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篩曆史的細節

西人資料中搜尋關於中國的點滴
個人資料
元亨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19世紀末的開放門戶政策和最優惠國待遇

(2019-05-18 13:02:31) 下一個

剛在網上看到有貼談清末美國在中國提出的“開放門戶”和最優惠國待遇,但它沒有進一步解釋。
美國19世紀末在中國的“開放門戶”政策,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想當然地跟改革開放聯係到一起了,這確實非常容易讓人望文生義。它的英文是open door,可以說open door policy,開放門戶政策,但是資料中更多的用open door notes,因為這個政策是以美國於1899年給在華列強的一個外交照會Note的形式提出來的。而這項政策,其實與中國沒有關係,當然,是在中國土地上,但它不是說給中國人聽的,它的基本意思是,列強各國,在中國各自的租界或者勢力範圍(sphere of influence)裏,不要給其它國家的商業活動設置障礙,要跟自己國家的商家一樣平等對待,要開放門戶,也就是說,這裏的“開放”指的是列強的領地對其它列強要開放。比如青島是德國的,那麽其它國家比如法國公司到青島作生意,德國方麵應該象對待德國公司一樣對待法國公司,這是所謂開放門戶政策的初衷。英國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國家,英國在後來的貿易中,宣稱她一直以來就遵循這樣一種平等的政策,隻不過沒有用“開放門戶”的字眼。到了甲午戰爭之後,列強發現大清非常虛弱,於是瓜分勢力範圍的活動大大加速,也不守規矩了,英國想采取些措施,但不想自己出頭,於是拉美國來說話。美國在那個年代,地位跟今天不可同日而語,但是戰爭已經結束了一些日子了,國內休養生息,然後拿下了夏威夷,關島等,又在菲律賓打敗了西班牙,這樣,通往亞洲的航線打通了,於是美國開始要在國際上顯一把身手了。當時海約翰(John Hay)剛從駐英國大使任上回國擔任國務卿,他對中國事務一竅不通,於是讓擔任過駐中國使節的柔克義(William Rockhill)起草政策,柔克義也有一段時間不問中國的事了,所以又轉而請教在中國海關擔任高管的英國人希匹斯利(Alfred Hippisley),所以“開放門戶”政策的文本完全是他們倆人的產品,但是是以海約翰的名義發給各國駐華領館的。
到了義和團事件後,美國擔心列強會為了報複而對中國采取進一步的破壞性措施,又發了一次照會,堅持開放門戶政策不變,同時強調維護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美國外交史,都把這一事件,作為美國第一次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的行為,它對中國也有重大意義,之後的20世紀上半葉裏,每當外國勢力在中國有動作的時候,這個政策都會被提出來。
中美最優惠國待遇,在19世紀裏,與20世紀末,正好是反過來的,19世紀,是美國要求中國給她提供最優惠國待遇。當然,那時的所謂最優惠國待遇的內容,跟今天唯一相同的恐怕也就是名字了。那時中國已經落後於列強,所能優惠,也就是機會和資源了,所以有點類似於特區一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