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讀史劄記(55)--毛澤東整理新四軍內幕

(2004-01-17 07:36:19) 下一個
雍正曾經說過,對於統治者而言,用人是第一要務,其餘皆為枝葉。毛澤東作為中國現代著名的政治家自然也是一直把用人作為 頭等大事來看待的,而且,也正是他在用人方麵具有獨到的眼光 和足夠的駕馭手段,才使得他的事業變得如日中天起來。 毛澤東之用人是深得中國曆史上的政治名言“使功何如使過”這句話之內中的三昧的。雖然很多統治者也知道它的涵義,但是如何得心應手的發揮它的現實功能則各有長短了,其中毛澤東應該算是比較成功的一位。從他使用周恩來、林彪、彭德懷、陳毅、康生、謝富治、許世友、李先念等人的成功案例來看,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就以新四軍為例,毛澤東在1956年召開的八大預備會議上說過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毛澤東說:“那時候,一個八路軍,一個新四軍,黨的兩支隊伍,可是不完全是聽指揮的,八路軍有時候冒進,新四軍有時候右傾,王明在長江局呼風喚雨,挾天子以令諸侯,共產國際就是放個屁都是香的,項英腦子裏隻有統一戰線,統一戰線高於一切,模糊主義嚴重,少奇同誌還是很清醒的 ,在華中開展了新局麵,陳毅、粟裕、譚老板、張雲逸等同誌都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的,陳毅同誌的一些主張和中央保持了一致。”這是在打倒高饒反黨同盟之後的首次關於新四軍問題的總評價,這裏麵比較有意思的是略去了新四軍曆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饒漱石。毛澤東之所以能夠最後把新四軍抓到手裏, 饒漱石的功勞是不可以抹殺的。但是,其中毛澤東在使用或者說是利用陳毅的手法實在是值得一書的。 陳毅在曆史上和毛澤東的糾纏很深,事詳我的《毛澤東和陳毅的曆史恩怨》一文,這裏不贅。陳毅一直是被視作毛澤東圈子之外的人,這點連陳毅自己也不否認。但是,在新四軍問題上,毛澤東卻破天荒的多次認真聽取陳毅的意見和看法,這和毛澤東以及我黨早期的勃勃生機的處於上升階段的用人原則有關,然而也不能排除毛澤東的製術。以陳毅和項英之於毛澤東而言,毛澤東寧可選擇陳毅。因為陳毅比之項英更具有全局的觀念。所以,在陳毅向中央匯報準備東進的情況之後,毛澤東果斷的支持了陳毅。 特別是派周恩來傳達中央六中全會精神時,毛澤東讓周恩來帶去了三個使命,一個是拉攏項英,一個是排解葉項矛盾,一個是力挺陳毅,而這樣艱難的使命交給當年在中央蘇區一度和項英配合的比較好的周恩來前去就是一個很好的使過的例子。周恩來盡管沒有完成全部使命,但是,通過周恩來皖南之行進而達到新四軍內部化解項英的權力覆蓋麵的目的基本達到,譚震林、張雲逸等人都開始向中央靠攏,其中譚震林更加明顯。 毛澤東並不像外界描述的那樣非常排斥項英,相反,毛澤東一直 沒有放棄作項英的工作,在1937年--1942年五年之中的毛澤東 並不是某些教材書寫的那樣大權獨攬,也並非遵義會議之後就橫掃中央,毛澤東在這五年中費勁心機才得以重掌大權,而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爭取朋友、瓦解對手的過程。像項英這樣久負盛名的我黨的工人運動領袖毛澤東自然不會輕言放棄,然而,凡事在毛澤東看來不能隻是爭取,毛澤東經常說陝北的驢子不能隻是推,而是要用打的辦法結合推,所以,毛澤東選擇了陳毅、譚震林、饒漱石先後作為項英陣營中的反向的打的手段。