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宋是一陣痛(四)崖門悲歌

(2008-07-06 23:38:04) 下一個



高宗無子,死後終於又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趙慎為帝,是為孝宗。孝宗頗有太祖的誌向,對外起用主戰派,對內改革朝政,國家麵貌大為改觀。可是接下來的光宗寧宗二帝,非癡即傻,國事全由奸臣操縱。


到理宗時,北方蒙古人和金人正打得不可開交。在蒙古帝國騎兵的迅猛攻擊之下,金人眼看就頂不住了。交戰的雙方都派特使來,要和宋朝合擊另一方。理宗經不起蒙古人的利誘,忘了唇亡齒寒的道理,決定聯元攻金。金朝在宋和蒙古雙麵夾擊之下很快滅亡。金哀宗自縊。


蒙古與宋原有口頭協議,滅金後把河南還歸宋。金滅後,蒙古人卻遲遲不肯實現諾言。理宗於是趁蒙軍北撤,河南空虛,命趙葵為主帥,全子才為先鋒收河南。初期進展順利,南京(歸德)東京(開封)相繼收複。進攻西京洛陽時卻由於後勤問題貽誤戰機,被蒙軍設伏,宋軍損失慘重,全線潰敗,元氣大傷。此役也為日後蒙古南侵留下借口。


1271年,蒙古首領忽必烈在中原建立大元之後,大舉南侵。很快長江防線崩潰,常州淪陷,元軍大舉屠城。1276年,首都臨安淪陷,恭帝趙顯在元軍武力脅迫下投降退位。其弟趙昰和趙昺由由其母楊淑妃帶領,在國舅楊亮節護衛下逃出臨安,在金華與大臣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等會合。 趙昰於逃亡途中在福州即位,是為端宗。


不久元軍逼近福州,小朝廷不得不繼續南逃。陸路已無處可退,隻能在南海漂泊行朝了。從福建沿海下廣東,經香港九龍,十二月抵達井澳(又名仙女澳,今珠海市橫琴島深井灣)時出了怪事,居然在深冬刮起了台風,宋兵死亡近半,帝昰亦落水,雖未淹死,卻嚇出了疾病。次年二月,這個“流動帝國”駐紮湛江市南麵海中的硇洲島。 其時雷州,高州已失守,硇洲眼看不保。況且硇洲乃彈丸之地,進不可攻,退無可守。權衡之下,小朝廷決定折返新會崖門(今屬廣東省江門市)。 途中,年僅11歲的宋帝趙昰病死於石岡州(今廣東吳川西南麵一個小島)。大臣陸秀夫等擁趙昺為帝。


之後的崖門海戰徹底終結了宋朝的命運。




大戰準備階段,宋有兵力近20萬。元軍以江東宣慰使張弘範為元帥,李恒為副帥,率兵二萬南下。到揚州時兵分兩路:張弘範從沿海攻福建,廣東;李恒由陸路攻江西,下梅關,直指廣東沿海。崖門開戰時,李恒的人馬還沒到達。在兵力對比大大有利於宋的形勢下,宋將張世傑卻犯了愚蠢的錯誤。一是主動放棄崖門入海口,自己斷了西撤之路;二是把一千多艘戰船用繩索綁起一字排開,大大降低了艦隊的機動性,隻能被動死守挨打。元兵先是切斷宋軍所有退路和補給線。十多天裏麵,宋兵隻能以幹糧充饑,以海水解渴,上吐下瀉,士氣和戰鬥力迅速喪失。


張弘範見封鎖未能使宋軍就範,就派李恒勸先前在五坡嶺(今廣東陸豐北)被擒的文天祥修書促張世傑投降。文天祥義正辭嚴地拒絕:“我無法拯救我的父母,難道能教人背叛自己的父母嗎?”囚船過珠江口零丁洋時,他拿起讓他寫降書的紙和筆,憤然疾書: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落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張弘範讀罷隻能苦笑:“好人好詩“


。。。。。。


元兵見被圍困的宋兵已經半死不活,遂利用漲退潮的有利時機從東南西北全方位襲擊宋軍。宋軍進退兩難,很快亂了陣腳,隻能任元軍宰割。張世傑見大勢已去,命砍斷繩索突圍。趙昺的禦船過於龐大,混亂中機動困難。陸秀夫見趙昺突圍無望,先逼妻兒跳海自盡,然後對少帝說:“事已至此,陛下當為國捐軀。德佑皇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語畢,背起九歲的趙昺躍入滔滔大海。


張世傑護衛楊太後等殺出重圍。楊太後聽到少帝昺的死訊後掩胸痛哭:“我艱關忍死者,正為趙氏祭祀尚有可望爾,今天命至此,夫複何言!”,隨之跳海身亡。殘兵退到南恩州平章港(今廣東陽江海陵島)時遇台風,部下勸張上岸躲避,張說不必了。遂整理戎裝,焚香仰天而拜:“我為趙氏亦已盡心盡力,一君亡,又立一君,現又已亡,我不死,是想為趙氏存宗祀。天若不讓我光複趙氏,大風吹翻吾船!”語畢,狂風驟起,舟覆人亡。部下將其焚屍殮葬。張墓至今仍在海陵島上。


崖門大戰後,十餘萬具屍體浮出海麵,其狀慘不忍睹。


硝煙散盡,張弘範躊躇滿誌,命人刻“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十二字於石壁。後人不齒其身為漢人而引元滅宋,在這十二字前麵加刻了個“宋”字,成了“宋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既諷刺張弘範的無恥,也恨南宋的無能。

注:圖片來源於五邑文叢>>新會風物>>宋元崖門海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Thunder_Bird 回複 悄悄話 宋朝壽命有三百多年,已經相當不錯了。由於封建社會那種特定的權力結構,一個朝代的興衰很大程度是取決於皇帝。明君用良臣,有上策,國興;昏君用奸臣,出下策,國衰。

宋朝對內政策不差,國力不弱。輸在對外的策略。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政治好像也是最怕滑坡,不進則退,絕對不能出溜的,否則一滑到底,萬劫不複。

前幾天看了早先的係列劇“包青天”,其中有個故事是講遼國奸細到大宋搗亂的,讓包拯最後給殲滅了。

那個奸細頭子說:“如果大宋的丞相是包拯的話,遼國就沒戲了。”

故事是編的,不過這話有點意思,說明一個國家的領導如果軟弱的話,國家就沒治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