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讀史劄記(34)--姚雪垠和二月河的曆史功底之比較

(2004-01-15 10:08:47) 下一個
本來不想用這個題目,二月河怎麽能和姚雪老相提並論呢?但是,為了讓大家更多的了解二月河的所謂曆史小說“大家”的大在何處,也就隻好這麽將就了。 二月河的《雍正皇帝》的第二冊裏,有一章,說的是廢太子死了,群臣商量他的後事,雍正說追封為理親王,這時,有位二月河筆下的明公出來說,最好是追封為理密親王,為什麽呢,大明公說了,這個密字是做“追補前過”講解,這樣,就把廢太子的一生都涵蓋在裏麵了,雍正點頭同意。 稍稍有些清史常識的人都知道,廢太子追封為理親王是不假,密是廢太子的諡號,按照《諡法考》裏講:就是追補前過。二月河給改寫成這副模樣,不過,我是覺得二月河根本就沒看過《諡法考》這本書,而他用的這段改寫的來源就是得自於溥儀的《我的前半生》一書,溥儀在書上說他當年追封慶親王就是用的密字。表示對老慶的不滿。不論怎樣講,二月河的這個寫法實在是讓人覺得滑稽,小說沒有必要完全照搬曆史,但是,曆史常識應該得到足夠的尊重!這是起碼的標準。而二月河在這方麵的功底實在是很差。 再來看姚雪垠的作品《李自成》,小說的確是有其局限性,個別人物高大全,但是,也同時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曆史人物形象,像張獻忠、崇禎、楊嗣昌、洪承疇、李岩等等,而且,姚的曆史功底很深,這是一目了然的,《李自成》迄今為止,史學界、文學界主要是對他的創作的取向和人物的塑造提出過質疑,然而,從未對小說中涉及的曆史常識和曆史事件、人物的概述提出過疑問,這就說明,小說在這方麵是站得住腳的。下麵我引一段原話: 《李自成》第三卷中,崇禎和大臣對話中,大臣要求在淮、泗一帶布防,崇禎說:也遣了朱大典,也就是大將。 不要小看這段話,這段話出自《烈皇小識》,說明作者在閱讀方麵、剪裁史料方麵是很認真的。 反過來看二月河的作品裏,幾乎找不到這樣的亮點,作品極其媚俗!對於曆史事件可以胡編亂造、任意取舍,簡直是強奸曆史! 然而,居然暢銷,可見,天下的糊塗蛋的確很多! 我想起了一句話,之於姚雪老和二月河,真是“黃鍾毀棄、瓦甕雷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