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篩曆史的細節

西人資料中搜尋關於中國的點滴
個人資料
元亨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散落在國外的中國史料

(2015-11-15 17:04:57) 下一個

近來有些空閑,在加拿大圖書館裏讀書。開始沒有任何目的,就是讀,當然選的是與中國有關的書。讀著讀著,往往是一本書裏麵提及另一本書,於是又去找那本,一本一本的,漸漸似乎有一個方向顯出來了。我們學的中國曆史,都是標準答案式的統一說法,就像是硬幣的一麵;而在國外讀的相關資料,實際上提供了老外常說的,硬幣的另一麵。作為非專業閱讀,所謂的相關資料,也不是什麽專著,往往是某人的回憶錄,而其中可能提到的某個曆史事件,可能也就不多的記述。但是這些小細節卻恰恰可以補充所謂的正史。

比如我對周恩來總理比較感興趣,看了一些與他有過交往的外國人的描述,可以看到國內沒有提及的周恩來的一些細節,而一些駐華大使記錄的與周的官方來往,更可以補充不為外人所知的曆史事實,比如建國初期印度大使的回憶錄,就有關於抗美援朝前,周恩來與美國方麵通過印度大使的互動。英國代辦的回憶,則從另一方麵談到克什米爾飛機爆炸事件的處理。

另外我雖然不是北京人,但對老北京也很感興趣,而很多在北京待過的外國人,對老北京的描述,那種熱愛之情簡直是不遺餘力。個人最喜歡的,是美國人George Kates的《The Years That Were Fat》(私自翻為“豐年”),其文筆極為優美,雖然是英文,但是讀著就像是一位傳統的中國文人的文字,雋永,舒緩。。。。。

偶而讀到了關於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的書,發現這也是一個中國曆史的肥沃的田地,甚至我覺得中國的有關學校或研究機構應該組織力量來整理,成書的恐怕還隻是一小部分,還有很多原始材料,躺在各個教會組織的檔案裏。讀過一本魏特琳資料的書,魏是美國人,南京金陵女子大學的領導,南京大屠殺時,她救護了很多中國人。而這本書的編者,本人恰恰是南京師範學院(現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大學是其前身)。過去我們的印象裏,傳教士都是反麵人物,但是撇開宗教不談,他們來中國,也辦學校,建醫院,對中國的現代化是有幫助的。

而且西方關於中國近代的資料,跟中國相比,一個優勢就是照片,大量的照片,也是中國近代史的寶貴財富。中國方麵應該有組織,有計劃地整理這些資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元亨利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湯圓媽媽,一直想翻這本書,就怕沒時間。
湯圓媽媽 回複 悄悄話 您的建議很好,自己先翻譯起來吧。謝謝推薦那本豐年,覺得你翻得不錯。我這就去找找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