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瑪拉柯什參觀的另一處是皇家墓地。曆史上瑪城最繁榮頂盛時期是薩阿蒂人(Saadians)統治時期,薩阿蒂的回教君主們為自己修建的墓最豪華,同時也呈顯出當年的一種文化底蘊。沒有豎立的墓碑,而是橫放的大理石雕刻,陵墓(Mausoleum)分為室內與室外兩類,高貴者安放在室內,這種特殊墓室的內外裝飾,有很華貴的伊斯蘭教風格,重視地麵的造型圖案,整個陵墓風格統一。觀後給人們最終啟示除了“藝術”之外,核心的結論不外乎是“生者必死;聚者必散;積者必竭;立者必倒;高者必墮。”
摩洛哥是個缺水的國度,古人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修建大水池塘蓄水。離瑪城不遠,我參觀了一處已有1000年曆史的水池,可把遠方雪山融化的雪水引入,用來灌溉旁邊的橄欖樹園,其工程十分精巧,並有種“皇家氣質”,象是一個“聖水塘”。平時這裏總有當地人和旅遊者在水塘旁享受“與水在一起”遙望雪山的仙境之感。
瑪城是一個典型的旅遊城市,百姓都很有商業頭腦,遊客在照像、攝影時要特別小心,不可近拍,否則會被追上要錢或引發不愉快的事。街上常見討錢的老人、婦女和小孩。《猶太法典》中有四條可讓人逢凶化吉,第一條就是施舍(其它三條為:祈禱、更名、改行)。
伊斯蘭教五項戒律中也有一條“手伸向窮人”。摩國人民很善良,我見到不少人給那些沿街乞討的人施舍。
今天的摩洛哥也進入了信息時代,市區有“網吧”,半個小時五元錢,我去了幾次,可速度太慢,發不了兩個E-mail時間已過。