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篩曆史的細節

西人資料中搜尋關於中國的點滴
個人資料
元亨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書筆記)抗美援朝的決策,包括為什麽叫誌願軍

(2015-11-15 06:57:03) 下一個

Richard Thornton的《Odd Man Out--Truman,Stalin,Mao and the origins of the Korean War》(出版於2000年)。關於朝鮮戰爭恐怕有成千上百的書,此作者是引用新公布的資料後,包括解密的美國國家檔案,蘇聯檔案,中國當事人回憶錄等等,研究的結果,書裏甚至很自信的說,即使未來有新的資料出世,也隻會印證作者的觀點。

博主在此免煩聲明(不是免責,隻是怕煩擾),此文純粹的編譯,沒有個人觀點,歡迎批評乃致駁斥,但希望是擺證據,說道理,而不是情緒的宣泄。另外,博主並沒有通讀全書,隻是隨意的摘錄了一些,也許不係統,也許不完整,也隻能如此了。先說下為什麽中國解放軍入朝稱為誌願軍,,以吸點眼球。從小一直以為是因為我們是誌願去幫助朝鮮,沒有強加的意願,但這本書是從國際關係角度去分析:因為中蘇有協議,如果中國處於戰爭狀態,蘇聯有義務出兵,但蘇聯不願與美國正麵交鋒,所以建議中方用誌願軍名義,這樣就不是國家正式進入戰爭狀態了。

下麵就是該書片段編譯:

1949年初,中國共產黨的勝利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美國開始考慮其中國政權更替後的對華政策,美國國會有相當多的議員支持國民黨政府,而杜魯門總統和艾奇遜(Dean Acheson)國務卿,傾向於承認掌握大部分領土的共產黨政權,但不主動出麵,等待中方邁第一步。這期間,1949年5月和6月裏,中方的黃華與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黃華是燕京畢業生)有過至少兩次會麵,中方希望美國能在平等互惠的原則下承認共產黨政府,並要求美國停止對國民黨的支持。美方保持等待觀察的態度,但表示,按國際慣例,會承認獲得人們支持並能履行其國際義務的政府。

在1949年到1950年,美國對中國共產黨的態度,主要是擔心中國與蘇聯結盟,這樣亞洲就會成為共產黨的天下,美國利益將受損害,所以美國力圖在中蘇關係之間打進一根鍥子,即所謂鍥子政策(wedge policy), 其手段就是承認中共政府。但是支持國民黨在美國國會有很大的勢力,所以杜魯門總統和艾奇遜國務卿的意圖被一拖再拖,1949年美國偵查到蘇聯進行了原子彈試驗,1949年12月毛澤東訪問蘇聯,這些都促使美國最高層下決心要與中國共產黨改善關係,1950年1月初,美國宣布將不再支持台灣島上的蔣介石政權,台灣屬於中國。

蘇聯方麵,斯大林了解到美國在向中國共產黨拋出橄欖枝後,就一直在設法不讓中美建立正常外交關係,道理也很簡單,因為中美如果關係正常化,必然會有損蘇聯 的亞洲戰略企圖。而且,斯大林也知道中國共產黨的下一步目標是解放台灣,如果台灣解放了,蔣介石的國民黨政權將不複存在,美國國內的支持國民黨的力量自然也就瓦解,美國承認中共的障礙也就消除,因此,斯大林必須要在中共解放台灣之前,采取行動。

對於金日成來說,他的唯一目標是統一朝鮮,他認為中國革命成功以後,朝鮮理所當然的應該是下一個共產主義取得勝利的國家,要達到此目的,他必須要獲取外部支援,蘇聯自然是第一人選。對於斯大林來說,朝鮮問題的出現,給他解決中國問題提供了一個天賜良機。於是,他采取了一係列的動作。首先,金日成的北朝鮮進攻南朝鮮,美國必然會幹預,但蘇聯的底線是不跟美國正麵交鋒,因為這將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如果能把中國拖入朝鮮衝突,中美交戰,則中美關係必將破裂,中國將長期依賴蘇聯。要達到這個目的,朝鮮戰爭必須搶在中共向台灣發起進攻之前打響。

當毛澤東訪問蘇聯時,斯大林向毛澤東提議,中共應向聯合國提出驅逐國民黨的安理會資格,改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任,蘇聯將全力支持中共的正當要求。中共方麵在1950年1月初,向聯合國提出此要求,為了表示支持中共並抗議中國台灣政府,蘇聯代表全部離開了他們的職位。蘇聯此舉的真正目的,是為北朝鮮進攻南朝鮮打伏筆,因為一旦北朝鮮發起進攻,南朝鮮必然會向聯大提交抗議,並要求國際幹涉,美國自然會要求聯合國出兵幹預,如果蘇聯代表在位安理會,隻要一票即可否決任何幹預朝鮮局勢的決議。蘇聯代表回歸他們的職位是在1950年的8月,而那時朝鮮已經爆發一個多月,聯合國也已經通過決議,由美國牽頭組成聯合國部隊入朝。

