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篩曆史的細節

西人資料中搜尋關於中國的點滴
個人資料
元亨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武術與現代科學的思考

(2006-06-18 17:20:21) 下一個

語言的貧乏談中國武術與現代科學

本文的武術”,指的是傳統中國武術,“科學”,指的是現代科學. 另外,本文觀點都是個人的認識,以下不再一一說明.

武術的科學研究,是當前中國武術界的一大話題.在筆者看來,武術的科學研究有兩種含義.一是用具體的科學的理論來分析武術.比如用的最多的力學,用力學原理來解釋武術的運動,受力等.第二種含義的武術的科學研究,指的是用徹底的科學精神來指導武術的研究.本文遵循的是第二種思路.這並不是說第一種的科學研究就不行或不重要.武術研究應該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方法,手段,隻要對武術有幫助都可以進行.筆者以為,武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東西,不宜輕易用科學來對武術進行價值上的審判--好壞,對錯等.這也許是不可避免的一步,但在這之前,我們應當對武術作一些中性的,客觀的分析,而先不要作任何最後審判式的結論.同時,在動用具體的科學理論之前,我們也許可以站在科學和武術之外,或者說站在兩者之上來觀察.那麽這種觀察的依據是什麽,或者說,不用科學理論還能用什麽呢?可什麽是科學?科學的生長點是什麽?或者說什麽是基本,徹底的科學精神?不去討論那些高深的科學哲學,筆者認為科學的基本點就是實事求是,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也就是徹底的科學精神.說它徹底,因為科學理論可能有變化,可能有適用範圍的問題,而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是不變的,普適的.

 

中國武術是什麽?

大家都知道中國武術是幹什麽的,但是如何給她定性?說中國武術是理論,那是明顯不對的,中國武術是實踐.說中國武術是一個完整的係統,也不妥當,中國武術的一大特點就是不追求係統性,她是開放的.這也是由其實踐第一的特點來的,隻要對武術有利的,都可以拿來用.

這是中國武術與現代科學的一大區別.科學講係統性,邏輯性.

如果我們把武術和科學放在平行的地位上,用考查科學的方法來看武術,反而可能會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結果.科學活動,有主體,有客體.所謂主體,就是科學活動的執行者,那當然是人.科學活動的客體,就是科學研究的對象,是客觀的物體或現象.科學也會研究人,但科學是把人作為一個客觀的物體來研究的.也就是要把主體與客體區分開.科學還要用到實驗儀器,用儀器來觀察,驗證.

對於武術來說, 武術活動的主體是人,自不待說.武術活動的客體,即武術的研究對象也是人,而且與武術活動的主體是同一個人.那麽,武術活動有沒有實驗儀器?也就是觀察,檢測武術活動效應的工具.,也是人,而且還是武術活動的主體.所以,武術是一種主體,客體及觀測儀器三者統一的活動.練功是要修練自己的身心,而這種修練變化的過程,也是由自己去體會,調整.

這是武術與科學的一個最重要的區別.從這個角度去看武術與科學,可能會有更符合武術實際情況的認識.

比如,讓我們來對比一下科學概念和武術概念各自的特點.首先,並不是任何一個概念,都可以作科學概念.比如中國人愛說的意境”,就不能作為一個科學概念,因為它是主觀的感受,也無法用科學方法加以測量.科學概念必須是客觀的,因為它是要描述客體的特性,而且必須能用實驗儀器來檢測的,是與主體完全無關的.比如速度,位移,時間等.而武術的概念則很不一樣,因為武術的三合一,所以武術裏的概念,要描述的是人的狀態,而這種狀態又是由人的主觀感覺來體驗檢測的.換句話說,一個概念要能成為一個武術概念,它必須是能夠用人的主觀感覺來體檢的.比如氣,,神等,越是武術核心的概念,越是如此.如果能認識到這一點,那我們與其去批評武術不科學,還不如承認武術與科學的區別.再強調一下,本文談的是中國的傳統武術.有人可能會說,人的感覺是不可靠的,所以科學不能以感覺為依據.但從武術來說,武術的訓練的一個主要目的,練的恰恰就是人的感覺.提高人的感覺能力,靈敏程度.感覺能力的提高,是武術功力提高的一個標誌.

標準是曆史,首先承認武術的曆史.進一步就是承認那些曆史上名家們的史實.至少是那些各大武術流派的前一兩代人物,比如太極的陳王廷,楊露蟬,形意的李洛能及其弟子,八卦的董海川及其幾大弟子,等等.如果這些公認的曆史人物的功夫,事跡都是假的,那整個中國武術在世界上的地位將崩潰.承認這一點的意義在於,它說明武術功夫所能達到的程度是什麽,確實有人練到這境界,或者說,人能練到這境界.從邏輯上講,證明一件事存在,隻要舉出例子即可,而要證明一件事不存在則難的多,因為要證明從來沒有,一個也沒有.下麵一個問題就是怎麽練.前人的練法是幾百年來經驗的總結,裏麵肯定是有保守的成份,但主流是什麽?規律是什麽?筆者對此采取的是存在就是合理的態度,曆史是不能重新來過的,曆史之所以是這樣是有必然性的.這裏的存在,指的是武術界的某些現象,比如曆史上頂尖高手 代不數人的現象.筆者的觀點是,這是武術的客觀規律決定的,至少不能說武術家的保守要對此付主要責任.換句話說,我們應當接受 代不數人這一現象,它不是保守,不科學,封建迷信等的必然結果.至於開放,科學,現代化等等能否使武術湧現大量的頂尖高手,還有待時間檢驗..

