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清史雜談(9)--朱三太子案始末
(2004-01-10 20:07:26)
下一個
朱三太子一般是指崇禎的兒子定王朱慈炯,他在和太子以及永王失散以後,一度下場不明。
但是,在民間卻從沒有被忘記過,從清順治元年到雍正七年中間長達八十多年,滿清的三代
領導集體核心都被所謂的朱三太子搞的焦頭爛額,特別是康熙一朝,號稱治世,向以寬大著稱,唯獨對朱三太子一案決不手軟。下麵我就此事談談。
朱慈炯和太子一樣都是周皇後的嫡子,這在封建統緒中是非常重要的身份,這也是為什麽永王雖然同是崇禎的兒子但是受到的重視程度卻遠不如朱慈炯的緣故所在。按照法統,太子一旦不諱,最有資格即位的就是這位朱三太子了。因而,民間感於崇禎之後明朝皇統的零落,
一再祭起朱三太子這麵大旗在當時的背景下是非常有感召力的。也是滿清朝廷猶如芒刺在背
的理由。
康熙十二年,無業遊民楊起隆在北京發難,草創政權,建號廣德,居然做起了皇帝,封官許願,搞的影響很大,適時,南方吳三桂的叛亂方興未艾,康熙大為驚恐,所幸的是由於事機
不密,楊起隆很快失敗,妻子馬氏以及“一字並肩王”被俘。楊起隆本人安然無恙,康熙十九年,大將軍圖海奉命緝拿又一名名叫楊起隆的案犯回京,經過審問才知道是冒名頂替者,
而此次康熙不惜動用圖海這樣的名將在圍剿吳三桂的前線陝西大動幹戈,可見,朱三太子給滿清的壓力之大。
此後,海盜起家的蔡寅詐稱朱三太子,被黃梧的後裔黃方世擊敗。這次活動直接牽連到台海
的局勢,因為鄭經也參與了具體行動。猖獗的時候,一度進攻漳州。
經過幾次較量以後,滿清下決心一定要捕捉到朱慈炯本人,因此,暗暗布下法網,開始大海撈針。康熙四十五年,滿清在浙江湖州長興縣逮捕朱慈炯的三個兒子,查清朱慈炯化名王士元、何言鹹,教書為生。而此時,在寧波以張念一、張念二為首的群眾就以朱三太子為旗號
從事反清活動。更為離奇的是,另一支反清武裝計劃在康熙四十六年南巡時把康熙抓獲。此
案告破以後,康熙親自派侍郎穆丹前往杭州審訊翔實以後,轉押北京。朱慈炯本人後來在離散之後,入贅浙江餘姚胡家,生有六個兒子,但是,他不敢在浙江常住,而是經常往返於山東、兩江、浙江一帶,以教書糊口,長期隱姓埋名。六個兒子也是不敢見天日,提心吊膽,
然而終於沒有躲過。康熙親自看取卷宗,斷定此人就是朱慈炯,下旨全家斬決。至此,活在
人間的朱三太子終於死了。朱慈炯生於崇禎四年,死於康熙四十七年,終年七十八歲。
康熙末年,台灣朱一貴起義,仍然尊奉朱三太子的名號,可見,其影響之久遠。而到了雍正七年,最為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有人聲稱朱三太子沒有死而是流落在了海外,儼然建文重生一般。這次活動的主角叫李梅。滿清廣東總督親自帶兵抓捕,李梅逃脫,不知所終。據此次調查的結果顯示,在越南、廣西等地已經開始籌建朱三太子的大本營了,而最遠的居然在呂宋島上還有分支機構。內地中以浙江活動最為猛烈,其中張雲如、甘鳳池都是主謀。雍正一朝著名的模範督撫之一的浙江總督李衛就是依靠追捕朱三太子一案起家的,他誘捕甘鳳池成功,就此去了浙江朱三太子黨人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