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
2016 (86)
2017 (154)
2019 (79)
2021 (73)
2022 (129)
2023 (263)
摘自《Turncoat:an American's 12 years in Communist China 》(Prentice Hall Inc.,1966)一書,由Morris R.Wills 講述,J. Robert Moskin記錄。Turncoat直譯就是反穿衣服,也就是改換門庭,所謂“易幟”的意思了,難聽點就是叛變了。
威爾斯家在美國紐約州某小鎮上,父係來自英國威爾士,母係是丹麥人。祖先們參加了美國曆史上的所有戰爭,因此參軍是他們家的傳統。威爾斯生於1933年,參加朝鮮戰爭被俘,在戰俘營中,他受到中國方麵的熱情接待和良好教育,於是決定到中國去,跟他一樣想法的有21人。1954年2月24日,威爾斯來到中國。
在中國,小威(可以叫他小威吧?按他當時的年齡)感受到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的善良,決心為中國人民的建設事業貢獻自己的一生,於是他上了北京大學,畢業後到外文出版工作。為了能更安心地在中國安家立業,小威想結婚,於是朋友給他介紹了一個可愛的中國姑娘(不知為什麽一說“姑娘”,就想起第一位到大陸參加春晚的香港歌星奚秀蘭的口音:“我是一個安徽姑娘”),李開豔(音譯,書中的英語拚音是Li Kai-yen),開始兩人的戀愛並不順利,家長,周圍的人,多有阻繞,小威甚至通過關係給周恩來寫信,雖然沒接到回信,但他知道信肯定收到了,因為每寫一次,組織上就會找他談話。後來,兩人結婚了,並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但是不知為什麽,小威的思想又發生了變化,他竟然說他對中國幻想破滅,吵著鬧著要回美國當海歸,最後,他於1965年10月,帶全家到了香港,經香港回到了美國。
這就是威爾斯,參軍時是17歲。
李開豔,她初遇小威時還是個18歲的中學生。清純,漂亮。
那批21位美國戰俘,選擇到中國。照片是在1954年1月26日的板門店。
小李在兩人見麵後送給小威的照片。
上圖是小威摟著兩名解放軍籃球運動員,下圖是1957年北大籃球隊,他們的教練是在美國受的教育。
1961年結婚不久在北京,幸福的小兩口。小李似乎結婚後更好看了。
1962年小威北大畢業班的同學
周恩來參觀外文出版社,小威是右邊背對鏡頭。
1965年,北京,小李和他們的女兒。
1959年放假時海邊,簡易的士。
在古巴導彈危機期間,在中國的歪果仁參加抗議活動,前麵這個不知是誰,很多書裏提到一個叫Sydney Rittenberg的人,是北京電台(Radio Peking)的人,文革中很活躍,不知是不是就是這個,小威在後來右邊舉著一塊牌子。前麵這塊牌子上說,把關塔納摩還給古巴。感情那時關塔納摩就出名了。記得美國那部電影A Few Good Men,似乎也是講的關塔納摩的事。
小威和他的蘇聯室友友
踏上歸國路,這是在香港。小威小李,帶著小小威
香港,小李這時顯老,不好看了,眼神裏透著警惕,可能隻是那麽一瞬間。
15年後,父子重逢。在紐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