回到中國傳統武術與現代科學,是否可以簡化一下的說,武術是用的感性的方法而科學用的是理性的方法.理性方法應用於外部世界而感性方法應用於人的內部世界.理性的東西要求邏輯,而感性的東西不要求邏輯.舉一個例子,武術裏要求入靜,放鬆,鬆靜後身內就會有氣流動,為什麽鬆靜後會有氣,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不符合邏輯的(除非稱之為武術邏輯).但從武術來看,鬆靜後,武術的實驗儀器也就是人的感覺才能更靈敏,才能檢測到氣的運行.如果不鬆不靜,就好象實驗儀器有噪音,有偏差,檢測不到數據.

也許有人會說,今天科學如此發達,為什麽不能用科學儀器來代替人的感覺?人的感覺是不可靠的.但問題是,武術訓練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要訓練這種感覺,功夫提高的標誌之一,就是練武人對自身,對他人的感覺的靈敏程度.這又引出科學與武術的另一大區別.科學活動本身不會對其研究對象產生作用,科學研究的是客體---科學研究對象的自身的規律,科學活動對其規律的撓動應是越小越好.而武術活動的過程本身,就是要改變武術活動的客體.按上述,這客體也就是主體,是武術活動的作用者,也是被作用者,既要改變其外在的形體,也要改變其內在的東西,還要改變其作為檢測儀器的感覺係統.

還有一個筆者認為很有意思的區別,在於科學與武術的流傳.因為找不到一個更好的名詞,這裏的流傳中的流,指的是交流,傳則指傳承.科學的流傳比較明確,通過學校,書刊來傳,通過社會來流.整個社會建立在科學知識的流傳上.科學能作到這一點,靠的還是它的客觀性:一本科學書的內容,是獨立於其作者的.也是獨立於讀者的.放在那一百年後,不管誰來讀,其含義是不會有絲毫歧義的.

武術與科學有著根本性的區別,但並不意味著兩者是互不相容.因為當代社會是以科學為基礎,科學掌握話語權,所以當代武術界有很大一部分努力是放在武術的科學化上.筆者曾有一段時間反對武術的科學化,現在想來也未免絕對化了.武術是一個開放係統,任何對武術有幫助的都可以為我所用,科學當然可以.說得極端一點,迷信也可以.李仲軒先生一篇文章中談練劍時想象劍尖上有一小人,每次練完還要向此小人敬禮.以科學標準來講這是很可笑的,應歸入迷信一類,但對練武者來說,如果這樣作能真的長功夫,又何樂不為呢?問題是,科學也好,其它也好,要清楚引入武術的目的是什麽.下麵對此作一點展開說明.

首先想說一個觀點,科學不是武術的必要條件.因為武術的存在,從產生,發展直到其鼎盛時期,都是在科學發明之前或科學還未傳入中國完成的.那麽科學能否成為武術的充分條件?科學對武術而言,可能有這樣幾種作用,第一是解釋武術.這裏的解釋,可以是解釋原理,也可以是解釋現象.對於武術的原理,由於上述武術與科學的區別,可能科學隻能解釋一些外在的原理,比如一些訓練和交手中的力學原理,對可見的身體部位的受力,運動作近似的,符合直觀的解釋.而對武術的核心部分,至少目前的科學無法解釋.第二,科學可以用來幫助武術訓練.比如用科學儀器監測練功者的某些身體指標,根據數據及相應理論來調整訓練.這些作用是否比傳統方法有優越性,還有待實踐和時間檢驗.第三,科學可以用來作為描述,交流武術的輔助工具.

但是這裏會有一個語言的問題.科學語言是精確的,任何科學理論都是能用語言表達的.武術卻有一個語言表達問題,有些東西是無法用語言精確表達的,比如"勁"的描述,氣的描述.這時的語言是,式的,而不是科學性的. 這些內容並不是不可驗證的,由此也可說明,真理可以用客觀實踐檢驗,也可以用主觀實踐檢驗.隻不過主觀檢驗的結果隻是讓一個人享用的.由此可以說,科學是大眾文化,武術是小眾文化.並非武術獨家如此,很多現代體育項目,也都可以說是小眾文化,比如體操,比如遊泳等,好象都是一個教練帶幾個學生,手把手的教,與武術有相同之處.這是因為這些體育項目,都牽涉到人體的細部的訓練.

武術語言還是多義的,最著名的恐怕是李小龍的話,剛練時,一拳是一拳,一腳是一腳.練了一陣後,一拳不再是一拳,一腳不再是一腳.再練一陣,一拳又是一拳,一腳又是一 腳.一前一後的兩句一拳是一拳,一腳是一腳,同樣的文字,含義卻完全不同.傳統武術采用陰陽五行,太極八卦作為其話語係統,恐怕也不光是偶然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