事實證明,這些手段是行之有效的,雖然沒有完全扭轉項英對新四軍控製,但是,基本上改變了中央以往對新四軍鞭長莫及的狀態。所以,當江南總指揮部成立之後,中央一紙命令就把項英輕鬆的以 開會的名義調往延安總部而項英沒有任何反彈(後因皖南事變未果)。 陳毅、周恩來在新四軍的問題上起的作用其實並不在劉少奇之下 ,特別是陳毅,可以說是開創了蘇南新四軍新根據地的第一人。 然而,一旦葉項問題解決之後,毛澤東很快擺脫陳毅在新四軍中開始樹立的威信,使用饒漱石來作為盾牌,進而使得陳毅隻能再度以依靠毛澤東為唯一出路。毛澤東在整理新四軍過程中高明的地方除了使過的成功之外,就是注意利用親信作為使過的備份。 他先後調用劉少奇、曾山、饒漱石來作為新四軍的實際靈魂起到自己遙控新四軍的作用。而新四軍的外圍力量的首領人物周恩來除了必須堅定不移的執行毛澤東關於新四軍的一切政策之外別無選擇,因為給周恩來準備了殺手鐧---整風學習。 而毛澤東在新四軍軍長人選的問題上更能說明毛澤東用人的特別之處。 新四軍軍長選定葉挺是周恩來的建議,因為周恩來在廬山和蔣介石談話之後,蔣介石提出由陳誠擔任新編第四軍的軍長,陳誠外號“小蔣介石”,其人勇於任事、對蔣介石忠心耿耿,如果以陳誠的資曆(中將加上將銜)出任新四軍軍長,那麽,就不知道要有多少高敬亭似的人物人頭落地了。所以,周恩來立刻建議延安 對此作出積極的反映,毛澤東決定由葉挺出任新四軍軍長,雖然有些人對葉挺的脫黨和對黨內的處分發出的怨言表示疑慮,但是,毛澤東仍然作出了選擇葉挺的決定。 1937年10月,葉挺趕赴延安,毛澤東等中共高級領導人傾巢出動 、列隊歡迎。毛澤東親許葉挺便宜行事,並且誇獎葉挺是書寫了 人民軍隊的“開篇曆史”(指的是葉挺首任紅軍總司令一事),並且對當初共產國際之於葉挺的非難和葉挺負氣脫黨表示充分理解,葉挺本人深受感動,自己說,參加革命如同爬山,自己中途折回,現在又趕將上來,一定遵守黨的紀律雲雲。毛澤東多次給項英打電報表明中央全力支持葉挺的決心。惜乎項英沒有完全理會中央和毛澤東的意圖,相反,多次和葉挺大搞摩擦,對葉挺正確的軍事主張忽略不計。比如1938年4月蔣介石令新四軍集中南陵,依大茅山脈,向蕪湖、宣城一帶行動。葉挺以為此舉對我軍乘機發展有利,主張可以及早執行。陳毅等領導人也認為可以執行。而項英不僅遲疑不決,而且,在事後反告葉挺、陳毅違反組織原則。周恩來有鑒於此,建議中央設立一個統一指揮新四軍內部軍政的新四軍委員會,由項英為正,葉挺為副,但是,即使這樣,項英仍然對葉挺不能容忍,以致於葉挺三年軍長、四次辭職 ,後來連廣東軍閥餘漢謀都以舊友的身份請葉挺南下抗日。從項英和葉挺水火不容、積不相能的局麵看,雖然葉挺同樣也要負有相當責任,但是,項英身為政治局委員兼東南局書記兼軍分會書記的黨內元老竟然對一個脫黨之後依然具有一定革命熱情和對共產黨抱有絕大希望、信心的前黨員如此態度,其人相較毛澤東遠矣。(葉挺曾向軍統表示出獄後第一件事就是恢複黨籍,戴笠語之於沈醉:共產黨可怕之處即在與此。) 毛澤東在使用陳毅整理新四軍方麵可以說不啻於東北之放手林彪 ,所以,新四軍在鹽城重組時軍容之壯、軍威之盛不在八路軍之下。而此時,毛澤東已經順利的通過劉少奇把新四軍的領導權牢牢的抓在了手中。毛澤東誠然使過,但是,並不等於放任,陳毅 的背後有劉少奇,周恩來的背後有葉劍英,項英的背後還有譚震林等,而且,一旦事機成熟,一定是“以功代過”,比如以饒漱石代替陳毅,以劉少奇取代周恩來等都是如此。因為使過是手段而非目的,所以,一定隻是過渡。 縱觀毛澤東整頓新四軍的全過程,對於毛澤東用人之如庖丁解牛 般遊刃有餘,可知其人取得天下殆非偶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