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六歲,剛剛連掉了兩顆乳牙,高興得不得了。第一顆牙因為是在家掉的,所以洗了又洗,還鄭重其事地把它裝進塑料袋中,並自己加上注解,說要看看自己一共能掉多少顆乳牙。女兒之所以激動,是因為她班裏的小朋友們大都掉過牙了,每掉一次乳牙,名字便可以進班裏的掉牙記事本(老師想出的法子讓孩子建立時間概念)。想著自己的大名上榜,自然讓六歲小兒興高采烈一番。
第二顆乳牙是在學校掉的,洗也沒洗,還帶著血跡便拿回了家,依舊進了“舊乳牙回收袋”。而且還興奮地告訴我,她晚上要把乳牙送給牙精靈。——牙精靈?從沒聽說過,可憐我那僅有的一點點西方文化知識!我不盡疑惑地問:“什麽是牙精靈啊?”於是六歲小兒開始解惑:牙精靈就是個專門收乳牙的精靈,晚上把掉的牙放在一個地方,牙精靈看到便會放下錢。“那樣我就可以有錢了啊!”——原來如彼!我趕緊問:“那你知道該把牙放在哪裏嗎?如果放錯了,牙精靈起不是找不到了嗎?你們小朋友都從牙精靈那裏拿到多少錢啊?”媽媽從來都是天生的間諜材料,即要探聽到換財寶的地方,又要知道這次準備從我腰包誆多少美子走。女兒果然短路,決定第二天向同學打聽清楚。第二天女兒依然癡心不改,問來了具體步驟,並且告訴我們牙精靈要拿走乳牙才會給錢。“那你的牙不就沒了?”老公一派關心,其實是心痛自己的錢又長了翅膀。“那我不管啊!”女兒兩手一攤,魚與熊掌立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