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明史雜談(3)--明英宗·明代宗·於謙·奪門之變

(2004-01-12 13:38:47) 下一個
明朝中期發生的“奪門之變”是明朝曆史上非常有影響的一件大事,它直接牽扯到明朝中葉 的三個皇帝,至於藩王、大臣更是不計其數,今天,我在這裏做一個敘述。 說到奪門之變,就不能不提到它的主人公--明英宗和明代宗這一對難兄難弟。明英宗朱祁鎮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後孫氏抱養的宮人生育的兒子,他的來頭朱瞻基是很清楚的,隻是他 很是寵愛孫皇後,才不與計較。朱祁鈺的來路則比朱祁鎮明白多了,但是,因為朱祁鎮的養母是孫皇後,所以,朱祁鈺最多隻能是個郕王。朱祁鈺本來是準備一生都去做一個安分守己 的藩王,誰能想到,宦官王振所一手策劃的“禦駕親政”導致的“土木之變”使這位藩王一躍而為皇帝,而且一做就是八年,還因著他的年號景泰,中國的瓷器“景泰藍”就此揚名。 明英宗被瓦剌俘獲的消息傳到北京以後,京師的局勢為之一變,下麵將具體介紹之: (1)郕王之立。 明正統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明英宗土木堡蒙塵,京師群情洶洶,監國郕王和孫太後均無主見 ,以徐有貞為代表的一批人主張遷都南京以避敵人的兵鋒,這時一貫以正色立朝的兵部侍郎 於謙大聲反對:“言南遷者,可 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太監金英也讚同於謙的意見 ,郕王就此提升於謙為兵部尚書,主持軍務。此前,於謙俯順民意,建議對罪魁禍首王振及其親信馬順等人繩之以法。得到大家的一致支持,聲望大增。而且,於謙請求郕王 檄取兩京、河南備操軍,山東及南京沿海備倭軍,江北及北京諸府運糧軍,亟赴京 師。以次經畫部署,人心稍安。 於謙主持軍務以後,調發軍旅井井有條,郕王被推立為皇帝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孫太後本來 想立朱祁鎮的長子三歲的朱見深(就是後來的明憲宗)為皇帝,此辦法雖然符合封 建 宗 法 觀 念,但是,國 難 當前,當立長君,於是,孫太後被迫表態可以立郕王,朱祁鈺照例裝出一副恐慌的模樣,推三阻四,最後,還是於謙一錘定音:“臣等誠憂國家,非為私計。”就這樣,郕王於九月六日即位改元稱皇帝。是為明代宗。 於謙當時是非常主張“社稷為重,君次之”的,這也是他後來遭到明英宗嫉恨的主要原因。 在於謙諸將的奮勇戰鬥下,北京安然無恙,也先沒有占到便宜,於是,打出一張王牌,要明朝接回他們早已經遙尊為太上皇的朱祁鎮。在這個問題上,景泰是很反感的,他的心思和趙構是一樣的,他根本就不想把兄長接回來,至於孫太後和英宗的錢皇後怎麽說,大臣怎麽講 ,他都不聽。把他逼急了,他就惡狠狠的說:“朕本不欲登大位,當時見推,實出卿 等。”最後,還是於謙發的話:“天位已定,寧複有他,顧理當速奉迎耳。萬一彼果懷詐,我有 辭矣。”景泰雖然糊塗程度不下於乃兄,可有一點很好,他一生最信任的就是愛國將領於謙 ,舉凡於謙說什麽,他都答應,半夜的時候,於謙有急事奏報,景泰聽到鼓聲也立刻起來聽政,這回也不例外,他同意迎還英宗。不過,態度很冷淡。這也就此埋下奪門之變的種因。 明英宗被從也先手裏放回來以後,明朝的內部圍繞著新舊兩個皇帝展開的一場鬥爭已經不可避免! (2)奪門之變 明英宗回來以後,被景泰安排在南內居住,加派靖遠伯王驥看護,實際上是監視,不過,這個王驥是個官迷,因為於謙和宰相王文等人都很討厭他,所以,他反而和英宗的關係越來越好,這是景泰沒有料到的。英宗名義上是太上皇,實際卻是沒有什麽自由。景泰給他的限製很多,開銷也不夠,都靠著英宗的皇後錢氏做一些縫縫補補的活計偷偷的送到宮外去賣掉以 彌補開支用度的不足。 英宗早年和太監特別是資格很老的太監們就很熟,這時,看守英宗的宦官中有一位老資格的 叫做阮浪的,此人是和範弘等四人一起在明成祖的時候就入宮的,這時已經經曆四朝了,不過,阮浪的運氣很差,混了這麽多年,也才是個少監,連個太監都沒熬上。不管怎麽說,阮浪是英宗的舊相識,兩個人又都運氣不好,因而,共同語言就多了,英宗是個很念舊的人, 他一高興就把自己用過的一把金刀和金袋送給了阮浪做紀念。