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洋

紅日初升,我們昂首海天,萬千心事飄落海的中央......相望於大洋,時代予我僅僅幾十年,我行走的軌跡在永恒中隻是一瞬。
個人資料
正文

哥對本國碳公噸的粗淺看法

(2009-12-23 20:45:28) 下一個
2009年尾的哥本哈根下著雪,喧囂的聖誕氣氛中,哥感到的是寂寞。尼泊爾人開了珠峰會議,馬爾代夫內閣潛了水。193個國家的代表進行談判,本來是地球人總動員,開創美好明天的難得機遇,鬧了十多天,卻成了一次“恐龍大會”。
會上本國總是拿人均說事,地球人都知道這是片麵的。人口密度大是本國的原罪之一;經濟高速持續發展更是繞不開的症結。科學的算法應該既考慮人口總量,也計算人均排量,還要涉及發展速度。哥認為本國有責任立即減排,應該在減排的基礎上發展經濟,而不是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減排。高速發展了30年,本國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漸漸察覺到GDP就是個白骨精,她的本來麵目是房地產增速、汙染、交通堵塞。GDP越是快速增長,貧富差距越大,房價越高。現在“白領”都被鄙視了,大學生都成了“蟻族”,人民都“蝸居”了。再發展下去,地球恐怕都沒了,何以經世濟民?本國五千年蔚為大觀,奈何一時之短長?隻爭朝夕,未免猴急;龍行虎步,大國氣度。今天的世界相對來說是和平理性的,各國對本國這30年發展並沒有實質的阻礙,心懷感恩地講,大夥對本國的幫助是很給力的。借著減排的台階,降低GDP,利國利民,還回饋世界,真是三贏啊!
按哥的如下推算,假設各國都不減排,那麽最晚2020年本國碳公噸總量會接近美國的兩倍,遙遙領先各國,世界將意見很大。最晚2030年,本國將進而失去“人均”的借口。這麽大的國家,人口占地球人的四分之一,每個人吃飽了排一下廢氣都會讓地球為之變味,拿人均來推卸,隻能是權宜之計,政治上可以理解。不過,落到對地球人負責的實處,還是應該主動承擔責任,立即開會。所謂少排氣,多辦事!

表一,典型國家每平方公裏碳公噸
注釋:每年碳公噸的增長率參考2008年GDP增長率。

 2009年人口密度2009年人均碳公噸2009年每平方公裏碳公噸增速(參考2008年GDP)2010年每平方公裏碳公噸2020年每平方公裏碳公噸2030年每平方公裏碳公噸
中國1385.57598.0%819.71638.63537.7
法國11199990.9%1008.01092.61195.1
墨西哥546.1329.42.0%336.0401.5489.5
日本33810.535490.7%3573.83805.44080.3
美國3123.5728.51.4%738.7837.2962.0
印度3331.7566.17.3%607.41145.22316.8
德國23111.92748.91.7%2795.63253.63851.0
全球平均3410.12344.13.9%357.5504.5739.6

二,典型國家碳公噸總量
注釋:每年碳公噸的增長率參考2008年GDP增長率。
 2009年碳公噸總量
(億噸)
2010年碳公噸總量
(億噸)
2020年碳公噸總量
(億噸)
2030年碳公噸總量
(億噸)
增速(參考2008年GDP)
中國60.064.8129.5279.78.0%
法國5.55.56.06.60.9%
墨西哥6.66.78.09.72.0%
日本12.512.613.414.30.7%
美國59.059.867.877.91.4%
印度12.913.826.152.87.3%
德國8.68.710.212.01.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