,可是,那彥成萎縮不前,嘉慶大怒,他寫的諭旨上說:“汝再敢逡巡不前,就非阿桂之孫,朕之純臣!”那彥成是乾隆名臣阿桂的孫子,可是,祖父的本事一點也沒有,後來,在“二楊”(楊芳、楊遇春)的幫助下,才總算解決。 此後,在嘉慶下的罪己詔裏,嘉慶近乎哀求群臣要激發天良、實心任事。可是,基本沒用。 嘉慶的長處就是人很精明,這在他處理李毓昌的案子中就可以發現,李毓昌查賑被王伸漢等人勾結李手下的奴仆殺害,兩江總督鐵保,居然問不明白,案子送到禦前,嘉慶一個晚上就搞通了,斷定是謀殺,果然如此,嘉慶大罵鐵保顢頇無能,發配充軍。他處理的方法也是很特別,他命令把犯罪的奴仆押往李毓昌的墳前,摘心致祭,致祭前,先把這幾個人刑夾兩次,多年後,嘉慶還命令凡是牽連到李毓昌案子的壞蛋都是遇恩不赦。從這個事情上看,嘉慶為人還是嫉惡如仇的。 嘉慶的敗筆也很多,其中就包括洪亮吉那一樁案子,而且,嘉慶的毛病是對好人用不起來,對壞人推不下去,這是庸主的通病。 道光: 道光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六個皇帝,他的青少年時代是很引人注目的,小時候,在木蘭秋獮,以獵獲最多,深受祖父乾隆的嘉許,稱他是:“不墜滿洲家風”,成年後,就是嘉慶18年,李文成、林清領導的天 理 教 大起義,林清率一部人馬進攻紫禁城,史稱“禁門之變” 那時候,負責守護內廷的禦前大臣和領侍衛內大臣像莊親王綿課、成親王永瑆這些人都早已嚇傻了,再加上還有高、劉等幾位太監作內應,宮內亂作一團,這時,也隻有身為皇子的綿寧(就是道光)也還算鎮靜,開槍擊斃一人,傷一人,義軍這才被後續趕來的清軍殺散,嘉慶從熱河趕回來,先下罪己詔,後封綿寧為和碩智親王,賞食親王雙俸。此後,秘密立儲的時候就把綿寧的名字寫在了裏邊,嘉慶死前,綿寧被正式確立為皇太子,奉遺詔即位。 道光本人的才具是很一般的,這也就是他一生勤政卻政治日荒的原因,他的曾祖父雍正在《朱批諭旨》中曾寫道:朝廷用人乃頭等大事,其餘皆為枝葉耳.可是,道光在用人方麵卻是十足的失敗。他最信任的兩個宰輔,一個是曹振鏞,一個是穆彰阿,老曹是主張“多磕頭少說話”的第一人,老穆則貪得無厭。兩人上下其手,把道光蒙蔽其中,道光原來很喜歡封疆大吏中的陶澍和阮元,就和老曹提起,老曹其人最怕有能人超越自己,於是,他就說:“兩江離了陶某,恐怕漕運無人可及。”道光一生做的很有點聲色的事情就是海運漕糧,結果,陶澍內調一事泡湯。再有,阮元,老曹說阮元這個人很能幹,他的書法寫的更好,道光平生最恨督撫、大臣不務正業,他認為,凡是官員要是多在其他地方用心,那麽,本業一定幹不好,話是對的,但是,矯枉過正就失之公平了,老曹一這樣說,阮元終生再未進階!曹振鏞這個人是清朝軟刀子殺人最到家的一位,可是,道光對他推心置腹、信任有加。有一次,道光對老曹說他很苦惱一些大臣的奏折,總是喋喋不休,說個沒完,老曹於是就教道光專心挑奏折中的一些小毛病,給其以狠狠的訓斥,這樣,臣下必然戰栗不堪,以後就不會洋洋灑灑萬言了,道光立刻照做,果然,下麵膽戰心驚,不敢輕易上書言事了。這種“導君以昏”的作法居然被道光視作至寶,其人的本事也就不難了然了! 平心而論,道光是清代最為節儉、清素的皇帝,其人對奢侈嗤之以鼻,且大力整飭,他想吃冰糖肘子,一問禦膳房,竟然要五兩銀子,於是作罷。他問老曹的朝服是多少錢補的,老曹說是7錢銀子,道光頓時感歎說自己的龍袍補丁花了二兩銀子,一定是內務府的人搗鬼。這比起他的祖父乾隆真不知強出多少!然而,1842年《南京條約》一次就賠償英國人2100萬,這又夠吃多少回冰糖肘子的呢? 《清宮補聞》中記載:道光在簽署《南京條約》之前的晚上,徹夜不眠,繞殿逡巡,不停的拍案歎息,等上諭發下後,他連連流淚,說是對不起祖宗。他希望他的繼任能夠為他雪恥。 哪知道,他的兒子鹹豐連北京城都丟了。左宗棠在出仕之前就說過:曹相國當政,大清朝能好嗎? 道光的陵寢在修建過程中發生漏水,這在當時來看是絕對不吉利的事,也是清朝氣數將盡的一個外證吧。清朝中衰,乾隆是始作俑者,道光是光大者,此為定評。 鹹豐: 愛新覺羅。奕詝是道光的老四,清朝倒數第四個皇帝,廟號:文宗,諡:顯皇帝,年號:鹹豐。 奕詝,這個人如果以其天生的資質來論,清朝入關後的10個皇帝裏也隻有乾隆能和他比美。他的聰明程度遠在他老子道光之上,然而,他和高宗不同的是,他接手的是個爛攤子,奕詝的資質雖然好,可是,弱點也太突出,真正到了關鍵,反而,露出了怯懦的一麵,第二次鴉片戰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過,奕詝到底比糊塗蛋崇禎要強,他發現了肅順,又通過肅順重用了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人,使得太平軍最終沒能像李闖王那樣長驅直入,再有,總有人忽視的是,他比他的六弟恭王在有些方麵要強的多,雖然,兩人最終都是半斤對八兩。 在湘淮係統的使用上,奕詝始終是使用而非重用,直到他死前,曾老頭才做到兩江總督,督理四省軍務,奕詝對於督撫專政之於中央集權是洞若觀火的,在這點上,無論是慈禧還是恭老六都不是他的對手,看法沒有他深沉,恭老六對於曾國藩等人幾乎等於縱容,慈禧為了私人欲望,對李鴻章淮係以及北洋的勢力的發展也是睜一眼閉一眼,以致最後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但是,滿清最終是讓奕詝給帶進了深淵,更是因為他的優柔寡斷,妄圖使得慈安等人與肅順等八大臣形成鼎足之勢,不使任何一方危及他的兒子的無上的君權,竟然,白白便宜了慈禧!也是他聽信肅順等人的昏招,沒有及時的化解和老六的矛盾,結果,垂簾聽政,壞了祖宗家法,所以,奕詝絕後也是愛新覺羅家族他的懲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