偏偏阮浪和一個叫做王瑤的關係很好,他隨手就把這個金刀轉贈給王瑤,王瑤和錦衣衛指揮盧忠關係很好,盧忠一見到這把金刀後借機把王瑤灌醉,偷了金刀,送給太監高平,高平立刻上奏告變,景泰非常重視這件事,認為人贓俱在,認定是英宗準備謀複皇位,下旨逮捕阮浪、王瑤,大刑逼供,阮浪和 王瑤都不肯亂咬,景泰命將王瑤淩遲處死,阮浪死於獄中。英宗複位以後,追封王瑤、阮浪 。盧忠本人沒有想到惹了這麽一場大禍,找人給出主意,這人告訴他讓他裝瘋,於是,盧忠 就裝瘋,逃脫了罪責。不過,英宗複位以後,把盧忠、高平都淩遲處死。 這件事給景泰的刺激很大,以後更加留意防範英宗的舉動了。 景泰三年,景泰準備換掉原來的太子見深(英宗的兒子),改立自己的兒子見濟,他怕大臣 反對,事前征求太監王誠、舒良的意見,這二位出了一個餿主意,就是收買大臣。景泰居然 就相信了,他是明朝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向大臣行賄的皇帝,他賜給王文、陳循等銀子百兩,金子五十兩。大臣們都已經得到王誠等人的關照,立刻表態支持易儲。這時候,廣西的 土司官守備黃竑因為殺害他的侄子全家被抓獲,經過高人指點,這個黃某乃於千裏之外的廣西上表要求易儲,景泰看後大悅:萬裏之外,乃有此忠臣。立即免去黃某的死罪,加官都督 同知。景泰把黃某的表章交付內閣,要求大家簽名表態,大臣們都同意了,隻有於謙沒有簽名,後來是陳循代替於謙簽的名。於謙知道事情越來越複雜,歎息說:“此一腔熱血,竟灑 何地?” 太子更立以後,好景不長,見濟在次年竟然病故,這下一來,儲位虛懸,大臣中又有不怕死 的出來主張讓見深複位東宮,景泰氣的要命,當場就把上表的章綸、鍾同下獄,後來,鍾同 被活活打死。於謙奮然上奏挽救這倆人,但是,被景泰拒絕了。景泰隻有見濟一個兒子,這時,他求子心切,天天和妃子們練,結果,無一中鏢,反而,把景泰的身體給搞垮了。景泰 七年以後,景泰的病勢日益沉重,於是,有一夥人就開始打上英宗的主意了。 這裏主要有石亨、太監曹吉祥、王驥、都督張軏(英國公張輔的弟弟)、楊善,主謀就是徐有貞。景泰八年正月十二日,景泰朱祁鈺病重,以石亨代行祭天,石亨得報以後,立刻和徐有貞、曹吉祥聯絡,正月十六日,於謙再度上表請求複立見深為太子, ,景泰留中不報。其實,十四日,徐有貞、石亨等人已經和孫太後、英宗取得聯係, 十六日夜,石亨調集千餘名士兵進入內城,曹吉祥、徐有貞、張軏等扶著英宗急行回宮,當走到東華門的時候,有士兵問:何人?英宗大喊:我太上皇也。於是,守門的 士兵不敢阻攔,石亨執刀護駕,亦步亦趨。英宗於正月十七日正式複位,史稱:奪門之變。 明英宗複位以後,在朝堂上就拿下了於謙和王文,接著,陳循等大臣也先後被捕,太監王誠 、舒良也被下獄。徐有貞被任命為兵部尚書,中國曆史上最為黑 暗的一幕--冤殺於謙開始 上演了! (3)於謙之死。 石亨、徐有貞給於謙定下的罪名是迎立外藩、圖謀不軌。石亨以前曾經是於謙的部下,經過 於謙的推薦,進而成為大將,在北京保衛戰中立有功勳,也是於謙以謙讓為本,讓石亨獨得 封侯之賞,石亨轉而推舉於謙的兒子為副千戶,於謙以朝廷禮製不合拒絕,深為石亨所恨。 此外,石亨多行不法,被於謙參劾,懷恨在心;徐有貞本名徐珵,曾經力主遷都,遭到群臣 和景泰的嗬斥,此後,他求於謙幫忙複官,於謙知道徐有貞還是小有才幹,所以,代為上表 ,哪知道,景泰深恨徐有貞其人,堅決不許,徐有貞見此以為於謙不為自己出力,深恨之, 後來,他又求陳循,陳循勸他改名,這才改名徐有貞。 英宗此時倒是比較傾向於不殺於謙,他說:“於謙實有功。”可是,徐有貞、石亨等人馬上 把當年英宗蒙塵的時候,於謙主張立景泰的故事說出來,而且,進一步闡明:不殺於謙,此舉為無名!英宗同意淩遲處死於謙,後來,經過群臣力爭,開恩改為斬首。 於謙和王文被捕以後,在獄中受到酷刑的審訊,王文受刑不過,為自己辯護,於謙朗然笑道 :“亨等意耳,辯何益?”大義凜然。 明英宗、徐有貞、石亨這些劊子手對於謙實行抄家的時候,才發現“家無餘資,獨正室鐍鑰甚固。啟視,則上 賜蟒衣、劍器也。”他們都大驚失色,特別是朱祁鎮本人,此後多年,石亨的親信陳汝言任 兵部尚書一年事敗抄家,朱祁鎮親臨,見到陳某居然家私萬貫,大為感慨,他說:於謙掌兵部多年,家無餘資,而此人不過一年耳,又何其多也? 於謙臨刑的時候,據史料記載:“死之日,陰霾四合,天下冤之。”