同時,蘇聯必須保證北朝鮮在中共攻打台灣之前進攻南朝鮮,這樣中共就無暇顧及台灣問題了。一方麵,蘇聯加快向北朝鮮運輸武器裝備,另一方麵卻放慢了向中共運送武器裝備的步伐。蘇聯也知道,中共會在7月雨季來臨前發起進攻,因為雨季會加大人員裝備渡過台灣海峽的難度,所以蘇聯給金日成的時間表是1950年的6月。

毛澤東1949年12月開始訪問蘇聯,1950年1月中蘇開始友好條約的談判。此條約的基礎是1945年蘇聯與國民黨政府建立的條約,為了當時抗擊日本侵略的需要,條約規定,隻要中國遭受任何敵意侵犯(hostilities),蘇聯就應出兵。到了1950年,為了完成他的戰略布署,斯大林必須修改這個條款,此條款最後的表述是:如果蒂約方中任何一方處於戰爭狀態(state of war),則另一方必須采取軍事行動全力援助。而所謂戰爭狀態,必須首先是要正式的宣戰,這也是為什麽蘇聯建議中方在出兵朝鮮時,用的是誌願軍的名義。美國沒有對中國宣戰,蘇聯自然不受中蘇友好條約的約束,沒有義務出兵。

對於北朝鮮進攻南朝鮮,蘇聯的最佳希望是北朝鮮失敗,因為隻有北朝鮮的失敗,才能把中國拖入戰爭。當然,斯大林也考慮了北朝鮮勝利,一舉統一朝鮮的結果, 這仍然是蘇聯可以接受的結果,因為這樣的話,金日成必然會對蘇聯的援助感恩戴德,這樣就在中國的側翼,增加了一個蘇聯的盟友。當朝鮮戰爭真的打響以後,中方基於類似考慮,也希望北朝鮮失敗,因為失敗了,金日成才會來找中國幫忙,這樣即使北朝鮮統一朝鮮,金日成也會傾向中國,如果南北對峙,也能形成緩衝帶。

這就是朝鮮戰爭開始前的基本局勢。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仁川登陸,至少在中國民間,有一個看法,就是麥克阿瑟的仁川登陸是天才之舉,出人意料,打了共產黨方麵一個措手不及。但是從戰略角度來說,美軍對北朝鮮的進攻給以背後的兩棲登陸打擊幾乎是個必然性,周恩來在7月2日與蘇聯大使羅希金談話時就請他向金日成傳話,要在仁川一帶建立堅固的防線,因為美國軍隊可能在那登陸。1950年7月24日的時代雜誌也發表了朝鮮戰爭的“三階段”,其中第三階段就是聯合國軍在兩個海岸兩棲登陸,從後方攻擊北朝鮮的戰線。中方完全有可能看到這些消息。中方情報確認了5個可能登陸的地點:西海岸的仁川,南浦(Nampo),群山(Kunsan)和東海岸的興南(Hungnam),元山(Wonsan),並把最大可能性放在仁川。周恩來的軍事秘書雷英夫於8月23日 向周恩來匯報以上情報,周恩來立即向毛澤東作了匯報,毛澤東要求詳細的介紹,在當晚聽取介紹時,毛澤東認為美國還沒準備好打第三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隻能是有限的,但會是持久戰,並且會很複雜而又艱難,當雷英夫提出仁川是最可能的美軍登陸地點時,毛澤東詢問了可能登陸點的地理和潮汐的情況。關於登陸的時間,隻要查一下潮汐表即可發現,對於大規模兩棲登陸,必須是在大潮期間,最近的是9月15日和10月11日,但10月11日太遲了。從這些信息可以判斷,至少中方對美軍登陸的地點和時間應該有基本準確的掌握。

中方高層對中國是否應當采取軍事行動展開激烈討論,謝方,鄧華,洪學智等提議隻要美軍打過38線,中方就應出兵,但必須有蘇聯的空中支援;林彪等人則反對出兵。毛澤東也沒有強調過早出兵,加上金日成尚未向中方提出請求。

斯大林這一段時間一直沒有向中方施壓要求出兵,甚至在7月底和8月底的兩次美國顯示薄弱環節的時候也沒有,因為時機還沒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雞毛蒜皮 回複 悄悄話 其實也難說被斯大林玩弄於掌心。大家都心知肚明是怎麽回事。隻是出於各自的戰略意圖,互相利用而異。受難的是老百姓。
不言有罪 回複 悄悄話 看來中韓朝美,被斯大林玩弄於掌心。
華府采菊人 回複 悄悄話 這個解釋很新鮮,但好像蠻能說清楚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