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
2016 (86)
2017 (154)
2019 (79)
2021 (73)
2022 (129)
2023 (263)
2025 (17)
一本學術性的書,是要給讀者提供信息,那麽這本書的編排,就比一般的文藝娛樂性書要講究。比如,一本某個曆史人物的日記,讀者想從中得到某些曆史事件的描述,那麽時間因素很重要,但是日記是個人私下的記錄,所以會有隨意性,比如一本日記,開頭寫了年,後來為了省事,可能不會每天都寫年份,隻記個某月某日,一本比較厚的書裏,當讀者看到這個某月某日的時候,他想要知道是哪一年發生的事,那麽他可能需要往前翻,一直翻到這一年的開頭,才會翻到記有年份的那一頁,而且還可能翻錯翻到另一年去了,這就不方便。比如下麵這本,是Robert Payne寫的1941-1946年在中國的日記,這一頁上,記得是8月4日,但是哪一年呢?讀者就得去翻,不方便。
而這一本,是英國一位元帥在二戰時寫的日記,(War Diaries 1939-1945 by Field Marshal Alanbrooke, Weybright and Talley 2001),你會發現,這本書的編排,在每一頁抬頭上,寫著年份,這樣,讀者一目了然知道內容裏記的月日是哪一年的。(20170305)
學術性書籍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帶有附錄,其目的也是為了方便讀者。這裏說的附錄指的是書後的索引(index),參考書目(bibliography),注解(notes)等等,其中索引是最基本的,如果一本書沒有索引,那這本書學術價值會大大降低,哪怕這本書包含著很多非常有見解的文字。因為沒有索引,除非讀者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否則他很可能找不到他所需要的內容。學術性的書,動輒幾百頁,而一個讀者來看這本書,可能隻是想找有關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的資料,也許在書裏隻有幾段文字,如果有索引,在索引裏查到關鍵字,然後直接翻到那一頁,非常方便。當然,索引本身也會書跟書不同,比如會有不同的歸類,象把“中國共產黨”歸入“中國”目下,或者單列出來,但那是技術問題,關鍵是索引必須要有。如果一本學術性的書沒有索引,那這本書的本來就不大(跟娛樂性書比)的讀者群會再大大縮小。記得以前,很早以前,中國曾經翻印過外文書,非正式出版,需要通過外文書店的一個很不引人注意的小門進去才能看到,那些外文書,可能是為了減少書的厚度,都會把後麵的索引刪掉,那時也不知道還有知識產權一說。想像一下過去沒有計算機的年代,編索引一定是個苦活,你得捧著厚厚的書稿,一頁一頁,一個字一個字地讀,邊讀還得記卡片(我估計是用卡片),每讀到一個新詞,就記在卡片上,後來標上頁碼,然後卡片還得按字母排列,再讀下去的時候,遇到一個詞,先要去查這個詞是否已經登錄在卡片上了,如果有,加一個頁碼號,如果沒有,新填一張卡片。萬一書稿又被修改過了(意味著頁碼會變動),那將是編索引人的惡夢。有了電腦,就方便太多了,現在肯定是有了編輯軟件,APP之類,想編索引至少不需要太多人工了,應該也很快。
另一個附帶的方便讀者工具是注解,為正文中的內容作進一步解釋,注解會有不同形式,比如腳注,就記在同一頁的地角下,也有附在每一章的結尾處,但是比較專業的學術性書籍,往往會把注解放在書的最後(在索引前)集中起來,這樣又會產生一個編排的問題,因為,很多此類書的注解會很多,每一章有好幾十上百,每一個注解還會有很多文字,這樣注解部分會占用很多頁數,那麽,當讀者翻到某個注解的時候,他會需要知道,這個注解對應的是原書中哪一頁的內容,雖然每條注解前會有個數字,比如45,但是每一章都可能會有注解45,讀者看到的是哪一章的45?雖然注解每一章開頭會寫明章節的數和章節的名字,但是注解多了,即使一章的注解也會占用好多頁,當讀者看到注解45的時候,他要往前翻,才能找到這一章的開頭地方,才知道:哦,這是第八章的注解45,這樣容易出錯,比如會翻錯了地方。所以,編排的比較好的書--可能資金也是一個因素--會在注解部分的每一頁抬頭處,寫上本頁注解所對應的是書裏哪一頁(或哪幾頁)的內容,這樣也是給讀者帶來極大的方便。因為看書有時會隨意翻,翻到注解部分就看注解部分,然後感興趣了,再去看這個注解是在書裏的哪個地方出現的。我就經常會單獨先看注解部分,因為注解部分會有很多有意思的內容。參見下圖(Practice of Chinese Buddhism by Holmes Welch,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20161201)
最後就是參考書目(Bibliography),上麵索引和注解的編排,基本上應該是出版社編輯的工作,但是參考書目的編寫,是作者的事,大多數學術書籍的參考書目,就是把寫書時引用的書目列出來,或者簡單的加些評論,但是有一些書的參考書,是以一篇綜述性文章的形式附在書後,這就比單純的列出書名要不知道好多少倍,因為作者在該領域內研究了很長時間,才能寫出一部專著,那麽他自然對領域內的書了解的很清楚,所以綜述性的文章對感興趣的讀者的幫助,也是功莫大焉!光列書目,那是數據,而對領域內書的綜述,則是信息,這是數據和信息的區別,信息是經過處理的數據。下麵這本書,是由入江昭先生所著的The Cold War in Asia(by Akira Iriye, Prentice-Hall 1974), 這是該書參考書目綜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