“京郊婦孺,無不泣灑 ”,當時的民謠唱道:“鷺鷥水上走,哪裏覓魚嗛(於謙)”錦衣衛指揮韃靼人朵兒是太監 曹吉祥的門生,他不畏死,親臨刑場為於謙哭祭,遭到曹吉祥的痛打,朵兒不怕,第二天仍舊堅持去,曹某也沒辦法了;宦官裴某協助於謙少子於廣逃往民間隱居;指揮同知陳逵感於謙的冤枉,不顧個人生死,親自收斂於謙的遺骸;兵部侍郎吳寧是於謙的部下,為於謙親自選定女婿,後來安葬於謙。這些忠義的舉動都說明公道自在人心,不是殺戮能夠滅絕的! 明英宗朱祁鎮殺害於謙是天理不容的一件中國曆史上非常罕見的冤殺,和趙構殺害嶽飛、朱由檢殺害袁崇煥都同出一轍,被曆史所不容,被正 義所不容! 於謙死後,歸葬西湖,後人有詩:有賴嶽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南明抗清名將張煌言 也說:“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嶽家祠。”後人以無比崇敬的心情緬懷這位抗擊侵略者 ,在民 族、國家 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的民 族 英 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於謙的公而忘私的大義風格和品格:據浙江人屠隆記載,於謙事前知道石亨等人的密謀,那時候,軍隊都在於謙的掌握之中,於謙隻要一聲號令,徐有貞、石亨頓時 化為烏有,可是,於謙說“顧念身一舉事,家門可保,而兩宮不全;身死則禍止一身,而兩宮得全。”功則歸人、禍則歸己,大義忘私,於謙不死! 成化二年,明憲宗迫於人民的呼喊和朝野的壓力,給於謙平反,贈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肅湣。賜 祠於其墓曰“旌功”,有司歲時致祭。萬曆中,改諡忠肅。杭州、河南、山西皆世 奉祀不絕。 祭文稱: “卿以俊偉之器、經濟之才,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 無虞,惟公道之獨恃,為權奸所並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一時天下人心 稍稍平複。 天順年間,外寇入侵,英宗一籌莫展,恭順侯吳瑾侍,進曰:“使於謙在,當不令寇至此。”朱祁鎮為之默然。 於謙少時作詩:粉身碎骨渾不怕,隻留清白在人間!是之謂也! 於謙是我中 華 民 族愛 國 主 義 精神的集大成者,也是我民 族 光 榮 傳 統 的忠實代表,當與天地齊輝、日月同光!他的事跡永遠 激勵著後人! 下麵再交代一下景泰的命運: 景泰在景泰八年二月初一,被廢為郕王,還居西內,這時候,有個笑話,因為朱祁鎮複位心切,正月十七宣布複位,可是,他忘了廢掉朱祁鈺,一時間,居然有了倆皇帝,隻好在下月 下旨廢掉朱祁鈺。朱祁鈺被廢以後不久就死了,死因明史上隻說是薨,據另有人考證:是朱祁鎮派太監蔣安用布帛給勒死的,這件事在明朝就很是被大家所堅信,包括明憲宗朱見深, 隻是為英宗的麵子不可能公布罷了。另有一個旁證可以說明問題: 景泰的皇後汪氏反對易儲,被景泰廢掉,明英宗本人一向不讚成殉 葬,他也是明皇族第一個廢除殉 葬製度的皇帝,然而,當景泰死後,英宗不僅不感謝這位當年保護他兒子的弟媳汪氏,反而,下令汪氏殉 葬。這件事遭到錢皇後和見深的一致反對,連孫太後也出麵幹預 ,這樣,朱祁鎮才放棄。從這件事看,對待汪氏尚且如此,對待景泰那就不難理解了。何況 自古以來,為了皇 權,弟殺兄、子殺父都比比皆是,這又何足為奇呢? 朱祁鈺死後很是淒涼,史稱:諡曰 戾。毀所營壽陵,以親王禮葬西山,給武成中衛軍二百戶守護。 直到朱見深做了皇帝以後,才給這位實際對明王朝有過大功的叔叔平反,這也是明憲宗一生做的第二件也是最後一件漂亮事(第一件是給於謙平反)。成化十一年,正式下旨: :“朕叔郕王踐阼,戡難保邦,奠安宗社,殆將 八載。彌留之際,奸臣貪功,妄興讒構,請削帝號。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 次抵諸奸於法,不幸上賓,未及舉正。朕敦念親親,用成先誌,可仍皇帝之號,其 議諡以聞。”此後,追諡:景皇帝,廟號:代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